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谢百三教授之逝想到的
由谢百三教授之逝想到的
2016年10月2日,复旦大学管理学教授、经济学者谢百三教授因病去世了。他的离去引发了学界、股民、网民等无数人的哀思。就连国家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先生也发帖称:“内心十分沉痛,‘百家争鸣’是科学发展与政策完善的不竭动力。谢教授的那份率真,对我讲显得弥足珍贵!”
作为一名金融证券的学者,谢教授之有名除了学问更再于其敢言,例如“不进股市没有亏损的风险,但会有一辈子贫困的危险”,“房地产不能真打,也不能打死”等等,而其对证监会管理层的点名批评,更引发过舆论关注。证监会曾发布了《发挥市场作用,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意见》,谢教授却连续撰写了“意见是完全错误的”、“望月哭股市”二篇文章公开发表,痛批证监会,所以也才有在其去世后,刘士余主席恭敬的评价和肺腑之言,在官员应尊重学者还没有成为风尚的当下,刘士余的言行还是具有君子风范的,因为官员尊重学者,是必须的。近期华中师大原校长、学者章开沅教授就曾撰文回忆自己在当校长前与官员相处的一些往事,例如,教育部一领导来到华中师大约一批年长一点的,有点影响的教授座谈,教授们按照通知都提前到了,结果规定时间过了却是门没开,人没来,他觉得太不像话,起身就走了,以示抗议。他坦言“政府首脑请客,总是客人先到,主人来时,客人们还要起来欢迎,究竟是谁请谁呢?”
近几年在重拾中国传统文化时,人们又时常提到古时知识精英的代表士或士族,想起了风度或风骨之类的古概念了。据说士始于战国,一般泛指有文化又敢言之流,“而以士族的精英为名士,并成为社会群体和流行概念,是在东汉末年”,这是当代学者易中天先生说的。名士定是不俗的,他们的内心深处一定充满了骄傲,在特定的年代他们放浪形骸,纵情任性,蔑视权贵,不拘礼节,例如大家较熟悉的位列“竹林七贤”之首的嵇康。
自古以来真正的士者不仅在于其文化的优越和外形的孟浪,更重要的是他们用自己理性的思维,对社会发出善意的声音,体现对社会的担当,那怕有时这种声音很尖厉或者弱小而又委婉。由士、士大夫自然就要联想到清流阶层。何谓清流?易中天先生说:那些坚持自己的操守和品位,不跟权贵和暴发户同流合污的士大夫就叫清流。他们的声誉叫清望,品格叫清标,言论叫清议,就连扬起的尘土也叫清尘。多有意境的点评,多么令人倾倒的风骨,谢百三教授应属此列,因为国中研究金融证券者肯定众多,而敢于如此直陈已见,率性表达不同观点者实不多,那怕其观点并非皆正确。
诚然,士之敢言是要有清风徐徐的环境的,否则在一个不真实的时代追求真实,这本身就是悖论,正如易先生借东晋名士阮籍之言所说,弥天大网笼罩着世界,没有谁能展翅飞翔。若没有此环境,真士者又该如何?那就要有古人所追寻的独立不惧,遁世无闷的心境,去实现心灵的自由和思想的解放。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