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师范学院开展中华典籍文化育人系列活动纪实
淮阴师范学院开展中华典籍文化育人系列活动纪实
2022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其中指出,要完善古籍工作体系、 提升古籍工作质量,并通过“挖掘古籍的时代价值”“促进古籍的有效利用”“推进古籍数字化”“做好古籍普及传播”等方式加快古籍资源的转化利用。《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还明确提出“加大古籍宣传推广力度,多渠道、多媒介、立体化做好古籍大众化传播。持续推进古籍进校园工作,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淮阴师范学院历来十分重视并持续统筹、协调、推进古籍资源的搜集、整理、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学校图书馆现藏有大量古籍、碑帖及大型典籍丛书等珍贵文献, 其中有 11 部古籍入选国家级、省级珍贵古籍名录,是江苏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近年来, 学校注重并不断推进图书馆馆藏资源的活化利用,努力依托馆藏典籍资源发挥“场馆育人” 功能,按照“依托特色馆藏,深挖典籍资源, 弘扬传统技艺,赋能文化传播”的思路,开展了一系列具有典籍文化特色的“场馆育人” 活动,并在活动实施中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化融合,成效显著。2020 年,学校图书馆先后获得中国图书学会授予的“全民阅读先进单位”“中华传统文化经典领读图书馆”等荣誉称号。2023年,学校图书馆申报的“典籍文化传承基地”分别获批淮安市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和江苏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 省市两级社会科学普及基地是学校开展典籍文化育人活动,探索文化育人与思政育人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平台。2024年,学校图书馆开展的中华典籍文化之魅力系列活动获评江苏省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优秀案例。学校中华典籍文化育人系列活动以《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为指引,深入贯彻做好古籍普及传播等要求。系列活动以“感受典籍魅力、体验非遗技艺”为主题,以展示典籍文化、培养阅读兴趣、树立文化自信为目标。学校积极推进典籍文化传承视域下“场馆育人”新模式的探索,在活动设计与体系构建中,注重文化育人与思政育人相结合,尤其注重通过手抄、耳听、眼看、 心学、舞台再现等“沉浸式”典籍文化系列活动形成潜移默化的熏陶,不断培育和树立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与爱国之心。学校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凝练出国华抄书社、国华微课堂、“中华典籍之魅力”三项品牌活动项目, 形成了区域化、知识化、专业化的特色,并由校园逐步辐射地方,初步构建了具有中华典籍文化特色的“场馆育人”系列活动体系。
1. 国学经典抄写
国华抄书社于2018年成立,抄书社宗旨为“抄写国学精华,致力国学重华”,推出“国学经典抄写百人挑战赛”活动,迄今已开展了20余场系列经典抄写活动,共吸引2000余名大学生参加。抄写内容除《诗经》《论语《道德经》《尔雅》《楚辞》《国语》《文心雕龙》等传世经典外,还有楹联、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等内容。通过抄写让学生深入学习了解传统经典内容,以此端正学生身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校图书馆以抄写活动引领师生用心学习和感悟周恩来崇高精神风范,举办的“周恩来诗词书信”抄写活动, 吸引了 200 余名师生参与,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抄写作品。
2. 国华微课堂
国华微课堂主要以小型文化知识讲座为主,与国华抄书社的抄写活动相呼应,致力于通过文化知识课堂,让学生围绕某一专题的传统文化知识点进行深入学习与思考,突出“小而精”的特点。自2018年成立至今,已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开展专题文化讲座20余场, 如“抄写与中国古代图书传播”“活字本的特点”“古代图书分类法简介”“古籍浅说”“古籍装帧形制的演变”“楹联概说”“雕版印 刷与古籍刻本鉴赏”“金石碑帖与传拓技艺概说”等,每场讲座均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而强大的力量,从而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3.“中华典籍之魅力”典籍文化系列活动
学校经长期积累逐渐凝练出“中华典籍之魅力”活动品牌,并形成“三参观三实践”典籍文化活动,参观活动为特藏文献开放日、馆藏珍稀古籍碑帖文献展、古籍修复技艺展示,实践活动为雕版印刷体验、线装书装订体验、传拓技艺体验。
特藏文献开放日。活动以推介馆藏资源为目的,由专门负责古籍工作人员带领师生参观学校图书馆大型典籍库和古籍库,通过工作人员的专业讲解,让师生更好地利用图书馆的丰富馆藏,更加近距离地接触中华传统典籍,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涵养民族精神力量。
馆藏珍稀古籍碑帖文献展。活动主要利用展柜及展架面向学校师生开展实物及图文展,通过展览宣传和推广古籍碑帖,让师生可以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观看学习相关文献。目前已举办了馆藏古籍精品展、馆藏拓片精品展、陈慎侗先生遗存珍稀古籍展、馆藏线装《红楼梦》相关资料展、馆藏唐诗别集(选本)精品线装图书展等活动。
古籍修复技艺展示。活动依托学校图书馆古籍修复室面向师生开展,由学校图书馆古籍修复师带领学生参观古籍修复室,介绍古籍修复的目的与意义,展示古籍修复使用的工具材料以及修复的步骤和成品,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典籍的悠久历史,感受典籍在岁月侵蚀中留存的精神力量。学校开展的系列古籍修复技艺展示与体验活动,引发师生踊跃参与并近距离接触古籍修复,观看、体验古籍修复过程,了解古籍承载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技艺。
线装书装订体验。活动以动手体验古人装帧图书为目的,注重实践性的特点,由学校图书馆古籍修复师带领师生探索、体验古籍修复技艺中重要的“装帧”环节,让师生在传承古籍修复技艺过程中,感受中华传统典籍文化魅力。
雕版印刷技艺体验。雕版印刷是中国传统典籍出版的主要方式,活动主要让师生感受这一传统出版过程。目前已面向校内外读者开展了多场雕版印刷技艺体验活动,让雕版印刷这项非遗技艺走进大众生活。学校多次受邀在地方公共图书馆、中小学校等单位开展雕版印刷技艺体验活动,面向社会公众讲解雕版印刷文化及工艺,带领社会公众体验典籍文化中的雕版印刷过程,受到社会公众的热烈欢迎。
传拓技艺体验。学校持续开展传拓技艺展示与体验活动。活动配置了周恩来《大江歌罢掉头东》诗石刻、王羲之《兰亭序》书法石刻等特色石刻,以及各种瓦当、残石,受到了师生的热烈欢迎。活动不仅对读者进行了文化教育,也让参与者在活动中更深切地感悟到周恩来的伟大人格,是文化育人与思政育人相融合的生动实践。
学校中华典籍文化育人系列活动受到了师生的热烈欢迎和踊跃参与,每期活动均爆满并广受师生的好评,在校内外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和反响。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古籍今传——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专题片”摄制组曾专门采访学校图书馆国华抄书社,报道国学经典抄写活动;2018年5月,《淮海晚报》以《抄写经典 传承文化》为题对学校图书馆国华抄书社的活动进行了报道;2022年11月,学校图书馆开展的线装书装订活动被江苏教育发布报道;2022年12月,学校图书馆开展的古籍修复展示、雕版印刷等中华典籍文化育人系列活动被荔枝网以《传承!高校图书馆开设古籍修复体验课》为题进行了报道,在网络上引发了《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新华网、江苏省政府新闻办公室等媒体及机构的关注,江苏卫视、河南卫视等电视台也进行了报道。《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媒体在微博上转载活动视频,活动新闻浏览量近1000万次,视频观看量近200万次,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点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图书馆是国家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大学图书馆是大学校园的文化地标,要利用自身的馆藏资源禀赋,打造独树一帜、特色鲜明的文化场景,开创文化育人新局面,筑牢青年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淮阴师范学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实际行动领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古籍保护与活化利用的讲话精神,按照“12345”的规划思路推进具有典籍文化特色的“场馆育人”新模式的建设与发展,即创建一个基地(典籍文化传承基地),依托两个平台(国华抄书社、国华微课堂),开展三项品牌活动(国华抄书社国学经典抄写、国华微课堂文化讲座、典籍文化系列育人活动),打造四个中心(知识储备中心、文化传承中心、课外教育中心、社会普及中心),构建五维(思想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资源育人、服务育人)场馆育人格局。淮阴师范学院将以典籍文化传承基地为阵地,以古籍文献、碑刻拓片等特色文献资源为依托,塑造特色化、区域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典籍文化传承模式,努力创建面向学校师生的典籍文化传承与传播基地,打造融合思政育人特色的典籍文化系列育人活动体系,使学生在思想信仰、道德行为、价值观念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帮助,为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社会科学研究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