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来源于公正——————人民的名义




  “人是随环境变换而改变的动物,可谓是不堪一击的”。在老舍的《骆驼祥子》中人性的丑恶暴露无遗,笔者无情的揭露和批判了那个“不让好人有出路的社会”。  最近我做了两件事,一是再读老舍的作品《骆驼祥子》,二是追看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我尝试着把二者联系起来,竟发觉它们的相通之处,出奇之多。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它真实的描绘了北京一个人力车夫悲惨的命运,让我们看到了旧社会如何把一个正直向上,自食其力的洋车夫逼成了一具行尸走肉。在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人力车夫是一个屡见不鲜的形象,沈尹默,鲁迅,郁达夫等作家都写过,甚至是外国作家屠格涅夫也写过。但是能像老舍先生一样费尽心神来写这一形象的,实在是凤毛麟角。  一个完完整整的好人却被那个社会逼成了一件“社会垃圾”,最后万劫不复。老舍用笔尖锐的讽刺和批判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以及无能。由此可见,一个人的成败离不开个人更离不开社会,只有真正公平、有正义可言的社会才能让人好好的生存下去。  最近反腐片《人民的名义》一剧大火,剧中的“小官巨贪”、“简单的生活,一面墙,一张床,一台冰箱”、以及不再是有钱能使鬼推磨而是“有钱能使磨推鬼”等情景尺度大到让观众目瞪口呆,同时,让人细思极恐。  艺术创作来源于现实生活,该剧的很多故事也正是从生活中取材的,如剧中贪官赵德汉的原型即为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长魏鹏远。创作不能闭门造车,得深入生活。为了写好剧本,编剧特意去检察院体验生活,在浦口检察院反贪局组织的座谈会上取得大量活生生的素材。事实证明,剧中大量还原现实的场景,让观众触目惊心。  很多人讨厌剧中的祁同伟,而我觉得他可恨之余亦可悲。可恨的是他为名利权势不择手段、残害忠良、为祸一方;可悲的是,一个曾经热血方刚的英雄缉毒队长最后沦落到人人皆鄙之,让人欲除之而后快。某些方面他与老舍先生笔下的祥子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都曾经想靠自己的努力拼搏得到想要的生活,为了自己的目标执着不舍,也曾是一个别人眼中“体面的好人”。  然而“别人都有政治资源、为了往上爬、老实人没有出路”的社会大染缸中祁同伟还是变了,从缉毒队受伤调任政法口工作岗位后他的血性日渐消磨,他当年那股“不甘人下”的好胜和自卑控制了他,打败了他。剧中的另一号人物,孙连城也是一个让人不禁“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人物。以他代表的一些没有办法上升,于是宁可无功但求无过,选择少做少错,更号称“无私者无畏”不求上升所以无所畏惧的干部在现实中也确实存在。公平一失,在位不为,后果可想而知。  通而观之,一个时代对一个人生存发展的影响如此之大,而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公平、有正义可言的社会。一部作品的意义不仅是它能带来多大的经济效益,它更应该在社会效益方面有所贡献,在启民智、正民风方面有其价值。正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除非是打脸。百姓们痛恨贪污腐败,对社会不公平的事情恨之入骨,可很多人口口声声要求公平,在求人办事时为了稳妥却总是把红包往前那么一塞,好处往外那么一给,事情办成了,脸也打了。那样的举动恰恰是打了自己的脸,更是打了法律的脸,国家的脸。这就是我们要的公平正义吗?  不正之风不能滋养,不义之事不该为之。一个国家如果能上下同欲,社会的公平公正才是指日可待的。林肯说过“力量来自于公正”,一个人要发展,一个国家要进步,我们需要先有力量,而力量,来自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