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灯暖寒日,火树炸银花
朔风无意,烟火有情。随着客车载上了归乡者,路边的小贩逐渐忙碌起来,被遗忘了一年的小乡镇终于迎来了它的春节。平日里只有学生们上学、放学时才会短暂热闹一下的空旷街道慢慢地拥挤了起来,人们积攒了一年的热情仿佛都在此刻于家乡的空气中得到了释放。大家簇拥着穿梭在车流之间,尽管天气不给面子地将气温骤降,目之所及仍然是暖洋洋的一片。家乡的春节,就在这样温暖的氛围中悄然拉开帷幕。
序幕·刻烛待春风
春节临近,每个人都在为这一年一度的盛会而摩拳擦掌。对于村里质朴的庄稼人来说,那些所谓高档的点心吃食,都不及满满一大袋土特产来的实在。
隔壁的张姨拎着大大小小的购物袋匆匆路过,还是敏锐地捕捉到了空气中淡淡的焦糊味,一转眼,便拐进了厨房。“哟,你们家炒花生呢。”妈妈对这样的突然到访早已习以为常,交谈间放下手中的簸箕抽空答道:“可不是,今年孩子们回来的早嘞。”紧接着张姨便笑盈盈地提出了“交易”:要不我把花生带来,你给我炒炒,我们家芝麻糖做出来也给你拿来些,怎么样?”最后当然是以爽快的答应结尾。
像这样热火朝天的准备年货在邻里间早已司空见惯,交谈之余更免不了询问亲人子女啥时候回家过年。庭前有欢笑,厨后有佳肴。幸福也在此刻变得具象化,融进厨房备好的菜里,融进电话的嘱托中,融进车站外翘首以盼的背影里。
不仅仅是年货,杂货店里崭新的烟花爆竹,也迎来了一个又一个买家。每家每户都或多或少地买了一些回家备着,期待着新年钟声敲响的那一瞬间,引线就能被幸福的焰火引燃,将弹丸一举送上天空,为深蓝色的天幕铺上一层流光溢彩。而那时,身旁与自己共同见证这“爆竹一声,千门烟涨”之盛景的,正是自己分别许久、朝思暮想的家人们。
高潮·盛馔归儿女春节假期的高潮,就要从团圆开始说起了。车站内外熙熙攘攘的人群,无外乎都拖着满满当当的行李,尽管舟车劳顿,他们的脸上始终挂着笑意。我想,那些沉重的包裹不仅仅是游子在外奔波一年的硕果,更是“乡心新岁切”的生动体现。无论是求学的学子,还是在城里谋生的打工人,落地于这片故土之上,被家乡的气息包围,被熟悉的乡音萦绕,大家紧绷了一年的神经都可以在乡味与年味中得以放松。而家里迎接着他们的,是打扫得一尘不染的房间,是早已晒过柔软蓬松的棉被,是油锅里刚炸出来金灿灿的藕盒,更是满桌佳肴之上、笑语哗然之中、家长里短之下最澄澈的爱。
正所谓,龙腾虎跃精神爽。吃完团年饭过后几天,家乡的舞龙表演也正式开始。家家户户都敞开大门,恭恭敬敬地摆上香炉,备好糕点、贡果和茶水来迎接。待舞龙进门,龙身伴着热情高昂的配乐,随鼓点在庭院里蜿蜒起伏,长辈们在龙头正前方虔诚磕头以祈求庇佑。风风火火的舞龙为新年开了个好头,让大家相信来年会有更多好运和收获。当烟花绽放,家人团聚,舞龙热烈,这一年的疲惫感仿佛也随之而烟消云散了。而这一切,就是家乡馈赠给归来儿女的一场盛宴。
终章·余腊即春朝
然而一切华光终将落幕,假期从订好返程的车票开始进入倒数,年味也渐趋平淡。热闹过后的安静,团聚过后又骤然散场的落寞才最让人们抽身不得。可如若没有这场盛会的散场,又怎么能支撑着大家继续为了新一年的收获而打拼奋斗呢?团聚并不是梦幻的泡影,而是人们积累一年的幸福在年末的集中兑现。
于是大家也将最深切的爱意注入最含蓄的拥抱,让委屈、不舍随道别一笔勾销,坐上客车,驶向新的一年了。三阳始布,四序初开。新一年,努力着的人们也相信万象更新,选择将欢声笑语留在这小小的乡镇,装着满满的家乡特产和团聚回忆,只身赴往了繁华的求学、谋生之地,开始期盼这新一年的收获了。
(作者 邬玉洁 商务英语专业 2302 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