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亦需强心态——浅谈当今民族心态

    六十八年来,我们走过了不平凡的道路。在这如诗云“天翻地覆慨而慷”的变化之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经济奇迹,看到的是工业文明和信息科技浪潮一般的彻底改变了我们这个国家数千年来的传统生活模式,对我们中国人自身而言,不可不谓是富有传奇的改变。而同样不可忽视的是,在这变化之下,虽然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长足的发展,但是阳光之下也存在着一些阴影。我们看到了一个和当今中国的开放包容背道而驰的国民民族心态。  

     说起狭隘的民族心态,最让人联想到的是清末近代的国民心态。那时面对西方人陌生的面孔,陌生的语言,陌生的工业文明,固守传统不变的中国人感到莫大的恐惧,需要一种排外的防御心态。从最基本的语言我们便可看出端倪———“洋鬼子”这样一种带有鲜明歧视色彩的称呼。我们常说,物质是精神的基础,如今早已远离了近代历史上的愚昧贫穷落后,当今社会狭隘的民族心态应是不存在,或者说是少之又少的。而事实上,由于精神建设往往滞后于物质建设,不论是现实生活中还是互联网,狭隘的民族心态比比皆是,甚至成为一种并不小众的论调。这种论调具体表现为:讽刺中国国人就是卖国,排挤外国人就是爱国。 

     面对这种论调,我不禁想问一句:“岂不怪哉?”这样一种论调,非常明显的排除了群体内的个体的差异,仅仅以民族认同感作为个体认同的条件,而在不考虑个体差异的情况下,一棒子打翻一船人,不分青红皂白的将人们的独立客观的意见置于非黑即白的境地,从而实现对不同意见群体的攻击。这种观点,和清末时期的人们又有什么区别呢?! 

    我们在分析历史和民族问题时,很容易让民族大义成为个体错误的保护伞,对于当今社会对我们的思辨能力的要求而言,很明显是不合适的。这种论调如今往往不是以对人的描述出现的,而是借由“物化”的民族概念出现的。例如一些企业每每将自己的产品打上“国货”标签,不断宣扬购买其产品就是爱国,买进口产品就是不爱国,从而将购买产品的事上纲上线至“民族问题”,无故给人扣大帽子,试问,普通人如何承受的起这样的大帽子。而是事实上,我们都知道,在如今经济全球化时代,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能力制造出所有的工业用品,某一件工业用品也是由多个国家合作完成的。“国货”也是大量使用国外的元器件和核心技术的,进口货也很多是在中国生产的。我们应该是在产品足够优秀的情况下支持民族企业,而不是被“民族大义”绑架的情况下被迫支持。这是我们必须要注意和保持清醒的,作为一个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大学生,应该有着相当明确的认识。  

    狭隘民族情绪的产生和扩大,会对一个国家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飞速发展的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不断增强自身的影响力,吸引了大量的外国人来到中国旅行、工作、生活。而这些怀着对中国的好奇和对新社会、新文明的憧憬的外国人,在繁华之下,看到的却是对外国人的敌视和偏见。当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告诉他们的亲朋好友时,我们多年来努力的文化宣传是不是要受到很大的打击?他们会不会还想中国人和一百年前愚昧无知的样子有什么区别?辜鸿铭说的“头上的辫子剪了,心中的辫子还在”大概就是如此。 

    身为中国人应该为自己国家富饶宽阔的土地、勤劳踏实的人民、博大精深的文明和飞速发展的经济感到自豪。那种仇外心理和借着民族大义庇护某些人错误行为的思想,是病态的民族心理,是多年前创伤遗留下的巴痕。我们会用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弥补创伤,新时代的中国人应该用大气和宽容面对所有国家所有民族。 

    数千年之前便有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而当今的我们,要成为更加自信的中国人。我们背靠强大的祖国,我们没有理由不有一颗自信的心,去面对这个崭新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