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深度融合 让科教成果在茶乡生根发芽

近年来,为加快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改革和创新立足于茶产业链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校转型发展,我校安溪茶学院紧紧抓住校地合作办学的契机,通过“政府、高校、社会”三维协同,多方联动,以更大的胆识、更稳的步伐,全方位推进多校区办学模式。

十九大报告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安溪茶学院的办学模式正与之契合。近期,安溪茶学院被评为福建省2017年示范性产业学院,为打造人才聚集的智慧高地蓄力。

“双导师制”实现在校生三年实践不断线

“正味、脱酸、消青、黄旦、本山、梅占……”近十余种茶样在审评台前一字排开,2014级茶学专业的何鹏身穿白大褂,紧跟在他的校外导师彭垣榜旁边,对审评台上十余种茶的品质进行审评。他拿着审评表,一丝不苟地记录着,时而眉头皱缩、时而欢欣愉悦。

对于已经大四的何鹏来说,这是他的最后一次校外实习。他即将和相伴了三年的校外导师告别,给自己的专业课程实习画上句号。但他的“茶路”并未结束,他说:“招聘中,企业多看重在校本科生的实习经验”,在学校学习期间所获得的实习经历,让同为应届毕业生的他在招聘中吃香。

据了解,安溪茶学院从2013年开始,以安溪茶产业为依托,聘请行业中的制茶工艺大师、行业管理能手等120名校外导师。学生在大二下学期时,可以选择一至两名校外导师,通过开展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自主个性化专业技能实习,打通高校和社会、企业之间的壁垒,实现互联互通,将双导师制以课程化管理的方式引入茶学本科教学中,做到三年实践不断线。

“一些企业高管,给我们学生的评价,是马上能用,马上好用,马上大用。”安溪茶学院茶学系主任高水练表示。很多企业在招聘的时候,都是想要有工作经验的,但对于安溪茶学院的学生来说就不存在这样的要求。因为无论从课程的设置,还是校内外导师的制度,就不单纯是专业知识的灌输,更在于整个综合素质的培养,和不断地接触一线。这样,学生毕业上岗之后,适应性就比较强,对整个行业的认识也比较深刻,而不仅仅停留在书本上和理论上。

目前,学院与八马、华祥苑、中闽魏氏等100余家茶业龙头企业和两岸50余家大学以及科研院所建立了产教融合、协同发展关系,并已建成40个坚实可靠的大型科教实践基地,每年学生进厂、进企业实习实训1000人次以上。

教授科研探索接地气 勇担绿水青山的“守护者”

在安溪县举源茶叶专业合作社里面有这样的一幕,我校根系研究中心廖红教授带领着她的团队,扛起锄头,将大豆种子播撒在茶树行间,间隙中,还与举源茶叶专业合作社的制茶能手刘金龙笑谈着茶叶的长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廖红教授秉持这种理念,自2015年起,带领团队共走访了安溪县的龙涓、虎邱、祥华、感德、西坪等12个乡镇,两年间,获取上千种茶叶样品和土壤样品。他们发现,多年大面积的茶树种植,安溪县的土壤已经变得贫瘠,茶叶的产量不高。再加上大量的化肥和除草剂投入使用,带来了水土流失等一系列新的环境问题,由此反复,形成了恶性循环。安溪茶学院以此为契机,建立“山地生态农()业综合教学科研示范中心”,充分发挥各自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专长,致力于茶园优质高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我始终觉得,我们的论文不能只写在纸上,更应该写到大地上去。”廖红教授如是说。在举源茶叶专业合作社设立实验基地,廖红教授利用大豆生物固氮的效果来作为“绿肥”。经过几年的攻坚和实验,成果显著,茶树大豆套作模式让茶叶增产一倍以上,提升茶叶产量与品质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给刘金龙的500亩茶园省下了近100万的成本,很好地把科研成果和生产联系在一起。随后在安溪,不少制茶大户也纷纷上门讨教、效仿其做法,茶树大豆套作理念在全县推广开来。

目前,示范中心已在安溪、武夷山、福安、霞浦、南靖等地建立起多个生态茶园建设示范点,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安溪茶学院茶学系主任高水练谈到:“我们给企业的服务都是无偿的,包括提供各类培训、技术支撑等,现在已经形成一种常态化的互动。” 接地气的农业科技工作者,就是要强化农业应用基础研究与生产实践的紧密结合,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用科学技术服务农业发展。通过各种方式的合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五联机制”逐步落实 实现政府、学校、企业共赢

安溪茶学院自办学以来,便发挥地方办学优势,通过多种形式,与地方政府机关、社区、企业支部实行“五联机制”,即党建联动、资源联享、文明联创、发展联促、服务联做,实现共建共驻。

党建联动,安溪茶学院师生利用暑假时间,牵手安溪电信,组建新起点“两学一做”社会实践队,融入安溪红色文化,重走红色路线、寻访红色足迹,活跃基层党建,打造党建特色,深受学校、政府好评。

资源联享,安溪茶学院与安溪县博物馆、安溪网、炎黄六道茶艺文化职业培训学校、和谐乐章文化传播中心共建,实现资源共享。值得一提的是,安溪茶学院在校园内建设集茶文明史、六大茶类及国外茶文化、特色茶馆、著名茶叶品牌展示等在内的茶叶品牌文化展示与推广中心。顺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创作海丝茶路节目,为茶叶企业提供良好的宣传窗口和平台。现已招标7家企业入驻,吸引了30余家茶文化与品牌建设单位参与运营和提升,为宣传茶文化,促进茶企、科研院所的进一步协同合作提供了重要的茶文化阵地。

文明联创,2014年,安溪茶学院与安溪县人民法院共建,开展司法服务,实现文明联创。今年124日,恰逢我国的国家宪法日,文法学院(安溪校区)2017级法学的同学们就去安溪县人民法院体验了一把小法官的生活。2017级法学专业的蔡莉娜表示,这些原来不可能实现的梦想,现在变成了身边随时能接触到的现实,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感觉。学生的切身体验和零距离观摩,无形中让专业和实践无缝衔接。不仅如此,今年九月,由安溪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牵头,对2017年我院招收的特困户独生子女或农村特困二女结扎户子女的本专科大学新生,开展“金秋助学”项目,一次性给予每人3000元资助。

发展联促,与县旅游局共建,实现联旅游茶业和人才培养联合促进发展。

服务联做,与桃舟乡党委共建,教工支部结合专业,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与科研、教学、社会服务有机融合。让学生支部发挥专业特长,服务茶农,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与专业技能实践有机结合。

安溪茶学院党委书记雷国铨认为,“五联五共”的党建模式,是实现学校、政府、企业三方共赢的良好方式。安溪茶学院与企业、当地政府、乡镇的共建,充分整合社会资源,最后受益的是我们学校、老师、学生。他表示,党的十九大的报告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我们在安溪办学指明了方向,学院将始终坚持这种模式,尽全力整合当地优质资源,来支撑学院办学。茶学院将扎扎实实地把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思路和新理念贯彻落实到工作中,也将展开更深层次的探索和研究,助推我校“双一流”水平大学建设。22.jpg

图为茶学专业学生在上茶艺课

图片列表:

PDF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