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医环境全面改善 医疗服务提档升级
我院新门诊楼正式启用
9月25日,我院新门诊楼正式启用。新门诊楼位于院区南侧,与原门诊楼西侧、南侧相邻,占地3926平方米,建筑面积35660平方米,是一座集门诊、急诊、住院、行政办公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门诊大楼。
随着新门诊楼的启用全面改善了就医环境,并进一步优化了服务流程:新门诊楼全新自动药房的启用,一站式服务站,立体式地下停车库、电动扶梯等设施的升级,让医院就诊环境越来越宽敞、舒心,就诊流程越来越完备、便捷。同时各科室的医疗水平及服务质量也提档升级:急诊科设置了独立的化验室、药房、彩超室,抢救设备全面升级;口腔科引进了12台牙科综合治疗椅,有效缓解了口腔患者的就医压力;耳鼻喉科引进了耳鼻喉综合治疗台、听觉脑干诱发电位仪,治疗水平不断提升……为确保患者享受到更加专业细致的优质医疗服务,儿科在两个专家门诊的基础上增设矮小症门诊、哮喘门诊、新生儿及随访门诊、儿童保健门诊、儿童康复门诊,妇科增设不孕不育门诊。
新门诊楼设计更加人性化,缩短了就医时间,让患者“少跑腿、看好病”
充分发挥一站式便民服务,以及电梯和自动扶梯的分流作用,使患者到达目的科室的时间明显缩短。同时,医院启用了新的叫号系统,并在每个科室外都设置了方便患者等候的长椅,不仅缩短了患者等候就医的时间,更让患者可以舒适地等待叫号问诊。
秉承人文关怀理念,对各科室进行创新设计。如将儿科门诊的房顶设计得五彩斑斓,妇科门诊以粉色为主色调,这些都让患者从感官上就能体验到舒适的就医服务,减少了患者等候就医的焦躁心情。
在科室布置上,更加注重专业的关联性。如内科、外科关联性强的病种都集中在三楼,眼科、耳鼻喉、口腔等专业性强的科室则独立划区。此外,新门诊楼六楼还预留了部分诊室,以便后续科室的发展。这些举措都有利于缩短就医时间,让群众“少跑腿、看好病”。
新急诊科如同“医院中的医院”,设置多个分科室,抢救室设备全面升级,实现急重症一站式诊疗
目前,我院急诊科已经初步形成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危重症监护‘三位一体’的急诊医学服务体系。搬进新门诊楼以后,整个急救医学系统再一次实现升级,变得更加完善。
急诊科抢救室的设备进行了全面换代升级,配备了高端监护仪、心脏除颤器、呼吸机、输液泵、微量泵等,当前标准可媲美重症监护室。同时,急诊科的观察床位和输液床位增加至14张,并配备了中心供氧和中心吸引设备,新增了急诊妇产科、急诊口腔科、急诊检验科、急诊超声科、急诊药房,如同“医院中的医院”。这样的设计实现了一站式诊疗,确保了急重症患者的化验、彩超、治疗、取药都能在急诊科完成,极大地方便了患者。
另外,急诊科还设有7张ICU床位,新引进了监护床、监护仪、血液净化仪、呼吸机、低温治疗仪、PICCO监测仪。下一步,急诊科还将把影像、血管和心脏介入手术纳入急诊范畴,让诊疗更加全面更加规范。
面积2700平方米的医学模拟中心助力教学水平提升,院士工作站将开展新科研项目为更多患者送去福音
在新门诊楼8楼,是面积2700平方米的医学模拟中心。模拟中心依据《医学模拟实训中心规范化建设指标体系(试行)》要求规范建设,设置“各个专业技能训练室、模拟手术室、模拟ICU、模拟产房、临床思维训练室、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等功能分区,配备“智能综合模拟病人、高级生命支持(ALS)模拟人”等模拟教学设备。
而随着医学模拟中心的不断完善,我院未来将开启医学模拟教学新模式,持续提升医院教学水平,引领滨州市乃至整个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医学模拟教学水准,逐步成为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医教研协同发展”区域医疗中心。
前期,医院宁光院士工作站获得山东省科技厅批准建立,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宁光,已特聘为市人民医院院士工作站的高级学术顾问。院士工作站建立后,将扩大医院中心实验室的内分泌激素测定技术,逐步开展糖尿病、甲亢并发症的筛查及早期诊疗。借助院士工作站,医院将规范化开展全市糖尿病的三级诊疗管理模式,并将进一步扩大内分泌门诊的诊治范围——增设内分泌优生优育、骨质疏松、青少年生长发育专项特色门诊,医院医教研水平将得到全面提升,专业细致的优质医疗服务为更多患者送去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