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夏日
大雪已过,冬至将近。冷气丝丝缕缕,几乎无孔不入的钻进我身体里的每一个角落。我艰难的行走在寒风凛冽的路上,手脚铁一般的冰凉。或许冬天就是这样,寒冷、沉重,如一个年迈的老人,于迟暮中缓缓推动年轮,同时也让我们不自觉间放慢脚步,产生倦意,希冀着能够“偷得浮生半日闲”。
在这样寒冷的日子里,望着枯败的树,我便不由得想念起那充满生命力的夏了。天空晴朗,万里无云,树木葱绿,自成荫凉,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轻盈,那么的富有生机,好像所有遗憾故事的盛大落幕都会发生在潮湿炎热的夏季。
我是山城的孩子,从小就在放眼望去可见山的环境里成长。山城夏日,便是我过往人生中对于夏季的全部记忆。切成小块的西瓜、摇蒲扇的老人、中央空调全天开放的超市、几本厚厚的《长江暑假作业》……我的夏日,就由这几大要素构成。如果其间还能去乡下外婆家小住两天,那便是属于“开盲盒”般的意外之喜了。
对于儿时的我而言,暑假才是夏季真正的开始,由于父母忙于工作无暇监督学习,所以,这是一个专属于老人和孩子的季节。每到蝉鸣声开始响起的日子,在家中角落处静置了大半年的消夏“大功臣”——电扇便会被爷爷早早拿出。打开表面的保护罩,用浸满清水的抹布细细擦拭,爷爷将每一片扇叶都擦得纤尘不染。初夏燥热,在阳光下,豆大的汗珠淌过爷爷的面庞,他却似浑然不觉般,仍只是干着手中的工作。老人并非不知疲倦,他只是为了小孙女能够在炎热的夏日里早些感受到风扇的清凉。
在漫长而又闲适的暑假生活里,除了爷爷的大风扇,奶奶的夏日美食也是不可缺少的“避暑神器”。奶奶大清早从菜场买来新鲜的西瓜,用刀切成正方体的小块,放入两只干净的搪瓷碗中,一碗冰镇保存,一碗现吃。我只需用牙签插上一块,便可品尝到西瓜最原始的清甜风味。不止是西瓜,陪伴我度过一个又一个酷暑的美食还有很多很多,比如永远只能熬出红色汤底的绿豆汤、奶奶用独家秘制的蒜汁水拌出的凉皮、为了改善我夏季畏热少食而变着花样做的各式咸汤……如果用一个味道来形容夏天的话,我想它一定是奶奶的饭菜香,因为这是连儿时难得一吃的冰激凌都比不上的幸福滋味。
提到夏天,在我的脑海深处,总会有一片星空在闪耀。
外婆家在乡下。每每暑假,妈妈总会利用高温假的时间带我回去看望外婆。虽然城市与乡村同处于一个区划之中,但生活方式却是天差地别。农村的人们更加遵循大自然的节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以当城市的人们刚刚结束一天的工作,准备开启“夜生活”时,远在农村的人们就要早早进入梦乡,与辛勤劳作的一天告别了。
老人家们总是睡得很早,可浑身牛劲儿使不完的孩子们怎么会甘心乖乖躺在床上。于是我们呼朋引伴、三两成群地在外婆家门前的院子里“碰头”,不论你是谁家的孩子、也不知道你是谁叫过来的,既然来了,大家都自然而然是共同玩耍的好友。乡下的夏夜无需空调风扇,微风一吹,自成清凉。一排小木椅肩并肩坐着,年龄大的摇蒲扇为大家扇风,年纪小的就抬头数天上的星星。就这样,一群操着不同口音的孩子,背靠群山与老屋,听着蝉鸣与大人的鼾声,仰头看着漆黑如墨的夜,以及城市中难得一见的星辰漫天。一时竟分不清,究竟澄澈的是天上的星星,还是孩子们纯净的双眼。
暑往寒来,转眼间,一个又一个无忧无虑的夏季逝去。
后来,暑假最重要的事情从尽情疯玩变成了堆成山的作业和补不完的课,仰头望着星空时,我想着的,也不再是星星到底有几颗,而是惆怅着不确定的未来。当感觉到夏日变短的那一刻,我就明白了,我的童年在山城夏日中落幕,一去不复返了。
冷风吹散了我纷乱的思绪。回过神,我继续缄默地走着。
我在成年怀念儿时的自己。
我在冬天遥望山城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