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川西北地区油气勘探提供有力支持

钻采院“川式”超深井小井眼取心技术已趋成熟

本报讯 (特约记者 吴玲瑶 通讯员 张伟)6月17日,勘探事业部对钻采工程技术研究院在遂探1井项目中展现的“川式”取心特色技术成果给予了高度肯定,并专门发来表扬信。这一成果标志着“川式”超深井小井眼取心技术已经迈入成熟阶段,为四川盆地川西北地区的油气勘探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遂探1井是西南油气田公司在四川盆地川西北部地区部署的一口重点风险探井,旨在探查该地区的储层发育情况及其含油气性。作为该区块首次在石炭系开展的取心作业,由于缺乏充分的地质资料,项目团队面临单筒进尺低、收获率低以及机械钻速慢等重重挑战。

然而,面对这些困难,项目团队并未退缩。经过详细的地质分析,他们认为虽然存在诸多难题,但通过优化参数和精细操作,仍有可能成功进行长筒取心作业。为此,团队选择了自主研发的“川式”CQX159-89取心工具,并制定了配合CQT558金刚石钻头的长筒取心施工方案。

在实施过程中,团队不断优化参数,提高工具的井下稳定性,减少堵心的可能性;同时,采用倒划眼方式进行割心,以降低卡钻风险,确保井下安全和取心质量。经过川庆90005队及现场各协作方的大力配合,取心作业自5月30日开始,历时12天,最终在井深7166—7196.4米的区间内连续完成了三筒次取心作业。

此次取心作业取得了显著成果,累计进尺30.4米,心长29.49米,收获率高达97.01%。其中,平均单筒进尺达到了10.13米,平均机械钻速为0.8米/小时。这些数据不仅圆满完成了取全取准第一手地质资料的任务,还以单筒进尺14米创下了川渝地区直径190.5毫米井眼取心单筒进尺的最长纪录。

此次成功的取心作业不仅展示了“川式”超深井小井眼取心技术的成熟性和可靠性,更为精准评价储层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这一技术成果将有力推动四川盆地川西北地区的油气勘探工作,为实现“高质量上产500亿”的目标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