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者永远 文者水文

——访水利与生态工程学院王永文老师

上午10点,我和一群13级的学姐学长站在王永文老师的办公室门前,等候着王老师。这是我第二次来他办公室。在向他确认采访时间的电话中,我听到一片嘈杂,刚上完课的他也许有一大堆来自学生的问题急待解答。他常常说“我确实没什么可写得东西”这句话。我和他见过几次面,每回他都在交谈中讲出这句话。其实,他早已明了身为教师,就意味着平凡和奉献。

从办公桌到三尺讲台

上个世纪80年代末,王永文毕业于成都科技大学。随后他被分配到吉安市水文局下的一个水文测站。他从基层一步步做起,1992年便转到水资源科。在水资源科待了不到5年,又被调到水情科。

在水情科,他工作了近10年。期间,他使用自己编写的程序处理和分析采集到的水文数据,他一个人的工作效率往往要高出他人多倍。那时,他凭借自身过硬的专业方面技能和夯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成为了水文局中的技术权威,“先进个人”荣誉也频频花落其家。随之而来的是,水文局安排他去给局里的技术人员讲课,而那些技术人员大多只有中专学历,少数人也只是大专学历。“在当时,我可以说是市水文局系统中学历最高的了。”他说着,语气中透着焦虑。期间他将自己设计编写的许多程序共享给了地方兄弟机关。

时光流逝,转眼来到2004年。这年,我校正式升格为本科院校,同年面向全省扩招教师。而此时,王永文老师正和其在江西师范大学工作的学姐共同完成由清华大学负责的“三峡水库区间洪水水文预报、水流模拟与虚拟仿真系统”项目基础部分——水文预报。在进行这部分项目的工作之余,王老师偶尔去到我校老校区散步。偶然间,他看到了我校招收教师的公告。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参加了面试,20049月,顺利通过面试的王老师在我校开始任教。

他的教师生涯,由此开始。

“开天辟地”——水文专业

“我刚来时,学校还没有水文专业。仅有的一个水信息专业只在2003年有过

招生,是专科。之后便没有了招生。”王老师回忆说,“我来到学校的第二年,学校就开始申报设置水文专业。”2006年新学期开始,我校招收首届水文专业的学生。水文专业“开天辟地”后,这样一张白纸交到了当年作为申报此专业的第一参与人王永文的手中。如何在这张白纸上绘出亮眼的蓝图,且这些蓝图以何种方式呈现都需要他的悉心规划。

为扩大专业师资力量,我校专门招聘水文专业方面的教师,招聘要求从原来的硕士研究生到如今的博士生,大大保证了师资的高水平。此外,王老师以其他高校的教学计划和学生培养方案为参照,制定符合我校情况的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在06级水文专业班试行,并在2010年和2014年做了适应性修改。

优质的“笔墨纸砚”和日趋完善的规划蓝图都已备全,此刻,却不见他踌躇满志。自入校后,王老师也意识到要培养出高水平的学子,自己的能力一定也要提高,画师的功力怎能拖后腿!他打定主意,“撸起袖子就是干”,准备考研。在迎接06级入学新生的那年,他收到了来自河海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即将不惑之年的他喜出望外,他决心自己要在水文方面自我提升,今后将以另一种形式授予他的每一个学生。

我将水文视为终生事业

当我提到为何他有如此之多的热情投入到教师工作当中去时,王老师沉默了半天,才说出“可能只是我好为人师吧”。从当年的为水文局技术人员讲课,到如今真正走上了三尺讲台。一次次的讲课就是在为他之后成为教师打好基础、做好准备,或许在他心里当初讲课的一幕幕与现今的场景隐隐重叠,因而他能脱口而出:“隔行如隔山在我这儿并不存在。”

他身边的同事、朋友总喜欢用“爱岗敬业”来描述他,在他的诸多获奖批语中,这一词出现的频率也相当高。事实上,他也一直以“爱岗敬业”作为自己的教学宗旨。可这个“业”,不是大家视之以体力或脑力劳动获取报酬的职业,而是可以为之坚持奋斗终生的事业。《易经》中有提到过,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大致意思是所做的事施惠于天下民众,叫做事业。王老师心中的“民”就是他面对的求知若渴的学生。13级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叶群,今年即将毕业,她向我提到:“王老师曾向我们说过,‘你可以不坚持一份职业,但要坚持一份事业’。他辗转过很多工作岗位,但一直都在水文研究方面坚持着。我钦佩他,尊敬他。”

授学生以“业”

王老师在采访时还兴致勃勃地提起了他的“水文预报课”,他也对这节课的开设抱有极大地自信和期许。由于水文预报课的理论内容与水文学原理等课程的基础理论有很多相似之处,故而他采用先让学生进行实验的方法,直接用实际水文站点资料让大家进行水文预报训练,对于学生而言,还未学习课本内容就进行实际操作存在不小的难度,也很难保证实验的成功率。结果却出乎意料的好,理论内容学习时,学生们理解和掌握起来迅速。这种反“正常道”的教学方法,也在另一种程度上让学生对自我的学习能力充满信心。

教书的目的不过是传道、授业与解惑,他陪着身边形形色色、性格迥异的学生走过一个又一个四年,他也在经历着学生们的一切。愈发成熟稳重的他更相信,他能传授给学生的不止水文的“道”,解水文的“惑”,还能给他们对未来远方的“业”的满腔信心。

“永者永远,文者水文”是王老师大学毕业时,导师留给他的签名留言。这似乎就是他如今对水文事业那难舍难离的爱与坚持的源头,当初涓涓细流,汇成今日的汹涌洪流。(校报记者  许涛)


图片列表:

PDF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