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英语学习
——专访齐鲁工大(省科学院)副校(院)长刘玉教授
在齐鲁工大(省科学院),刘玉是一位备受师生喜爱的副校(院)长,除去儒雅谦逊、勤勉务实,“英语好”是大家对他的普遍印象。他的履历简单又不简单:1992年至1996年,在山东轻工业学院化学工程系制浆造纸工程专业学习,毕业后留校在外事办公室工作,期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2022年前往华南理工大学继续深造;2005年获得博士学位,其中2004年至2005年,博士论文在美国北卡州立大学实验室完成;2009年至2010年再次前往美国北卡州立大学做访问科学家;2006年至2013年在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开展博士后研究。2014年先后历经齐鲁工业大学轻工学部常务副主任、轻工学部主任、教务处长等多岗位,后担任副校(院)长一职至今。在他求学、工作过程中,始终全情投入英语学习,并收益良多。
近日,当记者近距离采访刘玉校长,请教英语学习系列问题时,言语间流露的是他科学的学习方法与深远的教育情怀。
一份热爱:三十余年“英语情”
“经验就是热爱。”1992年9月,刘玉考取了山东轻工业学院化学工程系制浆造纸工程专业,然而这并不是他内心最为热爱的专业,他更喜欢学习英语。伴随着改革开放一路走来,中国向世界敞开了胸怀,国人视野豁然开朗,英语热浪潮持续升温。怀着强烈的求知欲和睁眼看世界的渴望,刚入大学的刘玉如饥似渴地学习英语。每周三晚上很多同学都会聚集在教学楼四楼门厅用英语相互交流,渐渐地,学习英语的人多了起来,同学们自发形成了轻工学院“英语角”,那时候的英语角,还时常有外教加入,与学生们一起交流互动。在课余时间里,刘玉还主动陪着外教逛书店、买菜,以求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得到口语训练。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经过不懈的努力,刘玉的口语水平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提高。大学时期,他被同学们推举为轻工学院外语协会第二届理事会会长。自此,刘玉对于英语的热爱愈发不可收拾了,他带领同学们一起赏析英语电影、唱英文歌、参加英语交流舞会。学习英语为他打开了通往广阔世界的大门,他深深地被英语的魅力所吸引。因为忠于热爱,所以这份坚持无坚不摧,这也是他钻研三十多年简单而又深刻的初衷。
一份执著:平时多下“笨功夫”
“真正钻研英语是需要下一点‘笨功夫’的。”采访中刘玉告诉记者,大学四年他坚持买磁带听录音,持之以恒,强化英语听力。同时,英语单词学习也不是单纯的背诵和记忆,更应该学会运用单词写句子、写文章。大学时代刘玉在《英语辅导报》《东方讯报》等期刊上陆续发表了《How to Study English Well at College》《I Dream a Lot》《Same As You》《How to Enlarge Your Vocabulary》《How I Will Change for the 21st Century》等十几篇探讨英语学习的文章。其中,《How I Will Change for the 21st Century》获“全国青年‘21世纪和我’英文征文优秀奖”。从发表的文章中可以窥见他对英语学习的执著:“I felt too bad at that time that my listening and Oral English were so poor. I never gave up. I continued to attend all the lessons of foreign teachers, and from each lesson I learned a little more. I could feel that my English was improved day by day. I kept it in mind that I should study English much harder.”
“甘于沉淀,方能致远”,凭借着对英语学习的这股子韧劲儿,刘玉顺利通过了英语四六级考试,也用“笨功夫”赢得了师生们的认可。“用”功到位,成长水到渠成。大四毕业,刘玉顺利留校,成为外事办公室的一员。
一股干劲:注重实践“心中有底”
“机会总是留给足够努力和有准备的人。”刘玉多次在文章中提到“The development of English as a language requires a good balance of reading, writing, speaking and listening. Open your mouth. The more you speak, the less mistakes you will make”。平日里他也有意识地磨练口语实践能力。功不唐捐,玉汝于成,终于在2000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中,刘玉被选拔做会议英文讲解,专业的谈吐和良好的状态被更多领导、老师注意到,推荐他继续读博。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需要在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英文科研论文、与国际同行交流,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刘玉坦言“虽然我可以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高谈阔论,可一旦写起英语论文来就有些力不从心,那时专业英语储备还是太少”。他就利用课余时间找来英文原版文献反复研读,写作英文论文反复打磨。专业词汇量的大幅提升,也为其学术创新铺就了宽广厚实的知识基础,刘玉也感到“心里感觉越来越有底儿”,后来更被导师推荐跟随学校考察团前往芬兰做学术交流随行翻译。
“青年学生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既要志存高远又要脚踏实地。高考前,同学们把进入大学作为理想。进入大学后,需要思考的则应该是更大的前进方向与更高的价值追求。对于英语学习,就是2句话,第一句是‘Dream big and aim high’,还有一句是英语谚语‘Practice makes perfect’,万丈高楼平地起,伟大寓于平凡中。”刘玉在采访中这样强调。记者在翻阅他大学时期发表的英文文章时,依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敢于有梦、勇于追梦”的精神所感动。在《I Dream a lot》一文中写道“When I was a middle-school student, I dreamed that one day I would go to college. It came true two year ago. As a freshman, I dreamed that I could study English well, and talk freely with foreigners. Now I can. I still dream a lot. I dream that one day I can sit in a classroom in America ,Canada or Japan, listening very carefully to a professor. Dreams like that may be too difficult to realize ,but I'll try my best to make them come true.”
每一个教育者不仅是时代的追梦人,更是时代的筑梦人。从教二十余年来,刘玉一直坚守在教学一线,最早在学校开设全英文授课,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竭尽全力拓宽学生们英语学习视野,注重“浸入式”课堂教学中英语授课的实用性、场景性、使用性。在《造纸植物资源化学》课堂上,“尽管是全英文学习课程,但刘老师的精心设计,让我学起来很容易,老师的答疑和与同学们的课堂互动也非常棒!”邢国昊同学这样总结自己的学习感受。
廿载光阴弹指过,未应磨染是初心。在工大校园学习工作的岁月里,刘玉用青春浇灌知识,用行动诠释梦想,他努力学习英语的故事在师生间广为流传,他坚持不懈的精神始终激励着工大莘莘学子不断追求卓越、奋发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