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确诊了 ”到“我阳了”:后疫情时代民众话语流变的传播学阐释 ——基于微信传播情境中民众的自我表达研究

简短说明
2022年12月7日,为更加科学精准防控,切实解决防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就进一步优化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简称“新十条”。“新十条”的颁布,推动了中国新冠疫情防控新的转变,在此背景之下,民众关于“确诊”的话语表达也处于迅猛的转变阶段。基于后疫情时代民众表达的话语流变,本文以微信平台作为重点研究领域展开探讨。

“我确诊了 ”到“我阳了”:后疫情时代民众话语流变的传播学阐释

——基于微信传播情境中民众的自我表达研究

 

江汉艺术职业学院 李维林

 

【摘要】2022年12月7日,为更加科学精准防控,切实解决防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就进一步优化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简称“新十条”“新十条”的颁布,推动了中国新冠疫情防控新的转变,在此背景之下,民众关于“确诊”的话语表达也处于迅猛的转变阶段。基于后疫情时代民众表达的话语流变,本文以微信平台作为重点研究领域展开探讨。

【关键词】“我阳了” ;“新十条” ;微信; 狂欢理论 ; 技术赋权

2022年12月7日,新十条”的颁布要求科学精准划分风险区域,按楼栋、单元、楼层、住户划定高风险区,不得随意扩大到小区、社区和街道(乡镇)等,通过流调精准判定风险区域,进一步减少封控人员数量。同时要求,不得采取各种形式的临时封控,更不能随意采取“静默”管理。各地在疫情处置过程中,应快速管控密切接触者,无社区传播风险情况下可不划定高风险区。

 

一、新冠阳性患者在微信社交情境中的传播环境

“新十条” 颁发前,阳性患者的信息表达多为官方流调信息,以政务公众号“湖北发布”为例,此前“湖北发布”在每日上午都会公示湖北地区疫情确诊情况,如12月1日的公示,文章指出:12月1日0-24时,全省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0例(武汉市报告,均为轻型,其中5例为隔离管控人员),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706例。可以看出,这种公示中鲜有个体的自我表达,也缺乏个体患病及就诊过程的详细披露,在权威的数字面前,民众只能从宏观上获取相关信息,这种宏观的表达,一定程度上阻隔了民众的微观理解,从而“我确诊了”成为一种带有恐惧色彩的直观表达,与此同时,确诊也同时意味着有被群体孤立的风险,多地公示表明,一个患者的出现,往往能造成一个小区或者一栋楼的封控,“我确诊了”这一表达背后反映出个体的不确定性、恐惧性。

“新十条”改变了过去严格的封控措施,“新十条” 出台以后,阳性患者人数激增,城市与乡镇过往频繁的核酸检测以及严苛的封控措施成为历史。在这样一种相对宽松的疫情防控环境下,民众开始从心理上接纳会被感染的事实。过去因为严格封控而带来的确诊恐慌得到缓解,民众开始通过居家隔离、抗原检测等形式来对抗新冠病毒。与此同时很多阳性患者通过微信朋友圈、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进行患病经历的自我表达。

学者韩易辰指出,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社交媒体传递信息更加及时、快捷且互动性更强,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够迸发出更大的活力与竞争力作为移动社交媒体的微信,建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之上,融合了“大众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人际传播”的传播特征,这样的传播特征为受众提供了自由生产和发布信息的能力。移动社交媒体传播同时具有交互性,传统的传播模式缺乏交互性,在新媒体语境中,用户可以及时反馈,通过对微信公众号推送内容的评论或者留言,向内容的传播者及时反馈信息,使内容传播者及时了解受众的信息需求,从而再进一步改正。

二、以微信为代表的移动社交媒体传播特点分析

1.微信公众号是传统媒体在新媒体领域的延伸

微信公众号是开发者或商家在微信公众平台上申请的应用账号,该帐号与QQ账号互通,平台上实现和特定群体的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的全方位沟通、互动 ,形成了一种主流的线上线下微信互动营销方式报纸杂志一样,订阅号需要微信用户关注之后才能接收到消息的推送,而微信用户同样具有是否阅读的自主选择权,综观年的社会事件,微信成为众多受众获取信息的第一媒介,很多影响广泛的社会事件在朋友圈里发酵和传播,很大程度上借助的正是微信公众号这种新兴传播方式。

2.微信公众号成为阳性病例意见表明的重要平台

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的低门槛导致微信公众号大量涌现,个人、组织和团体在对应规则里可以申请到对应的微信公众号,技术赋权带来大量的内容生产者,公众号运营者和微信用户之间便捷的受传互动是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

例如微信公众号南风窗在12月13日就发表文章《明星也阳,她们没慌》,文章以相对轻松的语言态度,讲述了一些重要社会公众人物的患病经历。例如歌手金莎、演员张歆艺,相继向“粉丝”报告阳了之后的健康状态。企业家中有刘强东、王石。名人科学家如饶毅等。

最早在12月8日分享感染体验的歌手金莎,她提到,“嗓子会像被刀割般疼痛,后背的骨缝间也会巨疼微信公众号的入场,缓解了民众对于新冠确诊的恐慌,与此同时民间的个人微信公众号官方的微信公众号都在新条颁布后的时间内,发表了缓解民众恐慌的内容文章多是指向个体的患病案例以及阳性确诊后的自我医疗方法这种技术带来的便捷使得网民更加勇于表达劣势意见,平台的出现使得他们有了行使话语权的窗口,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交互影响的境况里,以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账户正成为一股重要的舆论影响力量。

 3.“强关系”带来我阳了相关表达的裂变传播

在社会学中,强关系、弱关系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强度的类型微信社交正是基于“强关系”而设置的社交平台,这种强关系背景下的亲密关系造成了民众强烈的表达欲。与确诊相关的网络话语开始不断涌现。例如患者自称为“小羊人”,例如“转发这个郭襄永远不会有杨(阳)过”,又如“阳敌(杨迪)”这一谐音梗走红网络,不少人为了祈祷自己不中招,将照片制作成表情包,并配文,“挂起这个阳敌,可以一直阴性。

新政策颁布之后,大量阳性患者涌现,伴随着这一部分群体的迅猛增长,个体开始通过微信朋友圈来表达个人患病经历。过去严格的控措施,使得部分民众对于新冠病毒存在恐慌的心理,而新政策的及时出台,以大量相关科普文章的出现,极大程度的缓解了民众对于新冠病毒确诊的恐惧。微信受众开始通过微信朋友圈,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形式来表达个人意见。

微信用户可以通过转发到朋友圈和微信好友来实现裂变传播,朋友圈的“强关系”特点使得微信公众号内容的传播更加便捷,分众传播也满足了受众的个性化需求,使得用户和微信公众号之间的依赖性越来越强。

三、狂欢理论视域下关于“我阳了”的集体表达

巴赫金的 “狂欢理论”认为狂欢式具有两大外在特征:一是全民性,二是仪式性。防疫政策的转变使得大量阳性案例涌现,民众开始通过朋友圈来表达个人诉求。由于大量官方媒体以及自媒体对于新型新冠病毒的科普,这种公开集中的表达具有一定的祛魅功能,使得民众大大减轻了对于此前病毒确诊的恐慌。民众开始以戏谑和调侃的形式来表达“我阳了”的经过,这种语言的转变带来了一场全民性的狂欢。如表1所示,在这场“狂欢”式的表达中,公众人物登场,作为意见领袖的公众人物,林更新韩红小沈阳晒照分享自己阳性后的状态演员小沈阳更是宣唯独就是“脸疼”,病毒上脸了”,演员曹云金称“就是为了早早的得了阳性,后面有大量的时间去玩”,这种调侃式表达,消解了大众对于病毒的恐惧性心理,助推了这场全民性的集体表达

1 公众人物关于“我阳了”的相关语言表达摘录

公众人物

相关语言表达摘录

于和伟

直言自己感染后,烧已经退了,最大的变化是嗓子哑了,每次说话声音就像是鸟儿一样。

韩红

发视频称自己也感染了新冠,直言阳了之后,全身不舒服,而且自己整个人也都变得很懒。

小沈阳

称自己和大家的症状都不太一样,不发烧,不咳嗽,哪里都不痛,但是唯独就是“脸疼”,病毒上脸了。

曹云金

称自己发现一个很特别现象,自己身边有好几个哥们,都是哪里阳性多,就奔着哪里去,就是为了早早的得了阳性,后面有大量的时间去玩

林更新

称自己已经阳了,分享了用尿不湿来制作临时降温装备的方法。

 

巴赫金认为的“狂欢精神”主要体现在狂欢的全民性、仪式性和颠覆性。在此期间,“我阳了催生了各种调侃类的表情包网络话语梗,以及社会网络热点不断涌现,例如网友调侃:在湖北,“阳”这个事,那都不是事。当天阳了叫当阳,慢慢阳叫郧阳,在武汉搞阳了叫汉阳,每天都有新增叫阳新,想阳就襄阳,要阳就枣阳,枣阳了就怕崇阳,最好是沔阳,千万不要长阳。祝身体健健康康。这种话语表达极具调侃性,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具有迅速、快捷的特点,而传统媒体由于自身性质的限制,处于被动地位,微信成为整个事件讨论的重要平台,多数民众所接触的信息也多是从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上获知,新媒体牢牢掌握事件讨论的主动权。 

四、微信技术赋权打开“阳性患者”的表达壁垒

    1.技术赋权打开阳性患者的表达壁垒

在诺依曼的沉默的螺旋理论中,阐述了一方意见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人们开始把沉默的原因归结于恐惧被孤立。此前严格的管控措施下,长期的封控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众的恐慌,当个体被确诊后,其个人意见往往无法得到有效的表达,因为确诊意味着个体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容易被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所孤立因而其个人常常陷入沉默之中。

防疫政策的转变,大量患者的出现,使得民众不再恐惧于个体的确诊,更加有自信的去表达个人的患病经历。网络的互动性和匿名性,也个体提供了表达意见的勇气和窗口,在传统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中,人们迫于周边压力而不敢发表意见,技术的赋权改变了这种状态。

    技术赋权打开了传播的壁垒,受众可以用较低的成本从信息的接受者变为信息的传播者,用户或是通过微信公众号表明个人意见,或是通过转发带有观点倾向的文章来间接发表自己的观点。 2016年底的“罗一笑事件”为例,罗尔的微信公众号中推送的《罗一笑,你给我站住》一文在网络疯传,此时正面情绪占据主导地位,而之后,网络舆论开始发生反转,利用女儿为某金融公司炒作的消息开始传开,微信公众号的开始纷纷指责这种营销行为,网民的情绪由同情转变为指责。

2.新媒体环境冲击传统的单向传播模式

就网络环境而言,受众是信息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传播环境是自上而下的传播模式,而新媒体的出现则冲击了这种固有的单向模式,在“我阳了”的话语表达中,事件起先是通过大众媒体的传播,而事件的真正发酵则是因为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的推动。

3.个体意识的增强

以笔者个人的朋友圈为例,由于大量微信好友确诊成为阳性患者,微信用户通过在朋友圈的自我表达,来阐述个人对于新冠确诊的理解,大多以调侃、戏谑、自嘲的形式进行个人话语表达。相比于传统的大众媒体,网络作为“第四媒体”,因为技术的进步为受众的反馈提供了便捷的渠道,留言、发帖、评论都是发表意见的重要形式,不同兴趣爱好的微信群得以建立,这种社群模式使得具有相同爱好和观点的人聚集在一起,针对某一事件,个体表达意见的自我意识更强。

北京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以题为《“我阳了”——8位北大学生和老师的自述》进行科普,文章节选了8位北大患者的个人表达,详见表2

2 北京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文章《“我阳了”——8位北大学生和老师的自述》中确诊患者的话语表达

患者序号

患者语言表达摘录

患者1

人多力量大,共同进退,虽病着,但不孤单,虽匆忙,但有准备。期待我和我的好友们,能够在不久几日,就可以在群里,戴着自己的一道杠,再次说出“我也……”

患者2

我又做了一次抗原检测,这次的抗原检测没让我失望,果然阳了,除了嗓子疼痛和没有味觉之外,身体基本恢复到正常状态了,也有食欲了,也有精神看书学习了,除了抗原是阳性之外其他都很正常了。

患者3

奥密克戎真的不可怕,即使真的中招了,调整好心态,及时吃药注意休息,一定可以轻松战胜病毒!

患者4

这期间也收到了老师同学家人朋友的许多关心,自己也就又多了一份信心!最后希望大家注意多多防护,如果不幸中招不要慌,科学应对、好好休息、放松心态即可!

患者5

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保持好心态,多喝热水,多下床走动,郁闷的时候多找人聊聊天说说话,适当进行一些娱乐活动。

患者6

如果中招了也没有关系,它就是一场来的更猛烈、病程更短的发烧,依靠我们的免疫力是完全可以痊愈的!

患者7

第四天就完全消失了,这可能说明年轻人体质还是稍好一点,只要保持乐观心态、正常饮食作息,康复不是什么难事。

患者8

大家不必惊慌,好好休息,好好锻炼,提高免疫力。即便真阳了也能很快好起来的。希望大家身体健康,期末顺利!

 

微信平台所呈现出的个体表达,多倾向于平淡地看待患病,作为中国顶尖学府的北京大学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上释放了这一信息,从权威主体的角度进行了一次科普可见,表2八个师生主体的分享欲通过微信公众号这一形式集中表达出来。意识的增强意味着受众的自主选择性增强,大量自媒体出现,让我阳了变得更加丰富和多元,而接收信息的受众也有了更多的选择,他们通过各种新媒体平台,及时地吸收最新观点,然后做出自我判断,“反沉默的螺旋”也将在社会舆论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结语

“新十条”的颁布,推动了中国新冠疫情防控新的转变,在此背景之下,民众关于的话语表达也处于迅猛的转变阶段。从以前的谈“阳”色变,到现在公开科普以及个体表达技术赋权下的微信话语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对于疫情的态度转折民众开始接纳这一转变,而随之而来的便是话语表达上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彭静,邓舒文,马莉珍,谢鑫,程刚.“四川疾控”微信公众号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的传播效应分析[J].职业卫生与病伤,2022,37(06):382-385.

[2]欧光忠,陈锦辉,陈梅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前后公共卫生机构微信平台影响力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22,38(08):703-707.DOI:10.16168/j.cnki.issn.1002-9982.2022.08.006.

[3]韩易辰,杜璐怡.突发公卫事件中社交媒体传播策略研究——以西藏广播电视台微信公众号疫情报道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22,13(04):69-72.

[4]陈晓静.浅析疫情下政务新媒体线上带货的传播策略——以“南海旅游”微信公众号为例[J].新闻传播,2022(01):9-12+16.

[5]索琪,王梓豪.“COVID-1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微信舆情传播特征分析[J].情报探索,2021(08):42-52.

[6]莫华懿彦.高校官方微信号在疫情期间的传播效果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03):98-100.

[7]倪洪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高校新闻传播力的效果研究及提升[J].教育传媒研究,2021(01):46-49.DOI:10.19400/j.cnki.cn10-1407/g2.2021.01.012.

[8]吴来安.公共危机下新型主流媒体的广告图像传播——基于《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的探索性考察[J].新闻大学,2020(10):34-54+119.

[9]中国政府网. 一图了解“新十条”![EB/OL]. []. http://www.gov.cn/xinwen/2022-12/07/content_5730470.htm.

[10]南风窗. 明星也阳,她们没慌[EB/OL]. [].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g2Nzc0MDM3Nw==&mid=2247930172&idx=1&sn=c7729489d273343d6fa111ea6a63f55b&chksm=cebeee8af9c9679c8723fad61cc0766ef45ae0a0df4e4551cb4cab5577a8c93c6f3d773f5209&mpshare=1&scene=1&srcid=1213kFe6LOGXIUWJJTaK5JAO&sharer_sharetime=1671275086127&sharer_shareid=d421f0d2acded5e4dd261e88bafd1255&version=4.0.19.6020&platform=win#rd.

[11]北京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 “我阳了”——8位北大学生和老师的自述[EB/OL]. [].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OTE0MjQzMw==&mid=2651950276&idx=1&sn=14cd1590eed048f453bffa57829caf17&chksm=845d278ab32aae9c7dd31e1af2990a3ce0b0156481ec09835dac279df35cfac729eab17a62a7&mpshare=1&scene=1&srcid=1212yHrASUXgkvw5F1UlKG2E&sharer_sharetime=1671279317212&sharer_shareid=d421f0d2acded5e4dd261e88bafd1255&version=4.0.20.6020&platform=win#rd.

 

 

 

 


PDF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