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的情感之生活的热爱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文章高古,“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语字浓艳。有人文字洗练,平白如水;有人文字绚丽,灿若繁花。我喜欢很多作者,他们的作品无一不是他们的人生体会。体会人生,须得对生活饱含热爱。而这其中,我尤喜欢汪曾祺、余光中。读汪曾祺是一套四本的《汪曾祺图文作品集》、余光中是《长长的路,我们慢慢走》。
我们看汪曾祺,最早接触到的那篇文章应该是《端午的鸭蛋》,“质细而油多”的高邮鸭蛋“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再看见通红的黄。就这一句,你费尽辞藻无法描述准确的香就那么真实可感。你看他写吃的,总感觉人的幸运是那么丰富,他写昆明的过桥米线、汽锅鸡,家乡的炒米、咸菜慈姑汤,北京的豆汁。甚至他说苦瓜,我都觉得,这东西应该多尝尝的。他爱吃,也爱做,他拌细致的菠菜、拌干丝、拌里脊片,还有他的塞馅回锅油条。人生多么美好,食物对人的慰藉又是多么熨帖。
汪老还写跑警报,说“唯有这个‘跑’字于紧张中透出从容,最有风度,也最能表达丰富生动的内容”,说马尾松林的舒适悠闲,说罗同学的冰糖莲子。他在不那么幸福的环境中总是可以找到一些幸福的光点,照暖生活的冷肃。他在西山种树,活重得要命,他怎么样呢?摘酸枣、烧蝈蝈,“咬一口大腌萝卜,嚼半个烧蝈蝈,就馒头,香啊!”。这是和苏轼有一些像的,“人不管走到那一步,总得找点乐子,想一点办法,老是愁眉苦脸的,干嘛呢!”这是一种豁然,是“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一种乐观旷达。苏轼在黄州,没有好肉可买,于是,他自己做了“火候足时他自美”的东坡肉。生活并不是平顺坦荡的,偶尔令人措不及防的倾盆大雨瓢泼而下时,总是应该想一想办法的,让困苦的日子生出花来,岁月轮转,回首淡然。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我不得不说我真的很喜欢绮丽而又有所表示的句子,他们给我一种我从未体验过的美好,是“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有诗在上头”的感觉。我不喜欢一味的堆砌,我喜欢文质彬彬。余光中有其最出名的一篇《听听那冷雨》,“前尘隔海。古屋不再”。余光中有四度空间,然我浅薄,尤其偏爱于他的散文。人们说他,总会说他对祖国深切的眷恋,说他对范我存的浪漫,我却最爱他的游记。我没有过行万里路,但是我看余光中。他带我去厦门街,听日式古屋的雨;去密歇根,感受那年的特别长的秋季;去圣地亚哥,参加荡香炉的仪式;还去西敏古寺,静看诗人之隅。正像他在《何以解忧》里写的:星空高邈,“不如去较近的‘远方’旅行”。并且“旅行的前后都受到相当愉快的波动,几乎说得上是精神上的换血”。
他有一张世界地图可以“饮洋解渴,嚼岛充饥”,可以乘这张“天方飞毯”去山外山,海外海。你看到他的充沛的情感,是那种美好的、游目骋怀的、热烈澎湃的。“太阳抚摸的,有一天他要用脚踵去膜拜”,“青穹浩浩,众岳峥峥,不由人不跪下来祷念造物之伟大,神迹之永恒”,“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他写李白,也像李白。他的作品中有汪洋恣肆,但也有清丽婉约。他爱乘坐猛一展翼的“旷达士”,爱驾驶高速驰骋的汽车,爱荡气回肠地狂吟古典诗,也爱种满花的阳台半岛,爱一只叫蓝宝宝的鸟。他认真地生活,炽热地闪耀,对每个美好都不错过,驰骋在自己人生的四度空间里。
对生活的热爱,是一种温柔而感人的力量,我们从自己的生活中感受热爱的力量,并用这力量继续热爱生活。如果你的热爱正被消磨着,抑或者只是期盼这热爱更进一步,我们也可以在别人对于生活的真诚热爱中,汲取力量与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