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浪里,一群可敬的输气基建人
8月24日,热浪汹涌。位于武胜县胜利镇的西南油气田北内环武胜增输上载工程,挖掘机移动挖斗,吊机伸缩铁臂,机声轰鸣中,工程建设稳步推进。
忙碌的现场,北内环武胜增输上载工程联合项目部的成员们步履匆忙,奔走查看,一件件湿透的工衣见证了他们的坚守与付出。
陶键:沙尘中的前行
“文明施工、绿色施工、安全施工,把武胜压气站建成完善区域供气管网、提升重庆和广安能源保障能力的福祉工程。”联合项目部处处履行着这一承诺。
项目部副经理陶键是第二次参加压气站建设。由于施工场地受限、交叉界面多、施工单位多,按照“沉在现场办法多”的思路,他每天待在工地,不是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就是进行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工作安排是否落实。
身处现场,任何风吹草动都刺激着陶键敏感的神经。8月10日中午,他正在休息,门外突然刮起了强风,他心里一沉,迅疾起身,迎着强劲的风向变频设备间奔去。
此刻,电仪安装早已启动,设备间里都是精密的电气设备,若强风扬起的尘土钻进设备间,不仅会影响接线安装进度,还可能使后期的打点回路测试、联合调试延期。陶键不敢马虎,仔细检查了一番,见大门和机柜门全部处于关闭位置才放下心来。
细算下来,陶键每天解决的问题不少。“工期都是倒排的,希望所有疑难杂症早露头、早解决。”陶键说,把工作做得扎实些、细致些,工程推动起来就事半功倍。
姚平:让高处作业如履平地
与铜梁和江津压气站不同,武胜压气站各厂房以钢结构为支撑,工艺区管道形成“空中走廊”,因此,厂房的建设和工艺区管道安装都是高处作业。
一提起高处作业,项目部QHSE管理部部长姚平的心就悬得老高。
姚平是第三次参加压气站建设,在安全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工程开工以来,他主动介入施工方的安全措施,从源头抓好安全管控。
搭建脚手架就是新举措之一。以前施工方多搭建常规脚手架,铺设木质或竹质脚手板。为安全起见,姚平提前与施工方沟通,要求对方以钢结构为支撑,搭建悬挂式脚手架,并用铝质板满铺。这种搭建方式在输气管理处基建中还是第一次。姚平说,“悬挂式脚手架搭建的平台更加稳定,使高处作业如履平地。”
在压缩机厂房外侧,施工人员在15米高的厂房爬上爬下,安装降噪板。放心不下的姚平又与施工方“聊”起来。最后,对方同意搭建一座15米高的爬梯,每隔几米有一个平台,极大方便了施工人员上下。
而厂房内,在姚平的坚持下,施工方采用了7辆登高车,专门用于护送施工人员高处焊接或装饰作业。这些新措施,将安全风险降至最低。
张凯灵:“粮草”分毫无误
在武胜压气站,“粮草”不仅先行,还分毫无误。这得益于张凯灵的细致。
作为项目部综合管理部部长和电仪安装片区片长,张凯灵承担着合同、材料复核等重任。工程开工后,她每天驻守在现场,梳理施工方工作量,做好周计划、日监督,确保工程进度不耽搁。
工程进入电仪安装环节后,各类电仪材料众多,遇到不匹配的材料,需要及时与设计、监理人员复核,以便调整和补料。
“工程电缆敷设量将超过150千米。”张凯灵计算后说。包括电力电缆、仪表控制电缆、通信电缆等,种类型号尤其繁多,不论哪一种电缆有差错都会影响后续接线调试。张凯灵记得6月各型电缆相继进场后,她组织设计、监理、施工方一起复核,结果发现电缆差了近3000米。张凯灵及时沟通进行补采,保障了电仪电缆敷设提前一周完成。
张凯灵常驻现场,无暇顾及女儿,不得不把刚读小学一年级的女儿交给父母。上一周,放暑假的女儿跟着妈妈来到武胜,见证了施工一线的艰苦环境和妈妈的辛劳。写作业时,女儿一笔一划工整地写出“辛苦”二字,并在作业本上方空白处写出心语:妈妈,我爱你。(作者:特约记者 范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