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涛:蜀渝人眼中的“定海神针”

12月20日清晨,天还未大亮,安岳第二净化厂道路工程施工现场,设备的轰鸣声率先打破破晓的宁静。蜀渝公司施工员何涛裹紧工装,将安全帽往头上一扣,手里紧攥施工图纸,大步迈向工地。

从铁山坡净化厂到渡口河净化厂,再到盐亭净化厂,直至如今的安岳第二净化厂,十余年的风雨兼程,大型场站建设的每一处都留下了何涛坚毅的身影。

在蜀渝人的眼里,何涛是公认的地面建设领域的中流砥柱,他技术精湛,是大家心目中的“定海神针”。无论是施工工艺,还是现场实践经验,他都堪称精通,对质量控制更是见解独到。面对复杂地形与紧张工期,他总能沉着冷静,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

2021至2023年期间,何涛参加了铁山坡净化厂和渡口河净化厂施工建设。铁山坡净化厂地质条件复杂,团队经深入研究地质报告、反复研讨,才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确保基础挖掘工作顺利开展。在渡口河净化厂,他专注大型机械设备调配与土石方运输路线优化,成功提高施工效率,为项目积累宝贵经验。这些经历为何涛在盐亭净化厂推行精细化管理奠定基础。

2024年,何涛肩负起了西南油气田公司重点项目——盐亭天然气处理厂场平工程和安岳第二净化厂及外输系统建设工程场平工程的建设重任。面对盐亭天然气处理厂场平工程中大型机械作业多、交叉作业多的风险,他制定了严格细致的施工计划与安全规范,有效提升了工程的安全性。该项目最终荣获“四川省石油企业管理优秀创新成果二等奖”,这既是对项目质量的肯定,也是对何涛及其团队辛勤付出的认可。

今年8月安岳第二净化厂的项目开工。在西南油气田的宏大版图上,安岳第二净化厂及外输系统建设工程是一块关键的“拼图”,不仅位列公司2025年“十大”重点工程,更是上产500亿的坚实保障。这片占地335亩、石方挖填量达180万立方米的项目现场,见证了施工员何涛的热血与拼搏。

开工时正值酷暑,何涛带领团队顶着烈日,汗水成串地砸在滚烫的地面上。他时刻紧盯土方回填的压实度数据,反复核验,确保地基质量。入了冬,寒风吹透棉衣,混凝土养护成了难题。他又率领团队依据低温特性调整作业计划,强化混凝土的保温措施,靠着这股拼劲,原本96天的工期,他和项目建设团队仅用81天就达到了交付标准。

在大型场平项目中,巨量土石方开挖任务艰巨。何涛发现破碎头与钩机开挖硬岩效率低致工期受影响后,立即向项目经理部提出改进建议。经过讨论与研究,项目经理部引入了二氧化碳相变致裂技术,与钩机、破碎头协同作业,施工效率大幅跃升。何涛分享了他的创新理念:“创新不一定是惊天动地的发明,更多的是找到更好的办法去做事。”

施工遭遇高温时,工人仅能在早晚作业,人工碎石装袋效率低拖累边坡进度。何涛与团队商量对策,决定用碎石装袋机替代人力。经过反复测算与对比方案,他们确立了三条流水线方案,既满足了生产需求,又节约了成本,还不受天气干扰。这一举措再次展现了何涛的创新与细心。

除了技术创新外,何涛还注重“共赢”思维的应用。项目初期,他深入参与内审,与建设、设计单位紧密合作,提出了将桩板墙优化为片石换填与护脚墙的方案,既减少了施工投入与时间成本,又降低了施工难度。这一方案得到了建设单位的认可,为项目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面对大型场平项目的环境保护问题,何涛同样不遗余力。他启用雾炮车、防护网并安排洒水车降尘,有效减少了施工对居民生活的干扰。这种既注重工程质量又兼顾环境保护的做法,赢得了广泛赞誉。

作为年轻人的“领路人”,何涛深知年轻人对公司未来的重要性。他经常带他们跑现场、熟悉流程、分享经验、传授图纸与仪器的使用方法。遇到问题时,他积极引导年轻人讨论总结,帮助他们加深对施工的理解,助力青年人才成长起步。这种传帮带的精神,为蜀渝公司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施工人才。

在安岳第二净化厂及外输系统建设工程场平工程中,何涛和团队再次展现了他们的实力与担当。他们根据实际情况反复探讨创新措施提高效率,率先在大型土石方工程中引入二氧化碳相变致裂土石方技术和碎石自动装袋机,使施工效率大幅提升。在他参与下,团队优快、高质、高效地完成了两个工程的施工任务。

作者:蜀渝建安公司  吴泓桥、杨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