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的领航者

“德取谦和善如水,医臻精妙情如山。”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中医科主任刘德山的诊室里,挂着一副患者送的对联。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山东名中医药专家、山东省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从医 32 载,刘德山不断汲取中西医的精华,在传承与创新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推动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为山东省乃至全国的中医药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这副对联,正是对他临证行医、护佑患者、科研创新、教书育人诸多方面成就的生动写照与高度评价。
耕耘临床 与时偕行
1966 年,刘德山出生于山东沂南,从小成绩名列前茅,受高中老师的影响,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84 年,他机缘巧合考入了山东医科大学(现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在校期间,他以优异的成绩脱颖而出,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研究生阶段,他选择了中西医结合临床(老年病)专业作为自己深造的方向,后来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专业攻读了医学博士学位。在求学过程中,刘德山打下了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深入学习了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应用。这些经历不但为他日后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
从硕士到博士 , 到成长为博士生导师,从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 , 到山东名中医药专家,再到全国中医临床特色技术传承骨干人才指导教师。行医32 载,刘德山始终耕耘在临床第一线,他擅长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尤其是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心脑血管疾病、晚期肿瘤和消化系统疾病等,年门诊量达 5000 人次,其中不乏千里之外慕名而来的患者。
他坚持中医原创思维,重视中医特色,在省内较早推广中医膏方及三伏贴等技术,在门诊开展“三九贴”“三伏贴”穴位贴敷、中药膏方治疗、中药熏蒸治疗等中医特色疗法十余年,同时积极推动中医药现代化,与时偕行发展中医,是山东省最早倡导使用中药配方颗粒的专家。他提倡多学科协作,致力于中西医融合队伍建设,中西医结合诊治疑难危重病疗效显著,深受患者好评,先后获得 “敬佑生命 荣耀医者之中华医学贡献奖”“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首届山东省中医药杰出贡献奖”等荣誉。
医脉相传 济世救人
齐鲁医院中医科经过几代人不断传承和创新,形成了西医辨病、中医辨证、病证结合、中西药并用的诊疗模式。在他的带领下,科室 2007 年获评全国中医药示范单位,2013 年被确立为国家级学术流派——齐鲁内科时病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工作站,2016 年被授予山东省中医药临床重点专科,2019 年获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单位,2021 年再次获评省级中医药临床重点专科,2022 年获评齐鲁老年病中西汇通学术流派,2024 年获评全国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
作为齐鲁内科时病学术流派和齐鲁老年病中西汇通学术流派传承人,刘德山在临床中既坚持中西医结合的原则,又突出中医药特色。他强调,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辨证是中医临床诊疗的特色,也是取得临床疗效的根本。
一位患有糖尿病肾病的病人,尿液中有大量泡沫,尿微量蛋白超过了 1800mg/L,而正常人尿中白蛋白含量极少,一般低于 30mg/L。病人辗转多家大医院,看了多位医生进行西医治疗,尿蛋白并没降低多少,病人都已经失去了信心。后来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到刘德山就诊,经过刘德山望闻问切检仔细辨证,对症下药,仅仅过了一个多月,尿微量蛋白就降到了 200mg/L 以内。许多疑难杂症到了刘德山这里反而轻松的解决了,三十多年的临床经验,刘德山辨证遣方越来越得心应手,临床疗效越来越显著。
找刘德山看病的老年病人三分之一为癌症患者,对于中医药防治晚期肿瘤方面,刘德山倡导“带瘤生存”理念,形成了“治虚先健脾,健脾必益气”的学术思想,经治病人效如桴鼓,深受病人赞誉。
一位老年食道癌病人,手术后吃不进东西,吃了刘德山开的药,很快就能吃饭了。“刘主任算是把我救回来了。我过去颈椎也不好,胳膊一直麻,吃了刘主任的药全都改善了。”
“老年癌症病人,不同于年轻患者,凡是来看中医的,大都是经过化疗、放疗 , 他们阴阳失调、虚实夹杂 , 但多数病人以虚损为主,表现为疲乏虚弱,没一个吃饭好的。病人初诊 , 有坐轮椅来的 , 有被搀着来的。几服药下去 , 病人身上有劲了吃饭好了 , 睡着觉了 , 不仅自己能走着来看病了,而且也有信心了。”中医认为 :脾为后天之本。健脾不就是让病人脾胃好 , 能吃上饭吗?病人吃饭有胃口了 , 病不是才好得快吗?通过调理 , 让病人脏腑功能恢复正常,吃得下饭 , 睡得着觉 , 对生活重拾信心 , 疾病也会随之缓解。
钻坚研微 硕果累累
一位长期患有Ⅱ型糖尿病的老年患者,出现了明显的健忘、头晕、走路不稳、焦虑、失眠等症状。经过多项检查,确诊为糖尿病合并脑功能减退症,刘德山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用了自己创制的经验方——益气补肾方进行个性化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血糖下降、症状明显好转,走路平稳有力,记忆改善,头晕、失眠缓解,心情大好,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通过不断的研究探索,刘德山在国内率先提出了糖尿病合并脑功能减退症,病因病机为肾精虚损、浊阻毒害,制定了治则治法并创制益气补肾方,经过临床和实验研究,证实了益气补肾方不仅有确切的临床疗效,而且明确了该方防治糖尿病脑功能减退症的作用机制,丰富发展了肾脑相关和血浊理论。同时,他较早发现大蒜素可以改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导致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其机制是通过减轻大血管病变的炎症反应,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及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中医药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近年来 , 他主持省级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 10 项 ;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 项,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4 项、三等奖 3 项;主编参编著作 13 部;发表论文 209 篇 , 其中 SCI、EI 论文 31 篇。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病的防治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医疗卫生领域的重要课题。为此,刘德山致力于中西医结合老年病的防治和研究,2013 年发起创建了山东省老年医学学会,并担任会长,搭建了老年病防治的学术交流平台,积极开展中医膏方推广,认真进行医养结合调研,努力推进照护养老培训。他先后兼任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及中西医结合分会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老年医学专委会副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慢病防治与管理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山东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利用中医药优势,推动老年医学和养老事业发展,在老年医学中医药领域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春风化雨 护佑健康
刘德山注重医学教育的传承与发展,通过教学、带徒等方式培养了一大批中医药人才。作为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指导教师、全国中医临床特色技术传承骨干人才指导教师,刘德山依托“国家中医药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刘德山山东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等平台,竭尽全力传授诊治经验,培养中医人才,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加快了人才培养步伐。此外,还承担了山东大学护理班、五七八年制及研究生授课,并带留学生、进修生、实习生,讲授中医理论课、临床专业课。培养国家及省级学术继承人 11 人,指导博士后 4 人,博士 13 名,硕士 60 余名。
教学,重要的是要有与时俱进的教材。刘德山作为副主编参加了全国医学规划教材《中医学》的编写,他主讲的《中医学》课程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课程,承担的教学改革项目获山东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作为农工党山东省委副主委、省政协委员,刘德山积极建言献策,先后撰写提案 30 余份并被采纳,被农工党中央授予“全国参政议政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17 年撰写的提案名列省政协 18 件优秀“百姓提案”榜首,2018 年撰写的科技工作者建议获省科协“优秀科技工作者建议”特等奖,2019 年撰写的提案《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打造中医药强省》被省政协采纳并在省两会作了大会发言,2018 年、2023 年撰写的提案均被省政协列为重点督办提案。对山东省中医药管理体制改革及中医药事业产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除此之外,刘德山还积极参与健康科普活动,致力于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普及中医药文化。他发表多篇科普论文,积极举办科普大讲堂和基层、社区科普宣讲等活动,出版《国医鲁风——当代山东中医群星谱》等作品,产生了较大影响。刘德山像一盏明灯,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中医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指引着中医人不断上下求索。
(王磊 田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