唐小川的回川记
唐小川的回川记
/ 许洁
唐小川越来越相信自己不是父亲的种。
唐小川顶着刚刚漂染过的头发,把头不情愿的歪向窗外,看到了人群中的父亲。父亲的身边站着母亲。父亲扬着手,一脸欣慰的笑。母亲的手扬得低一些,脸上的笑容分明是挤出来的,眼眶里的泪越聚越多。唐小川冲母亲摆摆手,喊了声“bye-bye”,又把目光转向父亲,摆摆手,喊了声“bye-bye”,应付差事似的喊得有气无力。尔后,唐小川把脑袋拧正,缓缓地拿出来手机,又继续他的手游游戏“和平精英”。
班车向西北狂奔。
唐小川要去气矿报到,他很快就要成为一名石油工人了。
他再也没有回头看父亲。父亲是个矬墩墩,身子长,腿短,走起路来两只手甩得欢实。从肤色上看,父亲像个非洲人,黑得泛青,脸皮松垮垮得像一把失去水分的南瓜蔓。唐小川是标准的川渝帅哥,1米76的个头,身上的肌肉展示着他傲人的青春气息,在荷兰2年半的求学时间里,唐小川最喜欢的就是拉着东北舍友和他一起健身、打球,所以也没空找女朋友。如果说,形象上的南辕北辙纯属巧合,那么这一回,唐小川算是看透彻了,他不是父亲的种。
在唐小川的记忆里,父亲不是家里的人,是不同空间的人。父亲一年四季都在很多地区飘着,忽而新疆忽而陕西,忽而内蒙忽而川西北忽而川南。见父亲一面,唐小川就长一岁。唐小川唯一喜欢的是父亲身上的味道,那是浓浓的汗腥和浓浓的油腥混合而成的一种说不出的味道。父亲一进家门,母亲就把父亲朝卫生间推,说:“臭死了,快洗澡去!”父亲并不听母亲的话,一手抱了母亲,一手抱了唐小川,左亲一口母亲,右亲一口唐小川,亲一口说想死我了,亲一口说想死我了。母亲拍父亲的脸,说:“有孩子呢,有孩子呢!”唐小川也拍父亲的脸,说:“扎死了,扎死了!”父亲的络腮胡子比母亲用的洗碗刷子还要坚硬,还要锋利,蹭得唐小川的脸像抹了辣椒面一样火辣火燎。父亲呵呵大笑。父亲把唐小川蹲在床上,说:“儿子,想要啥,爸爸给你买。”爸爸希望唐小川将来好接他的班,头戴铝盔走天涯去。但母亲在三十五岁上才开怀,生下了唯一的儿子。闹腾一阵,父亲又绾了袖子,说:“儿子呀,想吃啥?爸爸给你做去!”当然,川渝男子的味蕾独具一格,因此做饭格外的好吃,而唐小川父亲只会做一道菜——水煮鱼,而且特别香辣那种。尽管父亲跟唐小川很亲热,但唐小川总是热乎不起来,他跟这个被称为父亲的人有一种陌生感。
青春的第一次离别在高考后展现了出来,人生的第一次选择也在高考完展现了出来,唐小川像往常一样去东子家,他们都是“油二代”,想听听东子会填什么志愿,东子想都没想给唐小川说道:“咱们学地质吧,我爸说,地质虽然苦,但是先头兵,咱俩都不怕吃苦,是不?”唐小川可不这么想,就想报动画设计或者游戏设计。
后来,唐小川被石油大学(华东)流体力学专业录取,他的父亲高兴得很。本科毕业后,父亲建议唐小川选择回油田工作,唐小川斩钉截铁地回答:“不干。”第一次和父亲有了冲突,因为唐小川不想当父亲这样的不同空间的人,每隔一段时间才回家。那时,父亲还总是说错他的年级和同学名字。这不是唐小川想要的生活,也是他一百个不情愿的理由。父亲声嘶力竭地吼:“长大了翅膀还硬了,这还由了你不成,工作这块,我们也有决策权!”母亲看着唐小川,拉了拉爸爸胳膊,嘟哝着说:“你就不能小声点儿!”父亲的声音越发地大了,他喊:“小啥小?都是让你惯坏的!”
唐小川替自己做了一次主,留学。
为何要选择荷兰的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这一点,他的内心是十分清楚的,能源行业在发展转型,石油行业也亟需科技的引领和人才的支撑,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石油工程在全球工程与技术领域综合排名全球第13名,对于这个offer来说,唐小川心里也是一喜,三年的语言准备考试和本科期间专业课的GPA 3.5的分值,是唐小川本科的辛勤学习和付出得来的,在唐小川的据理力争下,唐小川在荷兰苦心学习页岩气井下作业技术。基于模型构建和机器学习以及在北美页岩气实践工作中,唐小川慢慢的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硕士毕业。硕士阶段的实习工作完成了唐小川的心愿,那就是理论课程与实践作业的完美结合,也锻炼了唐小川的意志,这段时间的他意气风发,信心满满,回国参加招考。
而后,父亲让唐小川选择去气矿工作。
“我为啥不能留在大城市?”唐小川气不过,因为父亲说:“男孩子不去锻炼锻炼,今后怎么有担当?”唐小川再油田上长大,但他从来没有去过油气井现场。父亲打小就不厌其烦地给他灌输“石油师入川……川中石油会战……红村会战……”等等故事。
唐小川有同学已经在油气田上班,他们有着和父亲一样黝黑的皮肤,走进城里满眼都是好奇和新鲜。他们反馈给小川的信息是——油气井现场就是偏僻、荒凉、单调、寂寞、无聊的代名词。唐小川不想把美好青春交付给沉默的大山,也不想重复父亲走过的路。
僵持了一个月,精疲力竭的唐小川让步了:“我去。”父亲喜出望外,呵呵大笑,说:“这就对了嘛,儿子,想吃啥?爸爸给你做。”父亲就是这样的人,不高兴了要嘟囔几句,高兴了恨不得把身上的肉割下来炒给小川吃。
其实,唐小川什么也不想吃,他的心一阵一阵地凉,一阵一阵地疼。不过,他也隐约明白,父亲当了一辈子劳模,一直在忙碌,从采油工到站长再到科长,父亲的自我感觉一直很好,他就想自己的儿子和自己一样地喜欢油气田。
李师傅是小川“导师带徒”的导师,唐小川因为喜欢琢磨受到李师傅的喜欢。
进单位半年多,唐小川参加了博士后项目关于页岩气水平井卡钻主控因素的研究课题。这是唐小川很感兴趣的课题,因此经常找课题组负责人陈博士或请教或讨论或提建议。
跟随项目这段时间,唐小川开始有了变化,给父亲打电话的语调都变了:“老爸,我最近可忙了,硕士学的专业能用上呢,比如Origin 分析软件,Python爬数据,跑图,老爸,原来我也有能把自己知识用上的时候,老爸,我还是太幼稚了,我以为是来采气的呢!”,“真是个傻儿子,油气田的快速发展和科技驱动也离不开呢,多学、多钻研。”爸爸语重心长的说道。小川早已剪掉了他的一头黄毛,还理了一个小平头,看起来是个精神小伙子呢。
项目开展了针对发育有裂缝的页岩地层卡钻的及主控因素不明问题,分析掌握了卡钻特征,同时也建立了大数据分析与室内测试评价相结合的卡钻原因分析方法,对页岩气的水平井卡钻预警开展后续研究成为项目的重点。
北京工程总院有一套基于岩屑称重的预警方法,大体上是根据机械钻速明确产生的岩屑量,然后在井口称重明确携带出井的量,这样就可以知道井筒内的岩屑量,从而进行预警。这种方法有一定优势,也有一定缺陷。
唐小川和陈博士一起跑现场、跑模型,看看能不能将录井的实时数据和现场的岩屑数据做一个耦合和系数修正来创建分析模块。那段时间里,唐小川总是顶着两个黑眼圈。
6个月后,陈博士应用录井实时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建立了基于多元数据集异常的风险标定方法和多元数据集异常的卡钻标定方法,首次创立页岩气水平井卡钻风险分级预警系统,实现分级预警。变卡钻被动处理为主动预防这一重大成果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获得第二届天然气青年科技论坛一等奖。唐小川发现,自己学的知识在油气田大有用武之地。
习惯了工作环境的唐小川,明白了父亲为什么对石油的念念不忘,也渐渐爱上了油田的一切。
两年后,唐小川带着劳模证书回家,父亲布满皱纹的脸上洋溢出幸福的微笑,欣慰的泪水夺眶而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