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牢“两个饭碗”贡献西油力量
——写在第三十四个全国土地日之际
6月25日是第三十四个全国土地日。今年土地日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
土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的基础资源。当前西南油气田公司正处于上产500亿快速发展时期,土地需求量持续加大。一个粮食饭碗,一个能源饭碗,“两个饭碗”都要端牢,平衡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成为非常重要的一环。
节约集约用地 向精细管理要效益
四川盆地是我国农业耕地主要分布区,而油气资源埋藏在地下,一旦进行开采,选址必须地面服从地下,用地具有不可预见性的特点。
西南油气田公司在四川盆地已深耕60余载。作为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和供应企业,土地使用涵盖井站、管线、集输场站、储气库以及辅助配套等10余种类型。
使用土地的过程中,节约资源是根本之策。如何在有限的用地范围内尽可能少用地、用好地,向管理要效益成为了公司一直探索、不断思考的问题。
为提高管理效能,公司在集团范围内率先提出土地全生命周期高质量管理理念,在此理念下建成油气行业内首个“土地管理体系”,同步构建了集团领先的“土地全生命周期管控信息平台”,推动公司土地全生命周期工作更加规范、智能。
“规划节约是最大的节约。”公司生产运行部副主任赵喻文说。公司制定集团公司首个地区公司石油天然气工程用地约束性指标,在国家控制指标的基础上再优化缩减了15%的用地标准,明确临时用地阶段用地规模上限及页岩气、高含硫项目类型的用地标准,压缩各类设施占地数量,杜绝超标准用地行为发生,从设计源头严格控制用地规模、成本。
随着科技进步,石油开采技术不断更新,公司充分利用丛式井、水平井先进技术,推广平台化布局、工厂化作业,开展标准化设计,推动撬装机组和无人值守井站广泛应用,科技创新为节约集约用地提供了更多解决方案。
在建设中保护 利用好每一寸土地
重庆梁平,太阳炽烈,水稻青青。公司土地复垦第一口井天东004-X1井在绿意盎然的梯田中静静伫立,见证着公司“土地复垦”的探索之路。
“统筹考虑钻井工程和地面工程是节约集约用地的核心,在钻井工程阶段采取先临时用地方式,待钻井工程结束后,再根据地下资源情况,确定井场是否征用,征用规模根据产能建设需要确定。”2010年,一份加快“先临时后征地”用地方式转变的通知发往公司各所属单位,标志着公司用地方式发生重大变革。
“如此一来,原来每个单井项目平均征地约11亩,推行节地模式后,最终每个单井仅征地约3亩,复垦退耕土地8亩,节约率达到70%以上。”公司土地管理办公室卓强如数家珍。2013年,公司钻井项目“先临时后永久”节地模式实现100%推行。
对需要复垦的土地,公司落实“一杆子插到底”专人负责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形成规范实用的土地复垦“七步法”,确保将优质的土地还耕于民。同时通过坡地改平地等措施,尽力改善耕种条件,让劣地变优地。
“复垦的土地比临时用地前耕植条件还要好,水田还多了近1亩。”天东110-1井所在的梁平区坪山镇坪山村社长秦先顺对超预期恢复的地形地貌点赞。“十四五”以来,公司复垦土地2195亩,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2023年四川粮食产量数据,四川粮食播种总面积9606万亩,总产量718.8亿斤算,能恢复粮食产量164万斤,按一人每年200斤粮食计算,相当于保障了8000余人一年的口粮。
时隔多年,一批批复垦井融入了绿水青山,并继续见证着公司在牢牢端稳粮食和能源“两个饭碗”中迸发的石油力量。
与时间赛跑 解决严与快的矛盾
公司连续10年产气量以年均近30亿方快速增长,连续3年新建产能100亿方,产量箭头向上的背后离不开土地要素保障。
但国家土地监管持续加码,从2016年永久基本农田划定、2021年新《土地法》颁布实施,项目用地的选址限制、前期评价、前置环节更多,审批层级更高、周期更长等,国家严格的用地管控政策与公司迫切的用地需求相互交织,给土地要素高效保障带来诸多挑战。
“是压力也是动力,我们必须想到前、干到前,在新形势下以更精细化的管理保证土地高效供给。”赵喻文说。公司最大化缩减现场征地拆迁协调和手续办理周期,建立选址、测设、征地、施工一体化统筹管理机制;创新建立“前置手续申办、落地即可开工”新模式,为依法用地手续申办腾挪出合理时间;推行“28+12+30”限时供地督办考核机制,压实属地单位责任;提前将新增建设用地手续办理,临时用地踏勘论证、复垦方案与手续办理“三合一”等工作集中公开招标,并建立建设单位、属地政府、专业服务商“三方合力”的工作机制,加快手续办理进度。
近年来,公司在致密气储量任务提交、茅口组重点探井、渡口河天然气净化厂等重点项目重点领域建设中,跑出土地要素依法保障新速度。严与快如何平衡的行业之问,西南油气田公司将在国家天然气(页岩气)千亿立方米级的产能基地建设中继续寻找最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