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盒”诞生记
期次:第5698期 作者:肖庆军 万静 聂春含 查看:26
6月27日,重庆永川区黄瓜山上,四川科宏公司设计的重庆气矿“泸州页岩气田黄202井区发产能建设项目(地面工程)”主体工程稳定运行了190天。站场内,该公司电气设计人员李强正站在一个体积约45立方米的白色方形设备旁,进行细致入微的检查。这个设备是李强倾注五载心血培育的宝贝——石油天然气井站强弱电撬装一体化装置,他亲切地称其为“李小盒”。
破土萌芽
10年前,热火朝天的塔中400万吨项目建设现场,李强穿梭在电气、自控、通信等多个专业的工作之间。面对错综复杂的交叉施工界面,一个想法开始在李强心中悄悄萌芽:若能将这些繁杂的系统融为一体,做到集成化、模块化,使设备抵达现场即插即用,岂不是能大大提高效率?时光流转至重庆项目部组织生活会上,党支部书记房剑波与李强的交谈犹如一场春雨,启迪了李强的思想,“做设计不仅要快、精、美,还要有创新,才能在岗位上有所突破。”这次交谈,成为催生“李小盒”的触媒,激励着李强全身心投入研究与设计,为“李小盒”的诞生开启了日夜奋斗的创新之旅。
勤耕孕育
从灵感到触手可及的现实,对李强来说充满了挑战,“首次在供配电领域遇到集成化、模块化的工作,唯有拿出少年时求知若渴的激情和奋力一搏的勇气,才能破局。”这份决心,成为了他攻克难关的第一步。幸运的是,李强并非孤军作战。在重庆项目部,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汇聚成坚实的后盾。他们不仅在自控、通信领域给予李强帮助和支持,还一同与当地的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企业,围绕电气智能化、流程控制智慧化、信息安全等方面开展深入交流,每一次的思想碰撞都为“李小盒”的孕育添砖加瓦。无数个灯火通明的夜晚,伴随着无数次的推敲与重塑,《石油天然气井站强弱电撬装一体化方案的研究与设计》终于成型,被中国油气开采工程新技术交流大会收录展出,同时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标志着“李小盒”从概念萌芽到被勾勒出雏形后,迈向了专利转化为产品的新阶段。
瓜熟落地
终于,在经历无数次测试与调整后,第一代“李小盒”在泸州页岩气田黄202井区开发产能建设项目丛式井站成功应用。“设备到现场后,插上就能用。我们地面设备数量减少了,维护工作量也减少了。”重庆气矿永川采输气作业区现场管理人员的感慨,是对“李小盒”成效的最佳注脚。自“李小盒”孵化的那一刻起,李强的心便与之紧紧相连,它成长的每一步都凝聚了李强的心血。“尽管有信心,但还是有些忐忑不安。担心产品不尽如人意、担心外观不够美观、担心质量能否经受考验。”李强坦言。而当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一种难以名状的自豪感便油然而生。“李小盒”不仅优化了井站设备占用面积,简化了现场安装流程,更通过智能监控、远程管理,提升了井站生产、运行以及维护工作效率。作为集电气、自动化控制、通信与物联网于一体的撬装设备,“李小盒”高效、紧凑、易于布置,最大程度地提升了井站新能源利用率,而研发者李强也从中收获了宝贵的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