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扶贫,爱洒黄土高原

——记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援陕西子洲医疗队

大医精诚,仁心仁术……这句至理名言阐释了医者仁心,仁者方显大爱,大医者以解决众生疾苦为大,然而只有具备精诚者,可承大医之名。“精”于高超的医术,“诚”于高尚的品德。

在陕西榆林地区子洲县这片黄土高坡上,来自齐鲁大地的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援子洲医疗队情系子洲百姓健康,在这片土地上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大医精诚、仁心仁术”的信念,用自身的医技与爱心弘扬着奉献精神,传递着无疆大爱。

2016年6月30日,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作为国家卫计委指定的第一批支援医院,正式启动对口帮扶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人民医院。儿外科专家王若义带队,神经内科专家刘震、妇科专家邓新超、创伤骨科专家霍延青、心血管内科专家刘玉胜等五名专业骨干力量共同组成医疗队首批队员,开启了“一年一轮换,一帮帮5年”的五年帮扶征途。

山东济南-陕西子洲;齐鲁大地-黄土高坡。这支极富战斗力的队伍,用精湛的医疗技术、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满腔的服务热情,在黄土大地的皱褶里镌刻下了一个个充满人间大爱的感人故事。

“五个人,一条心”,妙手仁心赢赞誉

援子洲医疗队到子洲后,即迅速投入到工作中,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意识,用高超的技术,带领各自专业的团队不断开展新技术,填补子洲县乃至榆林市的技术空白。

到子洲县人民医院工作的第一天,医疗队员就接诊了一位68岁的男性患者,5天前因严重外伤导致右侧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合并多年房颤及肝硬化,严重的粉碎性骨折和骨质疏松使其失去了复位内固定的机会,按照国际公认的诊疗标准,需要进行复杂的肩关节置换手术。子洲县没有开展过此类手术,整个榆林市开展的也是凤毛麟角。在子洲县医院的全力支持和精心准备下,医疗队全体动员,王若义同刘震调研并整改手术室及手术器械的消毒灭菌流程,刘玉胜协助控制患者的房颤,改善心功能。手术前一天发现手术中需要的缝线缺乏,医疗队员跑遍周边县医院以及榆林市最好的第一、第二人民医院,最终在榆林星元医院找到了缝线。手术如期进行,骨科霍延青主刀,过程非常顺利,达到了预期目标。这不仅仅是个完美的手术,更是医疗队员团结协作完成帮扶任务的良好开端。病人对他们的医德及医术敬佩不已,出院时感激地送来两面锦旗。

“五个人,一条心,不负二院众望,服务子洲人民”是五位医疗队员提出的口号。队长王若义说,“人在一起是聚会,心在一起是团队,援子洲医疗队是一个团体,医院与医疗队是一个整体,山大二院与子洲县医院也是一个整体。大圆套小圆,环环相扣,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援助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援子洲医疗队队员既各自分工负责,同时也密切配合,疑难病例一起讨论,制订手术方案、做术前准备,有困难一起想办法克服,大大提高了战斗力。

霍延青是五位队员中最忙的,因为他所在的骨科是子洲县医院的重点科室,病员多,外伤急诊多,加班加点、误餐的事情已经司空见惯,他带领骨科队伍相继开展了首例完全肩关节置换术、胫腓骨粉碎性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针固定、微创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束膜间神经松解术治疗多例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等手术。王若义带领骨科医师开展了子洲县第一例儿童股骨干骨折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固定术、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术,填补了县医院的多项新技术空白。

妇产科邓新超也在7月7日开展了子洲县首例腹腔镜畸胎瘤剥除术。紧接着开展了首例腹腔镜全子宫+双输卵管切除术及首例高龄患者腹腔镜卵巢蒂扭转附件切除术、首例腹腔镜双卵巢肿瘤剥除+胆囊切除术(跟普外科合作),和王若义共同完成子洲县首例腹腔镜急性阑尾炎阑尾切除术。其中卵巢囊肿蒂扭转的老人术前既有顽固性便秘,术后便秘加重,反复灌肠加口服通便灵、润滑油无明显效果,邓新超亲自在床边手掏大便,最终大便顺利解出。患者术后五天康复出院。病人家属提出宴请被邓新超婉言谢绝。出院后81岁的老人亲自送来两面锦旗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神经内科刘震及心内科刘玉胜每当有教学查房时,该院内科系统及相关科室医务人员纷纷前来参加旁听观摩,不仅巩固了他们的基础知识,同时在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疑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也受到很大的启发。当地医务人员遇到复杂疑难病例,甚至半夜常常会把两位队员叫到科里,参与急诊危重病人的诊断、抢救。对此,刘震和刘玉胜没有丝毫怨言,他们所在科室的同事和患者及患者家属对他们给予了一致好评。

精湛的医疗技术使患者的病痛因最佳的诊疗方案而得以有效减轻。一传十,十传百,慕名而来的子洲百姓络绎不绝,生病了找专家诊治,不舒服了找专家咨询,“技术好、服务好,热情又周到”成为了子洲群众对帮扶专家共同的印象。而今,由患者赠送的锦旗挂满了帮扶专家们所在的科室。

 “带泥土”栽培,让先进的技术落地生根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带着泥土培养,让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在这里真正落地生根。”援子洲医疗队深刻认识到,传、帮、带是帮扶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医疗服务造福当地百姓的同时,他们将精湛的医疗技术、先进的理念和管理方式引进医院,激发医院改革创新的内生动力,提升整体管理和服务水平。

医疗队坚持每周一次科室专业讲座,主要为各自科室专业技术内容;两周一次全院大讲座,医疗队专家轮流主讲,主要讲各专业基本技能,并根据临床需要增加专题讲座。

针对医院妇科力量相对薄弱的情况,邓新超立足腹腔镜技术空白的现状,按照卫生部四级腔镜基地培训学员的模拟室操作流程,对科室医生进行规范化培训,上至科室主任,下至刚入职的医生,从模拟箱捡豆子开始,逐渐进行剥葡萄、打结、缝合等练习。“看似简单的模拟箱培训,却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现在简单的腹腔镜手术我们已经可以独立开展了。”县医院从业近20年的妇科医生史帆这样说道。

而在医院内一科的办公室里,又是一番别样景象。琳琅满目的医疗书籍整齐的摆放在书架上,格外醒目。为了让科室人员充分利用起闲暇时光,刘玉胜倡导成立了“读书室”,发动大家将闲置的专业书收集归整到一起,供科室人员交流学习。目前,读书室内收藏了内容丰富、涉及广泛的各类医疗书籍,而这里也成了科室人员工作之余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

“我们科室还建立了科室微信群,开展了手机‘课堂’,将最新的医疗技术、疑难病例分析和临床经验等,制成图文并茂的幻灯片上传至微信群,与科室的同仁们一起分享,共同进步。”刘玉胜热忱的态度和敬业的精神,感染和激励着科室的每位同仁。

子洲县医院多项疑难手术成功开展,多项复杂医疗技术不断攻破的喜讯不断。截止到2016年12月底,医疗队在子洲县医院已开展示教手术70余台,其中10台手术属于榆林市首例,12台手术属于子洲县首例。

医疗队的帮扶毕竟是阶段性的,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医务人员的自身素质和能力才是关键中的关键。医疗队积极协调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和子洲县医院,制订了子洲县人民医院科主任和技术骨干的长期免费培养计划,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分批接收、混合培养,计划在两年内将县医院所有科主任、五年内将所有技术骨干全部轮训一遍。培训时间最短半个月,其次半年,最长一年,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培训时间,确保所有接受培训人员技术水平和业务能上一个新台阶,培训结束后都可以根据自身临床技能开展新技术和疑难危重病例的救治。7月12日,子洲县人民医院首批进修医师来到山大二院,专业涉及骨外科、妇产科、儿科、医学影像科、检验科等专业8人。截止到2016年底,已先后有4批24名医师到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进修培训。

 “以前不敢用的药、不会用的药,现在会用、敢用了;以前不敢做、不能做的手术,现在敢做、有条件做而且能做的很好了。”子洲县医院内科医生慨叹帮扶专家给自己带来的帮助。

“组合拳”,抓根本,让健康扶贫更精准

医疗质量是医院永恒的主题和生命线。为了使子洲县人民医院能真正达到二级甲等医院的水平,成为当地的区域医疗服务中心,援子洲医疗队帮扶的不仅仅是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让先进的理念和管理方式在这里落地见效。医疗队在认真分析子洲县医院综合管理和服务能力的基础上,以问题为导向,组合出拳,精准发力,帮助医院全面强质提技。

2016年7月20日,王若义组织召开“二级甲等医院评审标准细则任务分解培训会”,传授山大二院在创建“国家卫计委新标准三级甲等医院”时的具体情况和基本做法,并结合《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对子洲县医院创建二级甲等医院所面临的问题、需要开展的工作进行了分解细化,明确重点,将各项评审内容层层落实、责任到人,使各科室对创建工作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策、应对有效。

期间,医疗队从严格医疗核心制度入手,狠抓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对交接班制度、三级医生查房制度、术前讨论制度、会诊制度等核心制度重提要求,使医疗工作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立足实际,科学制定发展目标。帮助县医院制定学科发展规划,加强急诊、ICU、NICU、妇产科、病理科、普外科的力量,增设康复科,进一步优化科室组合,突出重点科室,打造医院的特色和优势学科,进一步优化就诊流程,先诊疗后结算,方便患者就医等举措。完善质控检查,建立每月质控简报。医疗队将五位专家分成综合管理和医疗两个组,每周检查整改落实情况,制作质控简报,通报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与院领导和县领导共同分析存在问题及原因,提出解决办法,明确时间节点加以改进和改善,以促进评审顺利通过。

“在专家的精心指导下,全院医务人员在技术和管理理念上有了极大的提高和转变,这为县医院创建二级甲等工作夯实了基础,开好了头。”子洲县医院院长白万祥说。

单在全面整改的前三个月,子洲县医院的医疗质量就有了很大提高,各项综合业务指标均有了明显提升。与2015年同期相比,病人死亡率下降0.27%,药占比下降5%,高值耗材下降2.3%,平均住院日下降0.7天;医院门诊量、手术量、住院人数、危重病人数量平均增长15%。

子洲县人民政府县长叶庆隆深情地说:“通过一对一的对口帮扶,山大二院的专家医疗队提高了子洲县对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诊疗水平,县医院的服务能力、服务范围和服务水平都得到了显著提高,这为子洲县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预防在基层’的健康脱贫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不忘初心,爱洒黄土高原“最后一公里”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对口帮扶子洲县人民医院启动正值全国上下喜迎建党95周年之际,赋予了对口帮扶特殊的重要意义。支援帮扶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贫困地区人民群众,是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作为“国家队”医疗机构的社会责任,是三甲医院的职业自觉。

帮扶工作开始前,医院考虑到王若义的工作和家庭情况,计划派他驻守3个月,待各项工作都步入正轨之后,派别的同事接任。可是,在开往子洲县的列车上,作为队长的王若义表示,要跟大家一起,蹲点帮扶满一年。队员刘玉胜的父亲,在他启程赴子洲的前两个月刚刚去世。2016年11月,霍延青的父亲又查出直肠癌,他赶回济南陪护一周后,又匆匆返回子洲,投入到帮扶工作中。作为儿子,不能在老人跟前尽孝;作为父亲,不能在孩子身边教导。五位医疗队员对家人心怀愧疚,但家国难两全。他们更愿意用自己的医学知识和技术,去更多地帮助那些有需要的父母和孩子,用满腔的热情和赤诚,去回报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将对这片黄土高原的深深的热爱,转化为工作的动力。

医疗队员将帮扶范围进一步向外拓展,不仅限于子洲县人民医院,还主动向县政府申请了一项健康公益项目“两癌筛查、母亲健康工程、全民义诊和健康扶贫”巡诊活动,从2016年8月1日开始,用三个月时间,进一步走出医院,深入农村,为全县18个乡镇的居民进行两癌筛查,为高血压、脑梗死、糖尿病、妇科病等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实施诊断和健康指导,将先进的医疗技术和优质的服务送抵子洲县的“最后一公里”。

截止2016年11月3日,共免费体检5700名,其中“两癌筛查”妇女3800余名,共采集TCT样本650余份。共查出病患560人,实施手术75台;开展健康宣教10000余人次,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远、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济南和子洲虽相距千里,但是‘君居黄河前,我居黄河尾’,黄河母亲把两地凝结到一起。相信通过共同的努力,子州的医疗卫生事业会有着更加光明的前途。”在帮扶启动会上,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党委书记袁魁昌对医疗队员们寄予厚望。医疗队员们则用行动诠释着帮扶的初衷,用成绩书写着帮扶的硕果。“我们把子洲当做自己的家,蹲点帮扶,做好‘传、帮、带’,和这里的同仁一起提高当地的医疗水平,为更多的老百姓服务。”他们手牵手、肩并肩,共同履行着责任,也渴望在帮扶期结束时,子洲县人民医院能真正达到二级甲等医院的水平,成为当地的区域医疗服务中心。

在健康扶贫的道路上,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援子洲医疗队不懈努力,却又永不满足,永远不断地跨越极限,超越自我,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自己的专业技术,生动诠释了新时期“工匠精神”,谱写出了一曲曲医者仁心的新篇章。医疗队的帮扶工作也得到了子洲县委县政府的认可,得到医护人员的称赞,更得到当地百姓群众的点赞。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获评国家卫计委“对口支援精准帮扶贡献奖”,对口帮扶经验在全国交流,五位医疗队员被中共子洲县委评为“支医先进工作者”称号。

不畏路迢迢,陕鲁一家亲。让我们共同期待,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与子洲县人民医院的明天更加美好,人民的生活更加和谐幸福。让我们向援子洲医疗队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为他们的辛勤付出、无私奉献点赞、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