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一路一带”之东风,续写我校国际科技合作新篇章

乘“一路一带”之东风,续写我校国际科技合作新篇章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大力推进和积极实践,东华理工大学积极响应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积极成为“一带一路”的建设有担当的行动者。近年来,以一带一路建设的契机,为充分发挥“核地学”和质谱等优势特色学科在这一国家战略建设中的作用,我校与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柬埔寨等国家在质谱、新能源和铀矿采冶和高放废物处置等研究领域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国际科技合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1. 在质谱科学领域与俄罗斯联邦卫生部妇产科研究中心合作卓有成效。俄罗斯联邦卫生部妇产科研究中心,是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现代化研究中心,是俄罗斯政府实施妇幼保健方案的主要基地。自2014年起,俄罗斯联邦卫生部妇产科研究中心与东华理工大学江西省质谱科学与仪器重点实验室密切合作,引进了由陈焕文教授开发的内部萃取电喷雾电离质谱(iEESI-MS)技术,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脂质分析。利用该技术,成功将不同部位(子宫内膜,盆腔腹膜、卵巢和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子宫内膜组织在分子组成上进行区分鉴别。该技术通过构建活体组织的直接质谱分析方法,临床快速分析病变组织,所为肿瘤、癌症等需要对病变组织进行切除的手术提供了一种先进的诊断工具,有助于在手术时快速、准确、微创、彻底的切除病变组织并避免复发,减少患者负担。此项技术获得俄罗斯科学院院士Gennady T. Sukhikh的赞誉,获得俄罗斯总统普京的高度评价。双方计划于2020年前,研制国际首台套癌变组织快速界定仪,并通过技术交流、人才互访、装置输出等方式,在俄方构建1台套应用示范系统,积极开展应用示范研究。

2. 在新能源领域与柬埔寨的科技合作初见成效。我校柳和生教授团队联合亿乐(晋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自 2013 年起,先后完成了柬埔寨暹粒省、磅针省、蒙多基里等 8 个省农村电力需求和可行性调研。根据柬埔寨农村人口分散,电网架设困难,人均收入低、无力支付一次性设备投入等国情,提出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发展租赁式农村电网的思路。这一构想受到柬政府高度重视,与柬埔寨农村发展机构等单位合作开展“把光明带到农村项目”,以租赁模式运营太阳能发电项目,解决 20 万户无电家庭用电需求。柳和生教授团队经过长期科技攻关,于2016年完成全部软硬件系统研发,目前已在柬埔寨、缅甸、菲律宾等地投入使用,解决了近2000户居民生活用电需求。该项目也得到了江西省科技厅的大力支持,江西省科技厅专门为项目合作向柬埔寨有关机构签发了公函。基于此项目的良好基础,在江西省科技厅和江西省外侨办的支持下,柬埔寨农村发展机构主席助理Pao Thai研究员、柬埔寨暹粒省农业厅副厅长Pen Bunthoeun参加了江西省主办的 “一带一路”国家农业技术培训班”,并参与中心研究工作,菲律宾能源发展公司市场总监王为达先生受菲律宾能源部委托对东华理工大学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在国际合作办学、技术联合研发、人员培训等方面达成了广泛的合作共识。随着该项目的不断深入,有望改变柬埔寨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村电力缺乏的现状,解决农村人口用电这一重大民生需求,对树立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推进我国科技支撑外交战略实施具有积极意义。

3.在铀矿采冶领域与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的科技合作硕果累累。

通过与乌兹别克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合作研究,东华理工大学突破了强适应性、高活性和强稳定性浸铀菌群选育与组合技术、尾液循环利用技术和低品位铀矿石生物堆浸工艺等关键技术,建立了冶铀菌种库,研发出了一套适用于低品位铀矿石的短周期、低酸耗、低成本的微生物溶浸技术方法,并在5000吨级废石生物堆浸工业化试验中得以应用,在铀浸出率、耗酸量及浸铀周期等指标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这对降低我国经济可采铀资源品位,减少铀资源这一战略物资的对外依存度、节能减排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结合我国难浸铀矿的实际情况,通过俄罗斯国立工艺技术大学莫斯科钢铁与合金学院合作,引进俄罗斯金属矿产资源冶金菌液工业化培养及堆浸生产工艺,经消化吸收再创新,解决了制约难浸铀矿石微生物堆浸工艺技术应用的瓶颈问题,为推进我国铀矿生物冶金技术的工业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项目取得的成效:获得了适应难浸高钛铀矿石溶浸体系的冶金菌群;研发了大规模菌液生产工艺技术,确定了工业化生产活性菌液的最佳工艺参数,可实现菌液的快速生产,以及尾液的循环再利用;研发出了一套适合难浸铀矿石微生物浸出的集成工艺技术,将所获得强适应性菌群和优化的工艺技术应用于万吨级工业试验,铀浸出率可达90%左右。工业应用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产生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4. 在高放废物处置领域与俄罗斯科技合作成绩斐然。

通过与俄罗斯原子能机构Khlopin研究院、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的科技合作,(1)研究论证了不同陶瓷基体固化锕系模拟元素和放射性核素的适应性,确定了陶瓷固化体最优制备工艺条件与配方,提出了陶瓷固化体稳定性评价的方法,在放射性核素晶态陶瓷固化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技术突破;为解决高放废物安全处置重大科学与技术问题、开发高放废液固化的有效技术方法奠定了基础。(2)掌握了合作方晶态陶瓷固化的最新技术与最佳工艺条件,提高了核素固化研究的起点,缩短了自主研发的周期,建成了核废料陶瓷固化实验平台等成果。此外,通过合作,我校掌握了粘土功能化及其吸附放射性核素的基础理论、最新技术与工艺条件;建立粘土功能化、吸附放射性核素及产物表征的实验室平台;结合我国高放废物源项特征,开发符合我国高放废物安全处置要求的放射性核素处理技术与方法。

经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我校科技创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已经迈出坚实步伐。我们将秉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优化创新环境,集聚创新资源,聚焦优势领域,推进学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深入合作和创新驱动发展,推动学校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