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在寒冷中破土而出

长江之滨宜宾,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输气处自贡输气作业区王家桥输气站就位于这里的翠屏区。

眼看春天的脚步伴随着雨雪越来越近,1月31日,站长方翔和师傅王远,在工艺区做完设备保养后,两人拎着水桶、拿着工具,一边交流保养体会,一边满脸笑意地向值班室走去。

在他们身后,红黄辉映的场站与站外的青青翠竹互相映衬,盎然的春意就这样扑面而来。

值班室外,员工们将一个寓意圆满的“福”字端端正正地张贴在窗玻璃上。在旧貌焕新颜的场站里,大伙正用实际行动迎接着更加明媚灿烂的春光。

就输气量和规模来说,自贡输气作业区有三大“金刚钻”,分别是威远输气站、安边输气站和王家桥输气站。掩映在竹海中的王家桥输气站虽然有些偏远,但因其“一进九出”、用户众多,在冬季保供的特殊时期便凸显了其重要的作用。该站接受双河末站来气后,除输往福溪支线和倒输外,更保障着高县、长宁、李庄、江安、珙县等区域的数十万用户供气。作为中心站,站上5名员工精准分工,把本站、福溪配气站、长宁配气站管理得井井有条。

其实王家桥输气站一路走来并不平坦。

36岁的方翔,2010年参加工作时,干的还是管护工作。当时,他守护着团山站—贡井站、团山站—护堡阀室段等20余公里的管线安全。正当他以为这一生都会与管线为伍时,2017年,却接到通知,转行成为一名输气工。

转岗后,在旷野走惯了的方翔很不适应。刚到邓关输气站时,他对工艺流程、阀门操作一脸蒙。他说,当时真是一问三不知,好在有老员工为他“指路”,才有了一点信心。为了提高技能,他还拜在老师傅王远门下,可没过多久,王远被调去了安边输气站,方翔又只能独自摸索。

再次独自“上路”后,方翔蓦然发现,自己似乎只擅长管护,对输气始终没有开窍。但军人出身的方翔骨子里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他开始学习输气知识,逼着自己快速成长起来。遇到不会的地方,就多花时间反复琢磨,用心发现问题;如果还是不懂,就给师傅打电话。记得那个时候,他每天都会遇到无数难题,“骚扰”师傅的电话一个接一个。师傅被问烦了,他又打给其他老师傅,反正不弄懂绝不罢休。

邓关站的规模也不小,站上各类设备设施齐全,其他的都好说,唯独驾驭电动调压阀,是方翔操作路上遇到的拦路虎。后来,多次请教师傅后,他终于弄明白了:停电后,要将调压阀从自动控制切换到就地控制,如果不及时切换档位,就会导致开度不断增加,下游压力上升,使安全放散阀起跳,形成安全隐患。

2022年,方翔转行5年后,当上了邓关输气站站长。2023年,他先后参加了输气管理处组织的场站基础检查,又到成都输气作业区金牌站跟岗锻炼,学习技术和管理经验。2023年6月,学成归来的方翔被安排到了王家桥输气站担任站长。

尽管方翔在邓关输气站已经有了充分的实践,但真正啃下硬骨头、达到对输气工艺的融会贯通,却是在王家桥输气站。

刚到王家桥时,方翔发现这个站每年在作业区的检查中排名总是靠后。

短暂的失落之后,他的眼睛里重新现出光彩:既然来了这里,就要踏踏实实地干。他利用站上班组“双选”后新组建的契机,从制度入手,从自己做起,加强管理改革。他每天干到晚上11点过,次日一早起床,又精神抖擞地投入到工作中。渐渐地,大伙眼里有了榜样,心里也服气了,智慧和力量凝聚在一股绳上,换来场站整洁、基础资料漂亮、设备维保过硬的新风貌。当年8月底,站上迎接输气处检查后,一举从靠后位置跃升为铜牌站。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方翔喜悦地发现,自己所有的学习效果在这里都得到了印证,这里是见证他转型成长的地方,也是他最眷恋的地方,2023年更是最值得他铭记的一年。

寒冷的季节孕育着温暖的春光。紧张忙碌了一年的员工们,怀着喜悦的心情贴春联、贴“福”字,整个场站笼罩在浓郁的新春气息中。此时,方翔萌生出新的心愿:站上还有挖潜的空间,新的一年要向金牌冲刺,真正把王家桥输气站打造成宜宾输气区域的大站、好站。(作者:范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