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承中创新 在创新中发展
四川科宏公司道桥(钻前)事业部在传帮带中提升业务水平侧写
在传承中创新 在创新中发展
——四川科宏公司道桥(钻前)事业部在传帮带中提升业务水平侧写

1月18日,潼深35井现场,四川科宏公司大庆油田川渝区块钻前工程勘察小组正在加紧完成外业测量工作任务,为后续开展设计工作争取时间。该项目是大庆油田勘探事业部2024年合川—潼南地区的重点项目,也是四川科宏公司道桥(钻前)事业部与大庆油田合作的第89个项目。
近年来,道桥(钻前)事业部大庆油田川渝区块钻前工程勘察设计项目部不断完善班组建设管理机制,加强测绘组、设计组等班组建设,通过“老带新,新促老,共同成长”的传帮带方式,持续提升班组整体水平,高效完成了大庆油田川渝区块钻前工程勘察设计各项工作任务。
老带新 激活班组动能
去年盛夏,重庆迎来连续39℃以上高温。热浪如潮,在潼深17井测量现场,点点“星光”闪烁,四川科宏公司大庆油田川渝区块钻前工程项目部党员杨棚程正举着手电筒,指导任晟宏测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其间,该项目部积极开展“党员先锋工程”活动,各班组设立党员示范岗,鼓励党员们作表率、走在前、当先锋,迎战酷暑。为培养创造性与活力竞相迸发的青年人才队伍,该项目部党员与青年员工组成一对一师徒对子。从强化思想、明确责任到落实工作,从政治思想到专业技术,这些都是老带新的重要内容。
群策群力下,众人合力制定“凉”策,采用“抓两头、歇中间”的错峰作业方式,有条不紊地完成大庆油田区块的勘测工作。在良好的班组氛围中,班组成员的凝聚力持续增强,成员素质得到提升,切实激活了班组新动能。目前,该项目部共21人,已组成8个师带徒小分队。
新促老 打造创新引擎
去年,项目设计小组员工杨博、王裕铃参与到深地川科1井的设计工作中。通过学习Civil3D和Revite等软件,他们对道路和井场结构的建模逐渐了解。
“深地川科1井的钻前设计在初期达到了仿真视觉效果,更加具象化,能直观看到井场建成后的模型,有效降低了项目风险,提升了设计质量,缩短了设计周期。”杨博在班组讨论中分享道。
结合设计成果,设计小组一致决定在大庆油田川渝区块钻前工程中尝试推广。“川科1井的设计保留了该井从早期方案阶段的构思到详细设计的最终变化,方便调取共享项目各阶段数据、信息,值得我们学习。”从业33年的设计人员明伟在讨论中赞赏道。
目前,设计小组新老成员共同学习三维设计软件和传统设计方法,通过老经验和新思维的碰撞,组员们加强沟通磨合,互相学习强技能的氛围日渐浓厚,方便在完成各项设计任务的同时,大家也将先进经验和新技术结合应用到新项目中。
共成长 建设学习型班组
在潼深35井外业工作中,测绘组的李彬正使用无人机激光雷达对地形图进行测量,传统测绘组的蔡景和使用RTK测量水井、电线杆等,综合两者数据成果,完整的地形图已初见雏形。
采用无人机激光雷达和RTK的协作模式,有效解决了施工现场植被茂密、测量难度大的问题,保障了地形图精准度,让外业时间从3天缩短成1天,1.2平方公里的公路测量时间从5天缩减到2天,大大缩短了设计周期,降低了设计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设计质量。“有了这个无人机激光雷达,工作起来真是方便多了。”蔡景和感叹道。
新老协作模式让传统测量跟上了时代潮流,也让测量小组互助互学的氛围日渐浓厚。测量组新人和传统测量组成员成为互相的B岗,为今后生产工作调配提供了极大便利。
2023年,该项目部班组各司其职,完成钻前工程勘察设计项目38井次、试前工程设计项目17井次,完成产值占事业部总量的30%,以“零事故、零投诉”获得建设单位一致好评。目前,该项目部已配合建设单位完成2024年的井位选址工作,正在进行内业设计。
(张兴悦 聂春含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