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7年,我在“世界屋脊的屋脊”扎根!
从湖北宜昌到西藏阿里
从秀美三峡到雪域高原
有一位三大学子
自毕业起扎根西藏边陲7年
用青春和坚守书写着
青年献身祖国的故事
他就是
三峡大学化学专业2017届校友
王双豪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近
这位三峡大学人驻扎边疆的故事
2017年的火红六月
当毕业季的离别愁绪扑满心头
作为“校园创业达人”的王双豪
曾作为“生药合伙人”学生创业典型
获评三峡大学2016年“十大杰出青年”
早早就收到了多个offer
正当他开始准备在商界大展拳脚时
无意间
他看到了学校发布的就业信息
“西藏专招计划”
出生湖北红安农村的他心动了
“人的一辈子很短
赚钱虽然重要
但还有更有意义的事值得去做
我要去西藏!”
于是他带着满腔热血和对理想的追求
毅然报名了西藏专招计划
报到后
他被分配到了西藏阿里地区日土县
作为一名科员从事基层工作
这个位于祖国最西端的边陲小县
平均海拔高达5000多米
全县人口仅1万余人
在这个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的地方
从拉萨驱车要开一天一夜
走几步路都要大口喘气
他扎下了
从基层做起
一干就是整整7年!
在日土县多个岗位锻炼后
王双豪已经深深融入了这里
现在
他任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日土县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县劳动监察大队副队长
7年间
他回湖北红安老家的次数屈指可数
坚守之志、奉献之心、献身之情
都在这场奔赴与选择中掷地有声
1.从大学到边疆,扎根日土,服务人民
从一业终老,遇一城白首。这扎根班公湖畔的七年踪迹七年心,是他的选择与坚守。
7年前,刚刚毕业的王双豪乘着午夜航班,历经几番辗转,终于到达3274公里外的阿里地区日土县。阿里地区日土县,位于中国西南边陲、西藏自治区西部、青藏高原北部,作为边陲重镇、厚重深沉的历史,群山巍峨、河流纵横、湖泊密布的美景使得“世界屋脊的屋脊”之名远扬,国门通关、多彩民族文化融合绚丽。为了将这些宝贵的资源转化为发展的动力,阿里地区日土县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王双豪就这样踏上了这片他从未涉足,却心驰神往的土地。
王双豪的大学四年,沉淀的不止是课本知识,更孕育了他甘为人后,无私奉献的志愿精神。他集聚一群志同道合之友,一起参加各类志愿活动和创业活动,以满腔热情赢得了学校和社会的一致好评,“生药合伙人”的创业故事成为校园热点。他先后荣获“湖北省优秀志愿者”“三峡大学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志愿青春,服务人民的种子就此扎根。
毕业时,他收到了北京的offer,高楼大厦、冬暖夏凉的繁华都市并没有动摇他支援西藏的决心。大巴一辆,行囊一件,抗高原反应药物一袋,就这样,他摇摇晃晃的远赴边陲高原,报名参加西藏专招。面对面试官介绍的艰苦环境,他没有一丝退缩,反而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他说,“只有先踏上这片土地,才能离自己的梦想更进一步。”
只是梦想与理想,在这边陲小镇拉开了巨大的罅隙,初入西藏,王双豪面对的是无自来水、无暖气、经常停电的艰苦生活,全年一半时间气温低于-20℃。但他没有退缩、也无路可退,他学着和当地老百姓一样去接山泉水,生炉子取暖,快速融入当地生活。
面对为什么选择去西藏问题,他这样回答:“我想将自己的热情与担当带去西藏,想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
高原的风,凛冽而纯净,亦如王双豪,坚定而纯洁。为了这样一个简单而美好的愿望,从此,在“世界屋脊的屋脊”,一名不起眼的大学生默默地扎根班公湖畔的日土县,用青春和使命守护着这方净土。
2.从一线到一线,助力脱贫,保障民生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一场脱贫攻坚战,离不开千千万万个基层工作者的辛勤付出。
最初,王双豪通过“西藏专招”计划,录用为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日土县日松乡人民政府科员。刚入职的他深知自己承担厚望,王双豪没有选择过多沉浸在办公室,他知道,到基层去,到一线去,这是让他尽快融入这里的最好办法。这是一场从“外来者”到西藏人民干部的华丽转身,也是一段自我超越的旅程。
从湖北红安到西藏日土,王双豪面对的不仅仅是环境的迥异、生活的巨变,更有对家乡无尽的思念。然而,他选择坚持,因为他将这里的居民视为家人,用心去呵护、去关爱。
几年里,他奔走在基层一线,自学藏语语法,深入人民群众,点亮了这个深度贫困的边陲小城脱贫攻坚战的星星之火。他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吃苦耐劳、兢兢业业。六次年度考核,五次被评为县级“优秀公务员”,2021年3月荣获阿里地区“三等功”荣誉。
他始终坚持开展脱贫攻坚结对帮扶,为贫困群众送物资、送温暖、送思路、送服务,帮助4户贫困家庭改变观念,自力更生,实现了脱贫致富。一户户人家细微的改变,对他而言都是偌大的希望与满足。
高原辽阔无垠,边陲小城积重难返的贫困帽子将他的身影显得格外渺小,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用自己的双手,为这片土地的人民撑起了一片希望的天空。
农忙时节,他自发走进田间地头,为当地农牧民群众解决就业创收问题;疫情期间,他主动要求去基层做志愿者,在没水没电睡帐篷的艰苦条件下,始终坚持与医护人员共进退,真正做到哪里需要就去哪里,最后因表现优秀、不惧危险,被评为日土县优秀抗疫志愿者。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王双豪用他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勇气和奉献。他的坚守,不仅为高原带来了温暖,更为人们的心灵注入坚定恒久的力量。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王双豪用他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勇气和奉献。他的坚守,不仅为高原带来了温暖,更为人们的心灵注入坚定恒久的力量。
3.从无措到无错,尽职尽责,为民请命
他和妻子在西藏工作,孩子远在甘肃,常年见不到孩子,常年见不到孩子,无法陪伴孩子长大,这些不为人知的艰辛他从来没有抱怨过。
工作上,他从来都是随叫随到、从不推诿,在以对高度负责的工作责任感、善于动脑的灵活性和过人的学习能力获得了上级部门的认可,将他抽调至县人社局专门负责劳动监察大队和专业技术科的工作。初入社会的他,刚接手这项工作时难免会有些措手不及,半年内劳资纠纷的复杂性和极端性,一度导致他暴躁、压抑甚至想要放弃,但是回想起自己入职时的雄心壮志,他认为自己不能就这样被打败。经历过挫折的他就像一个上满弦的发条,积极思考、锐意进取,自学各类法律书籍,从工作里积累经验,为如何更好地开展日土县劳动监察工作建言献策。几年时间,共处理劳资纠纷800多起,帮助农民工同志追回工资9000多万元,经常往返于5300多米的高海拔地区检查工地、处理纠纷。
由于当地编制紧缺,工作人员严重不足,他便自告奋勇地独自承担并完成了全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改革工作。谈及这些,他从来都是乐呵呵的,他说这是他的工作,每学到一个新技能都是在充实自己、强大自己,每一位农民工拿到拖欠工资的一刻,对他而言是满足、是坚定。
边境局势紧张的时候,他总是主动申请下乡下村,去没人愿意去的偏远地点维稳值班,从来都是尽心尽责,还多次报名给戍边战士搬运物资。2023年7月,由于工作能力突出,他被提拔为日土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常年往返于5300多米的高海拔地区的他说:“我将不骄不躁,继续努力,不负领导的期望和群众的信任,继续在岗位上发光发热,为祖国这个边远的小县城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4.高原缺氧,但从不缺精神
王双豪坚守阿里地区日土县七年多,始终将组织的信任和重托都倾注在思想行动和工作内外。他说:“在未来的日子里,要和志同道合、一起志愿服务西藏的妻子共同奋斗,在祖国的边疆贡献自己的力量。即使寿命会减短、高原疾病驻身,也绝不退缩。誓要为内地高校引进支援西藏人才树立榜样,让更多的人了解西藏,奉献西藏,扎根西藏。"
从三峡出发 奔赴祖国各地
近年来
三峡大学积极引导毕业生扎根基层
涌现出“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
2010级毕业生乔雨等先进典型
他们用脚步丈量世界
用汗水浇灌祖国
披荆斩棘、志在四方
像王双豪这样
扎根基层献身祖国的毕业生
越来越多
王双豪,好样的!
媒体报道:
三峡大学官微:毕业7年,我在“世界屋脊的屋脊”扎根‼️ https://mp.weixin.qq.com/s/sPiC5yQuRQbEC1EkaoJIHw
三峡大学官网校友风采:毕业7年,我在“世界屋脊的屋脊”扎根‼️ https://mp.weixin.qq.com/s/sPiC5yQuRQbEC1EkaoJIHw
湖北日报:红安王双豪,阿里地区三等功!https://news.hubeidaily.net/hbrbsharenew/news_detail/5/3010238/2707951/0?w=172397381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