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好老师群星计划】王庭薇:非遗传承、匠心筑梦,她全面创新课程教学,只为铸就设计新星!
她将非遗文化融入服装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她以其独特的教学方法和耐心著称,引导学生产教融合;她利用伦敦艺术大学的背景,注重在教学中双重培养高职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和工匠精神。她,就是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部的王庭薇老师。
她以非遗文化为引,用科技织就传统服饰梦
自踏入校园以来,王庭薇老师便致力于将湖北省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女装纸样设计与工艺》课程相结合。这一研究方向始于王老师对湖北省非遗文化红安大布的深刻理解,同时也是王老师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深刻展现。她认为,非遗文化不仅是民族的瑰宝,更是设计的灵感源泉,而女装作为时尚的前沿阵地,能够生动展现文化的多样性和深度。
对于如何将非遗文化与传统服饰设计有机融合这一关键问题,王庭薇老师想到了“以数字技术赋能创新”并对此进行了深度的研究和实践。2023年,王庭薇老师参与的《博物馆品牌的文创和多元推广》论文成功发表,标志着她在文创产品开发与文化品牌推广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她深知,在数字化时代,如何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是每一位文化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因此,她主持的“基于创新国际交流背景下的高职服装纸样设计与工艺课程内容改革研究”及“智慧绣意——融合AI技术与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服装纸样设计与工艺课程实践应用研究”两个项目成功立项,她说:“我希望通过数字技术,让古老的服饰文化以全新的面貌走向世界,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今年暑假,王庭薇老师受邀参加了剑桥中国教育研究论坛,并就高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课程的改进进行了精彩的演讲分享。她的发言引起了与会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不少学者纷纷表示对她的研究课题充满兴趣,并给予了高度评价。这次国际交流不仅让王庭薇老师的科研成果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也让她深刻感受到了国际间教育合作的巨大潜力。
她巧融红安大布,勇于教学创新、深耕教育实践
湖北省非遗文化“红安大布”是王庭薇老师重要的灵感源泉。2022年5月,王庭薇老师与专业领导、院领导一起走访红安大布传统纺织技艺非遗传承中心,致力于研究如何将对传统技艺的认识落实到教学中。院长对此评价道:“王庭薇老师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教师的责任与担当,她的努力和探索为我们学院的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王庭薇老师创新性地将红安大布引入服装课程,通过文化讲解,极大地提升了学生们的文化自信,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亲手制作与设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更让学生们深刻体会到了工匠精神的精髓——耐心、专注与精益求精。学生吴沛沛深有感触地说:“在王老师的课堂上,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与非遗文化的创造者们进行了心灵的对话。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我们的汗水与心血,也让我更加珍惜和尊重传统文化”。
2022年,王庭薇老师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权威期刊上发表了《关于红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思政融合在服装版型工艺课程中的探索》一文,这篇文章不仅凝聚了她对非遗文化的深切热爱,更展现了她在课程教学中的独到见解。王老师回忆道:“当我第一次将红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课堂,看到学生们眼中闪烁的好奇与热情时,我深知,这条路我走对了。”她希望通过这样的尝试,让传统文化在年轻一代中生根发芽,成为他们设计灵感的源泉。
在教学创新上,王庭薇老师一直积极思考、不断实践。当王庭薇老师成功地将红安大布引入服装课堂后,她再次进行了创新的教学实践——首次在女装课程中引入了旗袍和茶服的制版缝纫内容。在课堂上,王老师耐心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身材特点进行创作,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2022年,王庭薇老师积极参与了学院“说专业群•专业•课程”专题论文集的编写工作,发表了《“立德树人”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教师法治思维培育》一文,进一步拓宽了课程思政的边界,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养。此外,王庭薇老师还参与了《“提质培优”背景下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的论文撰写,为学院乃至整个高职教育领域的课程改革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今年,王庭薇老师与其他专业教师共同编写的《服装产品设计》教材正式出版,这是她在教育实践中又一重要里程碑。这本教材不仅融入了最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趋势,更体现了她对教学质量的不懈追求和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深切关怀。她表示:“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更是我们与学生沟通的桥梁。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激发学生们对服装设计的热爱,引导他们走向更加广阔的未来”。
王庭薇老师不仅在创新课堂教学和深耕教育实践方面有所建树,在教学竞赛方面更是敢为人先、力争上游。2022年6月,王庭薇老师荣获“立德树人”课程建设课例教学竞赛二等奖。2023年,她参与启林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获得优秀奖。同年,王老师与其专业小组在院级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以《服装立体裁剪》荣获三等奖。
她是服设教育的“领航者”,学生职场的“引路人”
就业是每一位学子最关切的问题,而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王庭薇老师深知,仅掌握理论知识远远不够,必须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因此,她率先在课程中引入项目制教学法,模拟服装行业的真实生产流程,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养,更让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行业运作机制,更好地了解并掌握不同岗位的实际操作技能,还为他们将来步入职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在王庭薇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学生们的设计才华在各类大赛中得以充分展现。2022至2023年间,她亲自指导学生张江丽、孟江南准备未来设计师大赛的参赛作品,从选题、设计到展示,王老师全程给予悉心指导,最终学生张江丽、孟江南在未来设计师大赛中荣获湖北省三等奖。同时,王老师还积极参与指导了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与吴沛沛、张江丽等学生共同努力,参赛作品《跨境电商背景下的湖北红安地区非遗纺织品设计创新工作室实践》最终荣获湖北省铜奖。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是学生们辛勤付出的结果,更是王老师用心栽培、倾囊相授的见证。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王庭薇老师积极与相关企业建立联系,推动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她与专业教师一同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协助企业开展校园招聘活动,为学生搭建实习和就业平台。同时,她还带领学生参观企业,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和企业需求。通过校企合作,学生们有机会提前接触职场环境,积累实践经验,为毕业后顺利就业打下良好基础。她深知,只有让学生走进企业,亲身体验职场环境,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022年起王庭薇老师参与指导了学生王紫、吴沛沛、黄珍、车百图完成“湖北省非遗手工技艺文创产品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实践工作室”项目,该项目成功结题。在项目指导过程中,王老师不仅亲自参与市场调研,还定期召开项目讨论会,与学生面对面交流,鼓励大家提出创新想法,并细致入微地指导每一个细节,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和最终成功。通过创新创业项目的实践,学生们不仅锻炼了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还拓宽了就业渠道,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开辟了更多可能性。
王庭薇老师以她的智慧、热情和创新精神,在服装设计教育领域书写了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她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教育者的责任与担当,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无私奉献,为学生点亮了就业之路的明灯。她不仅是非遗文化的传承者,更是学生心中的光与梦。在未来的日子里,她将继续以匠心筑梦,为培养更多优秀的服装设计师而不懈努力。(记者 于秋虹 刘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