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青春被娱乐消费殆尽

———简评网络红人“虹桥一姐”



  近日,网络上一位叫做“龚玉雯”的女粉丝突然走红,由于她经常在虹桥机场近似疯狂的蹲点明星,寻找各路大腕与其合影从而引发了热议。龚玉雯相貌普通,皮肤稍黑,穿着打扮也十分大众,跟身边光鲜亮丽气质逼人的明星形成鲜明的反差。然而就这样一位普通女孩却引起了网上热评与爆料,但所有捕风捉影无从考证的传闻都围绕着一个主题,她的热衷甚至狂热追逐,是否存在着其他企图?据爆料她还曾用明星签名赚取外快。于是从对她外貌的不屑,品味的批评继而到动机的猜测,品行的怀疑,种种质疑声呼啸而来。
  从一些人对龚玉雯的阵阵唏嘘声,以及网友的所谓爆料中,可以隐约感觉到,虹桥追星这件事似乎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其实追星这类事情在今天这种全民娱乐的大浪潮下已经变的不再是个人爱好追求,而更具有商业化和娱乐化的味道。某些娱乐公司为了迎合大众的娱乐消费欲,也为了在这喧杂的市场中分一杯羹,娱乐公司与粉丝们似乎达成了某种微妙的共生关系。商业经纪公司借用粉丝为明星的行踪营销造势,粉丝则从中获得与明星近距离接触的机会或者某些经济利益。
  然而,非常遗憾地是,这些明星不属于任何一个粉丝,甚至他都不属于自己。在娱乐圈里,明星要保持长久的人气,就必须要有曝光和炒作,在追捧和营销中才能生存。他们从来都是需要并渴望曝光的,他们只是不想在不愿曝光的时候曝光。那些娱乐记者,爆料人,私家侦探乃至“虹桥一姐”这种狂热追星族,某种意义上都是明星生存的空气,或者说更像一件捆绑着各种利益的商品。
  在商业的侵入下,“虹桥一姐”这类粉丝需要被大众娱乐所消费,她的这种集邮式追星也就显得毫无真心爱戴的诚意,故而引发许多粉丝的极大反感。其实要说她的行为商业也好,炒作也罢,她的确没有犯什么不可饶恕的错误。我们不应该因为她那些无实际意义的娱乐性行为而指责她。
  但我们需要关注的是一个刚成年的青少年,把青春依附在各路明星身上,靠转卖照片和签名,做着“黄牛”做的事情,以及当这种行为受到追捧,被打上励志粉丝的标签而为人所效仿时,整个社会呈现的一种畸形的粉丝经济和偏颇的价值观。
  在这个快节奏和商业娱乐化的时代,新闻网络长期被娱乐消息霸占,而关注这类消息的人群中绝大多数都是青少年。娱乐话题在青少年业余生活中占了不少分量。网络上曾经用一句:“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少了”来对一些青少年的疯狂行为作出无奈的解释。可见,如果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一些青少年很可能陷入“想出名”,“爱炒作”的价值怪圈。
  所谓偶像,就是你能从他们身上汲取正能量,体会人生意义的和坚持下去的动力,最后成就最好的自我。一个18岁青年能做的事情太多太多,倘若是利用这些时间多阅读,多出门旅行去丰富自己的生活和阅历,那么青春也就不会荒废。正如众多当红明星来说,多少人是从底层工作做起才得以成名。要是像这些偶像一样,静下心来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样的青春就算无法出名,但也足以令人送上掌声与赞美。
  其实,面对广袤的青春来说,虹桥机场太小了,娱乐圈也太小了。青春应该在努力和汗水中度过,而不是把自己局限在无意义的商业娱乐浪潮中。每一个青年都是祖国将来的希望,都是未来世界的构造者,所以不要在娱乐中迷失,别把青春埋葬在娱乐的海市蜃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