擘画“绿色江苏”产业地图

我校教师科技服务乡村振兴结硕果


  2014年,曹福亮院士在邳州市铁富镇银杏果用林基地技术指导

2022年,吴智慧教授赴企业进行技术指导


风动白果雨,雁鸣金沙滩。今年银杏季,350万余人次涌向徐州邳州市网红打卡地“时光隧道”。这几天,当地姚庄村村民冯均忠终于可以歇歇盘算今年的收入了:“靠着时光隧道,我开这个小店卖些银杏产品和土特产,今年收入有10多万,我很满足。”

一棵银杏树撑起邳州生态富民的“黄金链”,如今这已成为徐州市乡村振兴样版。打造这条闪亮 “黄金链”,我校曹福亮院士功不可没。

在广袤的乡野林间,我校一批批像曹福亮院士一样的科技人才书写了一个个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佳话,也擘画了一张张江苏产业地图。

“作为一所省属高校,长期以来,我校利用学校特色和人才优势,从苗木育种到木材加工与智能制造,再延伸到和美乡村建设,我们以学科链服务产业链,推进支撑江苏林业产业发展,绘制了南林版江苏林业产业服务地图。“校长勇强说。

服务锻造乡村振兴“黄金链”

从北魏正光年间,邳州人就开始种植银杏,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虽然邳州古银杏多,但老百姓也很难靠它发家致富。上世纪80年代末,邳州政府倡导大力发展银杏种植,想把邳州打造成全国最大的银杏集散地。银杏大规模种植,需要专业人士指导。1991年,研究森林培育的青年教师曹福亮被邀来到农村基础建设薄弱、经济实力贫瘠的邳州。

到了邳州,他带领团队帮助当地百姓进行银杏苗木培育和资源培育,大力发展银杏种植,等银杏苗木和资源形成规模以后,他们又开始推动第二产业———银杏资源加工业的发展。

因曹福亮团队的躬身科技服务,使得邳州的银杏资源在20年内跃居总量全国第一、银杏加工开发企业数量全国第一。把银杏苗木和加工产业发展起来后,曹福亮团队又帮助当地政府培育银杏文化和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平台,引导他们向银杏第三产业健康发展。

如今的邳州,银杏成景,产业成园,一步一景,步步皆画。

银杏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种好“一棵树”,锻造“一条链”,变满地“金黄”为“黄金”,为当地百姓蹚出了一条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的振兴路。

我校教授以树推动形成一个产业,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施季森教授团队遵从”给我一个细胞,还你一片森林”的理念,在福建洋口林场建立了国际上第一个杉木第四代种子园,10多年来,培育杉木优良无性系苗木6300万株,培育的苗木绿遍福建、江苏、江西等10多个省。

李维林教授让小果子蓝莓和黑莓变成大产业,创新栽培技术,使蓝莓黑莓在丘陵山地、荒山荒坡种植茁壮成长,最高时一亩地一年可以有7、8万元的收入。

尹佟明教授培育出”不飘絮“的杨树、丁雨龙教授科技助力黔北山区做”竹”文章走向致富路、张往祥教授建成世界一流的海棠种质资源库……在我校,这样的专类树种研究团队及产业服务团队,目前有18个。他们在江苏大地上种下一片片”致富林“,一条条绿中寻金、变绿为金的生态产业链在”绿色江苏“的大地上徐徐展开。

科技赋能产业转型升级

江苏海安,是闻名的“中国东部家具商贸之都”,拥有家具企业上千家。近日,记者有幸前往参观当地家具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的现代化工厂跃入眼帘,只见车间里随处可见闪亮的显示屏,繁忙的机器手。十几年前,灰尘满天,噪音轰鸣的作坊式车间令工人们仍然记忆犹新。企业老板还发现,家具产品同质化严重,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大家意识到,只有产品创新和转型升级才能有出路。2008年10月,当地企业老板和政府有关部门慕名前来家居学院———全国首家家居学院,找到原家居学院院长、家具设计与工程学科带头人吴智慧教授,经交流商谈,双方随即开启了校企(地)长期的产学研合作。

15年来,吴智慧教授带领团队从技术指导、生产线规划、车间规划,到科研平台、研究院和产业园建立,甚至人才培养、人才推荐等,对当地30多个家具企业进行了“一揽子”指导和服务,帮助当地形成了”一区两园”产供销一体化的家具全产业链基地。“如今的海安,己经走向了“研发有机构、生产有基地、物流有平台、消费有市场、服务有配套”的全链式发展模式,2022年销售额达610亿元。”家居院熊先青教授说。

自2015年开始,海安家具企业代表每年都组团回访南林,并深入进行产教融合,这更进一步推动了家具产业和企业开始向现代化发展“快车道”发展。

一直以来,家居学院和“家具设计与工程”专业学科团队,在面向江苏家居产业方面,不仅是海安,还对宿迀、徐州、苏州、无锡、常州、南通等地,帮助家居产业集聚区和家具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设计水平和家具生产向智能制造转型,推动江苏集成家居智能制造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没有南林的全面指导和帮助,就没有亚振的今天!”2016年12月15日,亚振家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伟先生在公司敲钟上市时说。

十几年来,在吴智慧教授团队的帮助和支持下,江苏睢宁县的沙集镇以“家具+互联网+农户/公司”的产业模式,于2014年和2018年被中国家具协会分别授予“中国家具电商产销第一镇”和“中国沙集电商家具产业园”。如今,家具年销售达130亿元。宿迁泗阳县,自引入金牌等定制家居企业以来,帮助当地实现了从木业产业向智能家居产业的跨越。

吴智慧教授团队还于2009年与南通亚振集团共建了“亚振家居管理学院”,一直注重为企业培养家具专业技术与管理的人才;2020年与南京海太欧林集团共建了“海太欧林智慧康养家具研究院”等。这个家具与集成家居研究团队,在江苏各个家居产业区域都书写了一个个用科技激活产业振兴的动人故事。

设计激活美丽新经济

走在江苏徐州的小南湖风景区,翠屏北眺、碧水相依的生态格局尽收眼底。难以想象,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江苏徐州是全国闻名的老工业城市,在关闭矿井之后,治理矿井塌陷地成了政府头疼的事。我校风景园林学科带头人王浩教授带领团队作为“智囊团”,长期参与了徐州九里湖、南湖、潘安湖等煤矿采空塌陷地生态修复规划和治理。经过近20年的不懈努力,如今的徐州,已实现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美丽蝶变。

南京溧水区陆家村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资源好,适宜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

我校”美丽乡村乡土化景观提升“课题组来到陆家村,从空间布局、环境景观、文化传承等方面对该村进行全方位升级,将原来荒芜破败的村庄改造成为景美水净的生态宜居新农村。

“现在到我们村的游客越来越多,我开起了农家乐,日子越过越甜!”南京溧水区陆家村村民王富贵乐呵呵地介绍,这几年,村子越来越漂亮了,设施也越来越齐全,很多村民在自家门前就做起来了生意,而且收入还不错呢。

近年来,王浩带领团队将学科的相关研究成果应用到江苏等20多个省市的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为60余个城市“旧貌换新颜”。由他挂帅的“乡村植物景观营造”课题组,正在西北、东北、华北等六大区域绘制着一幅因地制宜、“一村一品”的特色乡土植物景观图谱。

“我校立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需求,发挥林业学科优势,精准对接江苏产业需要,锚定核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江苏林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南林力量‘。”校党委书记赵茂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