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之树焕发勃勃生机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提升急危重症救治水平服务区域发展
【编者按】作为滨州医学院服务蓝黄两区健康事业的重要载体,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人秉承老青医的优良传统,在大学文化的深厚滋养下,不断开拓创新,在新时期缔造了一个个辉煌的业绩——2011年,随着黄河三角洲综合开发建设纳入国家战略部署,创新性地提出建设黄河三角洲区域医学中心的设想;2013年6月,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山东省卫生厅三级甲等医院复审,同年9月,在医院第二次党代会上,确立了“再造一个新附院,综合实力达到全省同类医院前列”的发展目标;2015年底,医院成功获批省级区域医疗中心。
在人们的关注中,一个个梦想成为现实,一个个蓝图在殚精竭虑的筹谋和力行中展开:滨医附院要建成黄河三角洲区域疑难危重病诊治中心、急诊急救中心、医学人才培养中心、慢病管理中心、医学康复中心、医药研发中心,要大力帮扶基层医疗快速成长。……心中装百姓,全力建中心。所有的一切,皆为让区域百姓享受更高品质的医疗服务。如今,几大中心建设雏形初现,医联体建设稳步推进,引领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医院以其过硬质量、一流条件、优质服务享誉四方。
急救中心的实力:独一无二的优势 两翼齐飞领跑鲁北
2013年10月,滨州当地一家化工厂发生重大安全事件,大约100多名伤员急需救治。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全院紧急动员,以医院急诊科为中坚,各科室联动,先后诊疗救护伤员32名。其中,除一名患者因伤势过重死亡外,其余31名患者均得到妥善处理,经过治疗均康复出院。
2014年6月,滨莱高速发生车祸,病员数量极多,亟需救治。滨医附院立即反应,立即派出多辆救护车赶赴现场,医院迅速启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开通绿色通道。分秒必争的救援工作有序进行,13名伤员均得到妥善处理,病情平稳后离院。
2016年8月,滨州某公司出现重大中毒事件,事件中4人均为重症患者,经滨医附院急诊科抢救后病情转危为安,均康复出院。……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面前,反应迅速,冲锋在前,需要的不仅是勇气,更为关键的是医院急诊急救的综合协调能力和极高的救治水平。
始建于1989年的滨医附院急诊科,从最初的功能单一,已发展成为集院前急救、院内抢救和重症监护治疗三位一体的山东省省属大型急救医疗技术中心。科室承担着滨州市急诊急救及远程转诊任务,接受滨州市120紧急救援指挥中心统一调度。经过多年建设,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已经牢固确立了鲁北地区的急救中心地位。
自建科以来,滨医附院急诊科在危重症救治如猝死、各类休克、各种中毒、电击伤、中暑、淹溺、严重多发伤、复合伤、心脑血管意外等疾病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尤其在百草枯中毒方面的研究居国内领先水平,治愈率较国内的10%左右提高到目前的40-50%,在鲁北地区急性中毒救治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是鲁北地区急性中毒治疗中心;在血液净化治疗方面,处于全省领先地位。
作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的滨医附院,急诊急救方面所具有的独一无二、无可比拟的优势,是其在区域内领先的学术地位和丰硕的教学科研成果。
以医疗抢救为主体,以教学科研为两翼。作为滨州医学院的直属附属医院,鲁北地区的急诊急救中心,滨医附院亦是区域急诊医学科学研究与教学中心。1997年在医学院开设急诊医学课程,2005年5月经医学院批准建立急诊医学教研室,承担医学院本科生临床医学、麻醉学、影像学、护理学各专业及外国留学生的《急诊与灾难医学》、《急诊重症护理学》教学任务,2011年成为急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同时承担着研究生的临床教学任务。
科室先后承担省级以上课题9项,市级课题10项,医学院科研课题14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得省市级科技进步奖7项,主编和参编著作10余部,获得国家专利10项,具有很强的科研实力和良好的科研条件,为急诊急救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学术基础。科室先后派多位骨干在国内外著名医院进修学习,和国内多家知名医院建立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为实现科室学术水平快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而医院创建成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的过程,亦是急诊急救快速发展的历程。
2010年医院急诊科被批准为省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接收来自各级医疗机构、社会化人员的规范化培训,每年培训人员大约50人左右。
“每周二一小讲,每两周一大讲。”小的讲座四十五分钟,大的讲座一个半小时,给规培生讲解新技术新项目,新指南流程,特殊案例分析,科室提前安排课程表,以教师讲座为主,也可以毛遂自荐,教学形式灵活,规培生们受益匪浅。
2015年8月,山东省医师协会、山东省卫计委重症监护质量控制中心正式授予滨医附院重症医学科“山东省重症血液净化培训基地(滨州)”、“山东省重症POCT培训基地(滨州)”、“山东省重症超声培训基地(滨州)”的资质。至此,该院重症医学科成为黄三角地区重症医学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为滨州市乃至整个黄河三角洲地区重症医学科医师和护士搭建起了学习、探讨、分享专业的知识平台。
如今的滨医附院急诊科,是山东省医师协会、急救协会等五个学会的副主委单位,在全省的学术地位居于前列,是滨州市质量控制和急诊医学检测执行单位,对区域内二级、三级医院实施质控和质量检测。
“建设成为区域的急诊急救中心,更好的服务区域发展。”近几年,医院不断夯实医疗根基,加大对急诊急救设施的投入,区域救援和辐射能力不断提升。
救治生命的力量:进军一流的人才队伍 引领区域的技术支撑
八辆救护车内,配备常用抢救药物、器械、供氧设备、心电图机、车载心电监护仪、吸痰器、车载呼吸机、自动体外除颤仪、防毒面具等急救设备,采用最先进的方法,以最快的速度和最规范有效的救治挽救急、危、重症患者。
一个大急诊,展示在人们面前的,是先进的设备和向一流进军的人才队伍。
看,宽敞明亮的科室环境,总面积约逾1400m2,能够提供成人各种专科急症以及综合危重症的医疗救治服务;先进而齐全的急诊急救设备让生命瞬间多了一层保障;121人的急诊急救团队,为急诊急救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智力保障。目前,医院的院前急救每年接诊患者8000余人次,急诊抢救室每年抢救患者5000余人。
就是这样的一个团队,率先在全省对中毒患者使用临床路径治疗规范,率先采用枸橼酸抗凝进行血液灌流,率先开展血液灌流救治重症百草枯中毒并取得突破。……在多次特大群体伤害事故、交通事故、群体中毒的救治过程中,医院急诊科指挥得当、措施得力,得到上级领导及群众的高度评价。
2012年,三甲评审期间,滨医附院又组建了EICU——急诊重症监护室,更让医院的急危重症救治水平如虎添翼。EICU改建初期,医护配合首次行血液灌流+血液滤过治疗百草枯儿童取得成功。同年开展新技术新项目DEPMAS。急诊病房对于脑梗、心梗病人实施早期溶栓治疗,大大提高了病人的预后及治愈率。
如今,滨医附院急诊科以院前急救、急诊ICU、院内抢救留观和急诊病房为一体的综合救治模式规范建立并健康运行。
因为优秀,所以奉献;因为奉献,所以卓越。建于2002年的滨医附院重症医学科(ICU),是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山东省“泰山学者岗位”设岗学科,黄河三角州危重病的诊疗、教育、研究中心。 ICU团队在科主任王晓芝的带领下,在抢救全省急、危、重症病人,大型交通事故抢救,食物和农药中毒等方面作出了较大成绩,救治水平达到国内领先,部分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近年来,他们在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大型公共卫生事件中始终冲在第一线,日夜奋战,全力以赴,做好了黄三角区域的高危病例和重症病例的救治。正因为这个团队的精心守护,一个个重症患者转危为安,一个个住院病人康复出院。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一系列重症伤员的抢救,都是ICU的医护人员奋战在第一线,创造了无数生命奇迹。
以急诊科、ICU、EICU为平台,滨医附院不断提高医院应急管理水平。医院按照三甲复审要求,修订了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大力推进卫生应急体系建设,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多年来,滨医附院的急诊急救中心在多次社会重大安全事件中均起到了关键和核心作用,其高效成功的救治,无疑是医院急诊急救水平和管理能力的完美体现。其中,医院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新项目是急诊急救成功的最重要支撑。
近年来,医院发挥区域龙头医院作用,以现有20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为基础,以重症病人综合治疗、肿瘤病人综合治疗、心脑血管病人综合治疗为重点,选派骨干医师外出学习,引进新技术新项目并大力推广,3D打印导航技术、显微外科技术等多项技术水平处于国内或省内领先地位,提高疑难危重症病人的诊疗水平:近年来,医院先后开展了国内首例全胰腺十二指肠切除联合门静脉切除肝圆韧带重建术,区域内首例内镜经隧道固有肌层肿瘤挖除术(STER)及内镜粘膜剥离术(ESD)、单操作孔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食管胃双源癌切除、在肝实质分割和门静脉分支结扎的分阶段肝切除术(ALPPS)治疗肝肿瘤、消化道早癌内镜治疗、肘关节镜及肩关节镜下损伤修复及骨病治疗、晚期顽固性癌痛的治疗、以孙氏手术为核心的系列大血管外科诊疗技术、肝圆韧带修复重建腹部大血管技术、全脊柱微创系列诊疗技术、肩肘关节疾病腔镜治疗技术、肢短缩畸形的延长修复技术、神经外科精准治疗技术等新技术项目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引领了区域医疗发展,更成为医院高超的急诊急救救治水平的技术支撑。
辐射区域的力度:从点到面的管理决策 构建网络的责任担当
“这里都是刚出生一个月以内的新生儿。为了让这些孱弱无助的小生命存活下来,医院下了大功夫。光一个进口暖箱就几十万元,还专门成立了区域转运站,配备了救护设施和人员”。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新生儿与新生儿重症科主任刘秀香告诉笔者。
发挥三甲医院医疗资源优势,担当区域疑难重症救治大任。2015年8月,滨医附院建立了区域新生儿转运网络,配备专业医护人员、先进的转运暖箱、抢救设备及监测仪器,确保快速反应并使危重新生儿尽早得到专业救治,已成功转诊139例危重新生儿,其中救治最轻患儿仅800克。2015年10月,医院在儿童呼吸与重症科正式成立儿科重症监护室,设急危重症抢救单元3个,极大提高了区域内儿科的救治水平。
2014年7月,院前急救成立胸痛联盟,在救护车上可开展心肌酶监测、心电图描记等工作,及时为患者提供溶栓治疗。
为提高区域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救援能力,作为山东省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单位,滨医附院牵头筹建了滨州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为进一步健全应急救援体系,医院充实二、三线应急队伍,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和培训;加强了院前急救的人员和设备配置,新增7名医护人员和各类急救设备10余台件。
当然,这仅是医院为创建区域医疗中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举措之一。
目前,省发改委立项批复的14.6万平方米的门诊医技病房综合楼进入后期装饰装修阶段,预计2017年上半年投入使用,届时就医环境将进一步改善,更好地满足病人需求。
而信息化建设又为医院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创造了条件,更成为医院构建急诊急救中心的有力支撑。医院的银医一卡通系统、掌上滨医、微信服务号等系统的推广应用,实现了多渠道预约查询服务;目前全院自助机共162台,除社保卡还在调试外,其余软件功能已经全部实现,门诊、住院的相关功能已经正常应用;完成掌上医院APP、微信平台的上线应用,2016年4月底正式推广上线至今,注册人数达2万人。
值得一提的是,已经完成的医院门诊电子病历系统模块,正在全院推广试用,程序在不断完善中。同时实现了入院证、病理申请单电子化。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使包括急诊急救在内的临床工作更加快捷高效,让患者就医更加舒心放心。
2017年,滨医附院将实现移动查房、医师手机端办公、单点登录及消息模块、电子签名CA认证、合理用药、电生理、重症医学、院前急救系统等系统上线,尽最大努力满足改善患者就医环境,提高临床工作效率。
“区域医疗中心,必须在各方面起到引领带动作用,必须具有雄厚的实力,这个实力不单单是医疗技术的先进和不断创新,还必须是综合力量的强大。我们在这方面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医院院长李建民如是说。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人以坚实的脚步和昂扬的精神,在不断进取的道路中必将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