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设备,心细最重要——记川庆80009队大班司钻何浩
近日,川庆80009队的老钻机助力集团公司级“1”字号风险探井岳探1井顺利钻至井深5773米,并在二开、三开期间刷新区块单趟钻进尺最高、平均机械钻速最快等4项纪录。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川庆80009队大班司钻何浩对设备的精心管理。
因为在设备管理领域干出了成绩,何浩被评为2023年度新疆分公司劳动模范,还曾获得过川庆公司QHSE先进个人、新疆分公司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
回顾自己15年的工作历程,何浩说劳模先进不是天生的,自己也是在钻井工的路上一路摸索,一路前行。
不懂就问
2010年,刚从四川石油学校毕业的何浩被分配到了川庆70537队,成为了一名钻井工。
钻井工何浩勤快,老师傅修设备,他看见后会在旁边递上一把扳手;后场加料,忙完手里的活他也会主动去帮忙。队上员工渐渐喜欢上了这个勤快的小伙,从刚开始不愿意和他搭档,到主动带着他干。好学的何浩不懂就问,在师傅们的耐心教导下,他成为能独当一面的钻井工,并受到队领导青睐。
2017年,经过7年时间的学习和打磨,何浩被提拔为司钻。
在刹把操作、队伍管理、井下复杂处理等方面,队领导对他都比较认可。但何浩想的是,除了做好司钻本职工作外,还应该多向大班司钻学习设备维修技术,让自己变得更加全面。
为了学习切割、焊接技术,何浩换岗后喜欢到钳工房去蹲点,只要里面有人干活,无论是大班司机、大班司钻还是负责管理设备的平台副经理,他都会去打下手学技术。没事的时候,他也会自己在钳工房内捣鼓,把坏的设备配件拆开看内部构造,思考该如何维修处理。正是因为时常保持一颗学习进取的心,加上他勤于动脑思考、动手操作,设备维修技术和其他司钻逐步拉开差距。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23年,当队上的大班司钻位置有空缺时,全队一致推荐他接手这个岗位。
不断进取
被提拔为大班司钻后,没多久何浩就发现这个岗位不好干。
有一次,在跟随“老大班”缪际军进行设备巡检的时候,缪大班听到5号罐搅拌器有些异响,而何浩却觉得没什么问题,是缪大班过于紧张。通过仔细检查后,他们发现搅拌器有些漏油,头一天刚加过的润滑油出现了不足的情况。在处理好漏油故障,并重新将机油加满后,缪际军告诫他:“干设备管理工作要仔细,任何一点异响都不能放过,如果今天这个搅拌器的问题没及时发现,那它很快就会因为缺油而报废,给队上造成损失。”
因为这次事件,何浩认识到自己在维修技术和经验上的不足。为提升业务水平,他利用业余时间刻苦学习,遇到不懂的问题就上网搜索或向经验丰富的前辈请教,逐步夯实了基础。
在日后的工作中,何浩充分发挥自己所学,再加上时刻牢记前辈告诫自己的“设备管理要细致”,在面对经常断裂的2号泥浆泵泄压闸门把手时,何浩主动请缨去啃这个“硬骨头”。
为了把这个把手焊好,何浩决定慢工出细活,采取点焊方式,每焊过一层都停下来等焊疤冷却,再敲掉多余的焊渣,然后再接着补焊打磨,一直重复。
最终,何浩用了将近一个小时才将把手焊在闸门上。据队上员工反馈:“何大班焊的东西就是结实,用到现在再也没有断裂过。”
责任与担当
在钻井队,大班司钻是个24小时都需要待命的工种。
在大北16井二开下套管期间,凌晨4时顶驱液压管线接头忽然破损,熟睡中的何浩被叫醒,5分钟不到,他已经穿好工衣出现在钻台开始抢修。“油雨”中,何浩迅速找到故障部位并修复,不到半小时便成功解决了问题,尽可能地减小设备故障对钻井施工的影响。那一夜走下钻台时,何浩的安全帽檐都还在向下滴油,全身满是油污。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岳探1井三开中完作业时,需往井里注沉浆塞和温控固化堵漏浆,以提高固井质量保证下一开钻井不受影响。为保证注浆顶替到位,作业过程中至少需要2台泥浆泵连续作业不中断,这对队上3台泥浆泵可靠性的要求就很高。
为确保每次注浆2台泥浆泵运行时,第3台处于完好备用状态,每次注浆完的候凝期间,何浩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都要带着钻井工一起对使用过的泥浆泵进行拆解,并对有磨损的凡尔胶皮等提前进行更换,确保施工时设备完好。
此外,作为大班司钻,何浩还比较注重小改小革和技术创新。
看见队上气动卡瓦的气开关因为使用频繁导致密封件失效漏气影响作业安全,何浩在心底琢磨,能否利用三通气开关原理设计一个开关装置,在一边开关出现漏气失效时,可以立马切换到另一套开关运行。
说干就干,何浩通过网上找案例、咨询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最终成功制作出了一个三通气开关,提高了作业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