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鲜活思政课让学生爱上"真理味"
如何打造一堂鲜活思政课,让学生爱上“真理味”?《信·荆楚》第一季给出了答案。
《信·荆楚》共8次课,围绕“信、忠、爱、仁、诚、义、孝、廉”主题展开,历时2个月。通过校外导师同台授课、沉浸式情景演绎、师生热情互动,加入丰富案例故事,插入感人视频音频,辅以情景剧、歌曲表演和精心布置的展台,解读共产党员英雄模范的红色书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强调:“湖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红色资源丰富,要在加强文化资源保护和推动文化创新发展上担当使命。”红色书信作为珍贵素材,为思政课提供了有力支撑。《信·荆楚》一经推出,便获主流媒体广泛关注,中国教育报赞其深度融合红色书信与思政教育,湖北日报称其焕发思政课新活力,荆楚网评其连接历史深邃与现实温度。
在校内,这门课也引起强烈反响。马克思主义学院汤波兰老师认为其从形式到内容已经做到极致了,学生常奕飞称赞课堂形式新颖,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温度与示范广度。因其将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还吸引了众多党员教师前来开展沉浸式主题党日,党员教师饶玲说,“以红色书信为载体,探索构建支部主题党日新模式,赋能基层党建新发展。”
《信·荆楚》缘何圈粉无数?以红色书信为抓手,突破传统教学模式,采用互动式、情景式教学,讲述革命先烈与新时代奋斗者的故事,推动革命精神与新时代实践相通,让课堂“活”起来,大道理“趣”起来,引导学生感悟理想信念与家国情怀,将个人抱负与民族复兴相结合。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讲话指出,“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思政课不应局限于课堂,还应大胆创新教学形式与场景,延伸至社会大课堂,要更好发挥红色书信育人功能、扩大课程影响力。课程团队还需进一步探索,将思政课拓展至田间地头、红色教育基地等,让学生在亲身寻访中感悟红色信仰,实现书信中红色文化与寻信解信传信实践的相统一。学校也可开展更多红色实践活动,让青年大学生在社会锻炼中厚植情怀、增长才干,实现“信、忠、爱、仁、诚、义、孝、廉”大主题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的统一,使思政课真正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金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