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代练提升技能 西南油气田公示举办首届油气藏建模 技术竞赛
http://szb.scsyb.cn:16080/pc/202410/31/content_19666.html
10月21日至25日,西南油气田公司首届油气藏建模技术竞赛在江油举办,比赛由气田开发管理部、人力资源部、群团工作部主办,勘探开发研究院承办,川西北气矿、页岩气研究院协办。来自公司9家生产单位和3家科研单位的42名选手参赛。
此次比赛是公司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集团公司“人才强企”战略、推进公司“人才强企”工程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公司在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期,实现高质量上产500亿奋斗目标关键期举办的一项重要赛事,旨在充分检验公司油气藏地质建模与数值模拟的整体技术水平,以赛促学、以赛代练,培养一大批适应公司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专业技术人才,有序推进油气藏地质建模与数值模拟专业人才梯队建设,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油气田开发秩序,持续提高气田开发水平。
比赛分为常规气组别和页岩气组别。参赛团队以3人为1组,在60小时内封闭竞赛,协同完成气藏或区块三维地质建模及数值模拟实例分析题,开展相关动态分析。竞赛结束时参赛团队要提交多媒体材料、模型报告及模型工区三项成果,并进行汇报展示。
经过紧张激烈的角逐,8名选手获“优秀选手”奖,勘探开发研究院代表2队和页岩气研究院代表1队获团队竞赛一等奖,川西北气矿代表队、勘探开发研究院代表1队获二等奖,川中油气矿代表2队获三等奖。勘探开发研究院、川西北气矿荣获优秀组织奖。
油气藏成于数亿年前,深埋数千米,能掌握的直接资料极少。“油气藏地质建模可实现油气藏的‘透明化’‘可视化’,是高效开发的基础,重要性日益凸显。”勘探开发研究院负责人介绍,“结合地质建模,将气藏精细描述、数值模拟、动态分析等核心技术作为气藏开发研究的三驾马车,为公司建成400亿战略大气区提供了强力支撑。”
选手们在比赛中展现的扎实基本功、卓越的分析能力和精湛的汇报技巧,给来自公司机关及二级单位、四川盆地研究中心、西南石油大学的16名专家裁判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比赛过程中,选手们也获得了成长。
来自勘探开发研究院天然气开发研究所的徐睿,日常工作以气藏精细描述和开发方案编制为主。参加完比赛后,徐睿有了新的感悟:“在技术上,我学会了如何利用动态分析认识去指导建立更加精细的三维地质模型,以及更加科学合理地开展数值模拟预测。在心态上,我学会了如何在高压高强度的外界环境下,更好地保持冷静和专注,以进一步提升团体的战斗力。”
“通过这次竞赛,我接触到了平时工作中很多听说过但没有深入了解的专业板块,了解了相应的工作步骤和流程。”来自重庆页岩气公司勘探开发部,负责产量管理工作的陈维铭说,“油气勘探开发是需要多专业协同的工作。这次竞赛让我了解了其他专业的工作情况和流程,也让我能更好地把自己的需求传递过去,对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提升有很大帮助。”
本次竞赛最年轻的参赛者,来自蜀南气矿安岳采气作业区的张绍琦收获满满。参加工作刚一年的张绍琦在比赛中经历了开发调整方案从前期分析模拟到方案预测编制的全过程:“在学习和工作中,我的主要专业是动态分析。此次比赛让我对气藏的全周期开发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选手们的收获正是举办本次竞赛的初衷。竞赛的结束,是终点,也是新的起点。
“油气藏开发是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认识油气藏也是由粗到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准确可靠的油气藏模型离不开多专业的高效协同以及多轮次的迭代优化。在油气藏全生命周期中,我们必须要坚持系统思维,必须要坚持探索、实践的辩证统一,孜孜不倦地认识油气藏、改造油气藏。”公司副总地质师在闭幕式致辞时说,期待选手们把本次竞赛中所思、所学和所获带到后续工作中,始终坚持在孜孜不倦中提升技术能力,始终坚持在学干结合中练就过硬本领,努力成为适应新时代、推动新发展的技术骨干和学科领军人物,在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更大作为。
当前,川渝两地正加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积极打造天然气千亿立方米产能基地。西南油气田公司开启了高质量上产500亿新征程,正加快推进“人才强企”,培养一大批适应公司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专业技术人才,将持续提高气田开发水平,全力保障能源供应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