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融媒体变革中创新育人方式 —— 武汉科技大学“融媒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空间和阵地。高校融媒体中心既有媒体属性又有教育属性,是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
武汉科技大学融媒体中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同志《论教育》,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打造“大宣传+大思政+大融合”教育融媒体平台,不断推进“聚合育人全员力量、链合育人全过程场域、汇合育人全方位资源”的融媒育人新方式,全面落实“三全育人”,努力建设有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教育融媒体中心。
聚合育人全员力量,创新融媒体机制建设
武汉科技大学融媒体中心主动适应融媒体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着力完善立德树人机制,坚守铸魂育人的使命担当,以共同缔造理念、全媒体视角、互联网思维,统筹协调各方资源,高标准地建设融媒体中心,激发融媒育人的“聚能环”。
(一)聚合融媒育人理念,创新管理机制。高校融媒体中心应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媒体融合发展重要论述为理论依据,在建设实践中始终坚持育人与宣传两大职能,不断完善融媒体中心管理机制。武汉科技大学融媒体中心秉持“开放 共享 融合 智慧”理念,不断探索创新体制机制,为融媒育人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制度基础。学校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党委宣传部门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具体负责的校领导既分管宣传工作又分管思想政治工作。在组织管理上,构建起“育人互联、资源共享、工作同频”的“大宣传+大思政”互融的工作格局。此外,在推进新闻宣传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始终将融媒育人作为新形势下因时而新、因势而新,提高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新闻宣传工作的重大机遇和重要使命来统筹谋划、协同发力和重点推进。学校党委定期召开工作联席会,分管校领导统筹谋划、亲自部署、一体推进。学校获评湖北省宣传工作先进集体、全省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湖北省教师思政改革示范点高校。
(二)聚合融媒育人要素,创新运行机制。高校应加快探索新时代教育融媒运行机制,通过重构新闻生产流程,整合媒介资源,优化传播效能,促进校园媒体融合发展,不断强化思想引领和育人功能,把牢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主动权和主导权。武汉科技大学融媒体中心以育人实效为导向,聚焦新闻生成流程的重构,对资源要素、人员要素、流程环节等科学重组;通过流程再造,形成全媒体要素“策、采、编、审、发、评”业务与思政深度融合,变链条式新闻生产模式为“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发布、育人为先”的全方位、立体模式。此外,积极推进思政工作队伍与宣传工作队伍的融合。一方面加强宣传队伍思政育人建设,专职宣传工作人员兼任各学生社团指导教师,既做业务指导又做思政工作,成为既懂新闻宣传又能做好思政工作的行家里手;一方面积极吸纳专职辅导员、思政教师、网络名师成为二级单位的宣传专员,深度参与校园宣传工作。学校聚合教师、管理、宣传等各方育人力量,形成“一核多元”融媒育人矩阵队伍,确保思政育人要素渗透到新闻策划、选题研讨、新闻采写、新闻编辑、内容发布等各方面。近年来,全员育人与大宣传理念已成为全校共识,教职员工积极参与融媒体内容生产。央视、人民网、光明网等国家级媒体多次报道学校思政育人的做法。
(三)聚合融媒育人体系,创新激励机制。融媒育人需要久久为功,不断凝聚共识、深化改进。学校强化顶层设计,不断完善规章制度,修订新闻发布管理办法、新媒体管理办法、全媒体稿酬发放和奖励办法等;联合制定《武汉科技大学关于“时代新人铸魂工程”的实施方案》,构建全员“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融媒育人工作机制。武汉科技大学融媒体中心深度融入学校大思政体系建设,在夯实思政“主渠道教学”“社会大课堂”“大资源平台”“成长大环境”“大师资体系”上发挥宣传优势,进行专题报道,联合打造出“行走的思政课——红安行”“清廉之旅”“沁湖思政说”等融媒体思政品牌。学校融媒体作品获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二等奖。教育部“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数字地图武汉科技大学高校号建设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链合育人全过程场域,推进融媒体平台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高校融媒体中心要发挥资源优势、环境优势,以融媒体平台建设为抓手,应用新媒体、新技术,打造思政育人的新场景,让高校思政“活”起来、融媒平台“火”起来。
(一)链合网络场域,增强融媒育人的传播力。高校应推动思政教育全面挺进互联网主战场,做大做强网络平台,占领新兴传播阵地。武汉科技大学融媒体中心构建了“报、网、微、台”四全传播平台,建有武汉科技大学报、广播电台、新闻网、人民号、微博、微信、抖音、快手、微视、央视频、B站、头条号等。在融媒育人理念的引领下,各媒体平台都有思政主题栏目,牢牢掌握融媒育人的主动权和主导权。各媒体平台利用各自优势,定期推送思政作品,让思政教育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极大增强了思政融媒作品的传播力。学校新媒体平台粉丝有76万,年阅读总量超过千万次,获赞量超过百万。官方微信连续多年入围全国高校百强,抖音号进入全国前30,人民号进入全国前10。
(二)链合学习场域,增强融媒育人的引导力。高校充分发挥融媒体平台聚合能力,丰富校园服务、教育教学、社群交流等功能,助力全程育人。武汉科技大学融媒体中心建立起从招生、入学报到、校园学习生活和择业就业全过程的融媒育人服务矩阵。融媒体中心通过各平台推出“招生直播”“开学典礼”“创业分享会”“就业直播带岗”“毕业典礼”等贯穿学生各阶段的系列活动,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和点赞。系列直播活动的开展,极大推进了家长与学校之间的互动和社会的关注;新媒体的精准传播和算法推荐,深化了家长和社会对学校育人理念的认同,进一步吸纳各方资源为“三全育人”提供支持。近年来,学校先后获评全国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和湖北“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平台。
(三)链合生活场域,增强融媒育人的影响力。武汉科技大学融媒体中心坚持以网聚人、以文化人、以德育人,打造微信、微博等联动互动、融合发展的全媒体传播新格局。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鲜活语言和表达方式,将抽象的宏大叙事融入具体的个体故事,将思政理论转换为通俗易懂的大众语言,讲好武科大故事,形成全媒体范围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叠加。学校在央视、新华社等中央媒体每年发稿100多篇,获得湖北新闻奖、湖北高校新闻奖的数量居全省高校前列。第九届沁湖鱼宴全网浏览量过亿,并被央视新闻周刊专题报道。
汇合育人全方位资源,深化融媒体文化建设
高等教育与媒体发展深度融合,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交互性、实时性、协同性、集成性优势,汇合校内外各方育人资源,创新内容表现形式,扩大优质作品产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一)汇合育人优质内容,传承红色文化。高校融媒体中心要发挥新闻信息汇集地、育人传播策源地的优势,深入挖掘学校育人新动态、新方式和新技术;汇合线上线下、课上课下、校内校外育人资源和要素,精选优质育人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深度策划开发,营造无处不在的育人氛围,实现处处可得的育人实效。武汉科技大学融媒体中心深入挖掘百年校史红色资源,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优势和新媒体技术,推进红色校史的动态实景传播和沉浸交互式学习,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校史宣传片《逐浪》充分运用融媒体技术,将红色校史文化与育人元素有机融合,引发师生精神情感共鸣,成为学校校史育人的精品。大型融媒体系列报道《“红安行”四十年》,运用“文字+图片+视频+H5”形式,在“报、网、端、微”立体式全程、全方位呈现,既有育人能量更有网络流量,被新华社、光明网等主流媒体转发,获批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二等奖。
(二)汇合育人创新技术,弘扬钢铁文化。新媒体是最具创新活力的互联网应用场景,以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技术日新月异、方兴未艾,变革性、颠覆性技术深刻改变传播生态和大众生活。高校融媒体中心要利用好新媒体技术多元互动、即时传播、青春活力的特点,主动将融媒技术转变为育人工具,提高教育的时代性和吸引力。武汉科技大学融媒体中心运用最新的数字媒体创作和人工智能技术,将学校“坚韧不拔、勇承重载,崇实求精、表里如一”钢铁品质融入思政工作、网络育人和实践育人全过程。应用最新的融媒体技术,打破地域和时空局限,拓展传播新路径,激发创作新思路,将钢铁品质打造成全体武科大人共同的精神标识。《打破次元壁!AI绘画未来武科大》《ChatGPT眼中的武科大!》《125周年!校庆打卡特色活动开始啦!!》等融媒体作品,“红色钢铁熔炉”爱校宣传教育活动、“3D 校园”沉浸建模等线上线下融合活动,不仅展现学校的悠久历史、文化底蕴和价值内涵,给学生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和互动体验,还进一步增强校园文化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度,不断激励师生拼搏进取、勇攀高峰。
(三)汇合育人个性需求,打造沁湖文化。“三全育人”是以学生发展为宗旨,强调育人应符合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品格、审美等全面发展的个性需求。融媒体传播以用户体验、 用户感受、用户评价为基本立足点,根据不同用户、不同载体来组织和传播作品,在满足学生个性化内容需求、个性化发展上具备天然优势。高校融媒体中心应强化“以学生为中心,以用户为中心”理念,关注学生的需求,倾听学生的心声,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进行内容个性化定制,通过智能算法和用户行为分析等技术精准施策,及时捕捉学生热点话题予以教育引导,抓住个性问题予以精准回应。武汉科技大学融媒体中心坚持价值引领与文化传播“双塑造”,抓准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着力打造以“向上向美、力行力新”为内涵的沁湖文化品牌。融媒体中心充分利用各网络平台实时更新和即时传播的特点,通过即时新闻报道、实时直播等方式,持续打造爆款融媒体作品。“沁湖鱼宴”“沁湖龙舟”“沁湖诗会”连续多年火爆出圈,“沁湖美术馆”“沁湖体育馆”“沁湖礼堂”常年直播互动,师生、家长、校友积极点赞、评论、分享,形成了“全要素、全时空、全方位”同行同向的融媒育人大格局。
武汉科技大学融媒体中心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守正创新,紧跟时代步伐,突出问题导向,协同推进融媒体中心建设和铸魂育人工作,积极打造融媒育人共同体,唱响高质量发展主旋律,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贡献更多武科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