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粒米” 打开“一扇窗” 我校国际学生在一撇一捺中体认中华文化
“‘粒’字由‘米’和‘立’组成。‘米’是形旁,表明与粮食有关;‘立’是声旁,提供了读音线索。粒很小,但得来很辛苦,所以我们要懂得珍惜。”在刚刚结束的武汉轻工大学第十一届中国汉字听写大赛总决赛上,摩洛哥留学生玉莉亚(中文名)分享了自己对所写的“粒”的理解。
比赛中,来自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墨西哥、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的留学生,现场共同写下“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名句,以“中国方式”打开了解中华文化的窗口,赢得师生拍手称赞。
始建于1951年的武汉轻工大学,是全国最早培养粮食行业专门人才的学校。学校深挖粮食文化中蕴含的廉洁文化,提出“粮廉文化”,以优秀传统文化涵育师生。
“相较于汉语听说,中国文化、汉字书写等内容较容易理解和上手,也更受留学生们欢迎。”武汉轻工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教师汪雅琴讲授中俄研修生汉语课程。她在设置课程时,更注重让留学生们在文化体验中去学习。
俄罗斯留学生达莎在书写“辛”时,经常会误写成“幸”。她笑着说:“‘辛’长得很像‘幸福’的‘幸’,有辛苦才有幸福。这两个字虽然字形相近,意义却截然不同,汉字真是非常神奇。”
除了听、说、读、写、语法等汉语常规教学内容外,学校会通过让学生体验绘画、书法、剪纸、茶艺、包饺子、中国传统节日等文化项目,走进小学、社区、博物馆、学校驻点帮扶村等实践教学基地,参加汉字听写大赛、民俗文化、世界粮食日、开散学典礼、运动会等各类活动,让他们在“读懂中国”中爱上“中国表达”。
“我喜欢鲜嫩多汁的饺子、肥而不腻的红烧肉、外焦里嫩的宫保鸡丁。”十年前与一位中国学生结缘,让俄罗斯留学生夏莎(中文名)对中国美食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满了向往,踏上了中国这片热土。今年春季学期从学校中俄研修班结业后,金秋九月,夏莎继续留校攻读硕士学位。
同样喜爱中华文化的俄罗斯留学生艺菲(中文名),将从事中俄文化贸易工作作为未来的职业选择,为此她勤学苦练汉语基本功,并利用一切机会说“中国话”。其汉语学习“学霸”气质让多位授课教师对她印象深刻、赞赏有加。目前,她正在积极准备申请研究生。
“哪怕只是一些简单的表达,我也希望能让留学生了解中国多一点,让他们感受到中国精神、中国气派、中国温度,喜欢上这里。”武汉轻工大学经济学院教师赵伟锋认为,汉语是向留学生阐释推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武汉轻工大学独特校园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桥梁。在他的留学生专业课堂上,脱贫攻坚、中国高铁、浙江义乌等彰显中国成就、中国特色等“中国话”是高频词。
“目前,学校‘一带一路’留学生生源国家已增加至33个。”武汉轻工大学校领导金颂表示,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情感,学校将不断丰富拓展汉语教育教学活动的内容和载体,弘扬汉语独特魅力,激发留学生的汉语学习热情,在文明交流互鉴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努力搭建语言互通之桥、理解互信之桥、文明互鉴之桥,为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李玲玲 张锐 冯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