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仙儿和她的战友们


刚踏上回井站的路途,小仙儿就收到了老胡的微信:“小仙儿,还有多久到?我们仨都想你了,快回来吃老马特意给你做的蒜蓉大虾。”

彼时雨后,小草的叶尖挂着晶莹的雨珠,嫩叶从枝头悄悄冒出,小仙儿的心情也和这雨后美景一样轻松愉快,她不知不觉回忆起一年前刚到修文站的情形。

“你姓‘先’?这么特别的姓,我还是第一次听说,以后就叫你小仙儿吧。”才和大家一打照面,搬行李的老马就乐呵呵地给她取了一个昵称。

这是小仙儿第一次来到配气站,第一次看见黄红相间的输气管道,听到呼呼作响的气流声。听到老马爽利的声音,忐忑的小仙儿回过神来,这个师傅让她倍感亲切。

“小仙儿是哪一年的?”站长老胡笑盈盈地接过最后一个行李箱。

“胡站,我是95年的。”小仙儿礼貌地回答。

“还是一个小朋友啊,你的到来,让我们站的平均年龄大幅下降。”老马发出了标志性的爽朗笑声。

这是小仙儿和老胡、老马的第一次见面,也是她与站上的人们友情的开端。

作为修文站的站长,戴着眼镜的老胡一脸知性,后来,小仙儿才知道她曾经当过人民教师。老马是老石油,在一线工作过十几年。老胡和老马耐心地教小仙儿认识站场设备、学习输气知识、熟悉站场日常工作。

受地势影响,每年汛期,修文站就成为了防汛重点单位。学习应急预案、配齐防汛物资、多次应急演练成为常态,检查、检查、再检查,所有细节都不能放松,小仙儿深刻感受到了防汛工作的重要性。

一日,站上收到夜间暴雨红色预警,全员立刻进入紧急防汛状态。傍晚,暴雨如期而至,大家迅速从“石油红”一键换装成“雨衣侠”。

“今晚我们都守在办公室,每隔半小时去大门外清理一次排水沟中的淤堵物,只要排水沟不堵,水就不会漫进站里。”老胡井井有条地指挥着。

雨越来越大,垃圾、落叶从四面八方涌到排水沟,此时,风声、雨声、树林的摇曳声融为一体。

漫漫长夜,大家打起十二分精神不停清淤,心中祈祷着雨小一点、再小一点。终于,经过十二小时的坚守,雨停了,修文站免遭此轮暴雨的袭击。

工作之余,老马是出了名的特级大厨,“蒸蒸日上”的体重是小仙儿对老马厨艺的肯定。老马与老胡像家人一样教小仙儿挑选鸡鸭鱼肉,分辨天然水果与注药过多的水果,让她了解了三年豆瓣与五年豆瓣的区别。

天气逐渐炎热,大家买来半背篼豇豆,洗择干净,在太阳底下晾成一排排,碧绿清香的豇豆渐渐变干,秋天拿出来炖肉,又是一道佳肴。

丹桂花开,干豇豆成为了桌上美食,站上迎来了小马。

以前,工作上的事老胡严格把关,烹饪上的事老马一手包办,小仙儿跟在后面做些杂活、打打下手。如今,小马将洗碗、拖地等活儿全部揽了去,小仙儿只得和小马“抢”活干。

秋去冬来,草坪上的落叶被寒风轻轻卷起,又缓缓落下。

站上“两点一线”的生活容易让人缺乏运动,于是,大家成立了广场舞队。傍晚,老胡身着修身衣、黑色喇叭裤,脚踩五厘米摩登高跟鞋,昂首挺胸如运动员一般,打开抖音广场舞教学视频:“大家动起来,先跟视频学习最简单的动作。”

嚷嚷“男人绝不跳广场舞”的老马见势不妙,准备开溜,被小仙儿眼疾手快拦住,还做了一个邀请的手势。老马只得退到队伍的最后,跟着前面的“队员”不情不愿地舞起来。

这些美好的回忆,让小仙儿不禁嘴角上扬。

在小仙儿看来,友情最可贵之处,在于越是分离、越是想念。

“马上到站,蒜蓉大虾多加蒜。”小仙儿微信回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