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风采 共谱芳华 致敬最美的“她们”

——记哈尔滨商业大学2023、2024年度“三八红旗集体”三八红旗标兵岗”杰出巾帼工作者”


校团委

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学生工作团队

食品工程学院谷物化学与粮油食品开发创新团队

外语学院俄语专业教研室


本报讯 她们用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实际行动孕育着商大桃李;她们以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的高尚品格浸润着学生心灵;她们用诲人不倦、兢兢业业的求实态度感召着一代代商大学子奋勇前行。她们,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她们,桃李芬芳,硕果满天下。

“三八”红旗集体

校团委:坚守为党育人初心奋力谱写新时代共青团工作新篇章

校团委共有教师4人,均为女教职工,其中1人挂职,在岗人员3人。她们立足共青团为党育人职责使命,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入实施“青马工程”,探索“学习+宣讲+实践”模式,获评全省高校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最佳创新案例。她们深入打造“榜样工程”典型示范教育体系,近年来,推选出国家级典型个人(集体)11个,省级典型个人(集体)579个。她们充分发挥实践育人功能,组织开展系列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2023年共获国家级、省级“三下乡”社会实践奖项9项。她们坚持“五育”并举,打造“青春向党奋斗强国”青年文化节,开展近20项品牌活动。她们坚持以党建带团建,深化共青团改革、学生会改革,激发基层团组织活力,2023年2个团支部获得“全国活力团支部”TOP100称号。未来她们将争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

“三八”红旗标兵岗

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

专业引领用“心”育人;助力成长“慧”心赋能

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成立于2001年,中心现有专职心理健康教师8人,其中女教工7人。中心秉承“奉献爱心,关爱学生”工作理念,长期坚守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第一线。中心致力于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协同育人”五位一体工作体系,将“育心”“育德”“育人”有机结合,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为全校师生提供心理服务。在“点”上,不断完善危机干预体系,开展新生心理健康筛查,在校生心理健康状况排查,面向辅导员、学生骨干开展心理技能培训等。在“面”上,开设心理健康公共必修课,组织开展心理健康主题系列活动,通过微信公众号、印发宣传手册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与理念。中心还致力于服务社会,承担了教育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援助热线平台、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心理援助热线平台的心理咨询志愿工作,在龙江广播节目担任常驻嘉宾,为社会和谐发展贡献商大力量。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学生工作团队:

“她力量”绽放新时代巾帼风采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学生工作团队共有教职工8人,其中女教工5人,平均年龄34岁。团队女教工在工作中传递温暖、播撒大爱,以实际行动书写奉献故事,以执着坚守筑牢使命担当,用“她力量”呵护着学子成长成才。她们助力学院学生工作团队在2023年荣获校五四红旗团委、校优秀学生会以及多项文体活动最佳组织奖、先进集体等奖项。她们勇于担当,坚持以人为本,以校为家,时刻与学生们在一起,共经风雨,携手前行。她们勤于耕耘,持续改进学生工作方法,团队承担省部级课题3项,出版专著3部,带领2019级财政学专业1班团支部荣获全国高校最具组织力团支部、全省五四红旗团支部。团队成员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易班辅导员、全省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优秀奖以及校级优秀辅导员、校级辅导员年度人物等多项荣誉。

食品工程学院谷物化学与粮油食品开发创新团队:

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奏响立德树人“主旋律”

谷物化学与粮油食品开发创新团队共有教师18人,其中女教师13人(占比72%),女研究生占85%,是团队的核心力量,为团队建设和食品学科专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她们肩负起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任务,矢志“经师”“人师”合一,把理想和青春奉献给三尺讲台,用热爱和坚守诠释教师职业的内涵。她们扎根龙江黑土,潜心科学研究,科研成果屡创新高。近3年,团队新增课题21项,发表SCI文章77篇,新增授权专利24件。她们面向国家战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获得社会行业的广泛认可和好评。近3年,团队签订横向课题6项,解决企业技术瓶颈难题10余项,创制新产品20多种。她们创新人才培养范式,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全力培养基础理论扎实、技术研发能力强劲的创新人才,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外语学院俄语专业教研室:实践创新共赢勇担时代重任

外语学院俄语专业教研室是一支不忘初心、齐心协力、锐意进取的教学团队,共有6名教师,其中女教师5人。重交流,与多所俄语国家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专业师生开展学习培训、学术交流提供便利条件。重比赛,鼓励引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俄语赛事,指导学生多次在国家级、省级俄语大赛中斩获佳绩;重实践,探索多渠道培养机制,与相关单位共建实习实践基地,在“俄企中国行?走进哈尔滨新区暨自贸试验区”国际经贸交流活动、哈洽会、中国(黑龙江)国际绿色食品产业博览会等大型活动中承担志愿服务工作,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提升专业素养和能力。同时,俄语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口译实践活动,多次承担校级外事活动的俄汉双语翻译工作。一直以来,团队女教师充分发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成为俄语专业人才培养的主力军,生动展现了新时代教师的别样风采。

“杰出巾帼工作者”

轻工学院刘佳

刘佳,轻工学院团委书记,主要负责学院团委、院学生会工作和学院2020级本科学生工作。她不忘初心,做学生工作的热爱者,坚持思政育人,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做有温度、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时代大学生;她心系学生,做学生成长成才的护航者,经常和学生交流谈心,服务学生的同时心系学生成长;她勤于思考,做学生工作的创新者,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创新性地开展工作,不断提升工作水平。

旅游烹饪学院  刘树萍

刘树萍,旅游烹饪学院烹饪教研室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在担任教育部第二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负责人及主课题项目负责人期间,她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她潜心科研,深入开展传统烹饪工业化及饮食营养的相关研究,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博士后科研基金等科研项目10余项,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会计学院  李文

李文,会计学院教授、会计教研室主任、九三学社社员。她注重把家国情怀、会计文化融入教学,负责的《基础会计学》课程获省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教学团队培育项目。她注重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与数智化改革创新,统筹策划《会计学》慕课,累计1.46万名学生选课。《会计学》课程被认定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带领本校和其他高校学生同步上课。她积极参政议政,撰写的多项信息、提案被相关部门采纳。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杨俊

杨俊,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文化基础教研室主任,计算机基础教工党支部书记。她坚持教学改革与创新,多次组织实施以计算思维培养和技术赋能为方向的教学改革,组织研发了“hrbcu计算思维”辅助教学平台和“hrbcu数字助手”科普教育平台。她致力于基础型数字人才培养,以计算为桥梁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在教学科研、学生培养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法学院   杨姝玲

杨姝玲,法学院副院长、市人大代表。她坚守初心,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与研究,注重科研反哺教学,促进科教融合育人。她立足岗位,助力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的申报与建设工作。她服务社会,主持完成《哈尔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条例》初稿起草工作,积极参与地方立法论证,获市人大致感谢信肯定,2024年提交的市人大代表建议获中新网等媒体刊载。

后勤管理处   佟琳琳

佟琳琳,后勤管理处校园管理科科长,主要负责校园绿化美化、物业管理等工作。她坚持贯彻“三全育人”理念,心系师生办实事,兢兢业业做好后勤服务保障工作;她钻研专业知识,加强桃李园、药用植物园的养护,努力做好校园环境绿化、美化、净化工作,着力构建环境育人新格局;她坚持开拓创新,积极推进物业服务社会化改革,创新卫生保洁工作形式,为后勤综合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金融学院  陈敏

陈敏,金融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市政协委员。她在教学工作中坚持“授之以渔”,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科学研究中注重科研团队建设,打造研究方向一致的科研队伍,不断提高科研成果层次和水平;在科研管理工作中大力培养引导中青年教师,帮助改进研究方法、开拓研究思路,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她积极参政议政、履职尽责,为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职教学院继教学院MBA(MPA)中心分工会   赵金梅

作为职教学院继教学院MBA(MPA)中心党委书记,赵金梅抓方向、促发展,以党风促院风带学风,推动三个学院的事业发展,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她抓班子、带队伍,打造团结和谐务实创新型班子,形成干事一条心、工作一盘棋的工作局面;她抓制度、重规范,形成了集体决策、党政分工明确、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她抓载体、重实效,充分激发了教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增强了集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管理学院   赵娜

她不忘初心,教研相长,坚守教学一线,着力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管理人才。她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扎根龙江,紧密围绕我国基础设施项目风险应急管理方向,参与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等专家组成的研究团队,与中铁、中交等基础设施项目承建企业开展合作实验,为推动所在领域科研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商大人的贡献。她是我校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赵娜。

马克思主义学院  胡志伟

胡志伟,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她不忘初心、开拓创新有担当,梳理凝炼出“1+4”主题教育模式,为基层党建工作提供了可推广的工作方法。她不负韶华、勇毅前行有情怀,斩获2023年第三届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一等奖,展示了我校教师的专业素养。她春风化雨、甘为人梯有大爱,积极参加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工作,服务师生、服务学校、服务龙江发展。

药学院   崔琳琳

崔琳琳,药学院教授、制药工程专业教研室主任。作为一线教师,她以“四有”好教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探索教学方法改革,教研成果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作为教研室主任,她认真组织好教研室的各项工作,参与学院教育教学管理过程,组织开展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专业评估、专业认证等各项工作。曾荣获“优秀班主任”“优秀共产党员”“审核评估优秀个人”等荣誉。

(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