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体育文化论坛在山东曲阜成功举办

本报讯 7月11日,由山东省体育局、山东体育学院、尼山世界儒学中心、济宁市人民政府主办,山东省体育训练中心对外体育交流中心、山东省体育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山东体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承办的第十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体育文化论坛在山东曲阜举行。本届论坛为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举办十年来首次设立的体育文化平行论坛,主题为“中华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论坛筹办期间,国际奥委会大力支持,国家体育总局、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国际奥委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体育组织负责人,国家体育总局及有关司局领导,各主办单位领导,中华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研究领域专家等国内外体育界嘉宾参加了论坛。

国家体育总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王瑞连,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随莲,济宁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王宏伟出席论坛并致辞,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国际体育记者联合会主席詹尼·梅洛、法国奥委会主席大卫·拉帕蒂恩、香港体育协会暨奥委会副会长霍启刚视频致辞,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发来贺信,孔子七十九代嫡长孙、至圣孔子基金会会长孔垂长书面致辞。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副主任郭涛,山东省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乔云萍,山东省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强,山东体育学院党委书记王毅,山东体育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毛莉虹,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党委委员、副主任刘皓,济宁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孙颖,济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宫晓芳等出席论坛。

王瑞连在致辞中说,中华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在许多方面有着相似之处,能够彼此契合、互相成就。我们通过奥林匹克运动和文化传播,讲述中国体育故事、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加强国际体育交流合作。

王随莲在致辞中表示,期待各位领导和专家碰撞思想火花、分享真知灼见,进一步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共通共融,进一步推动中西方体育文化交流与融合,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体育文化力量。

王宏伟在致辞中表示,以“孔孟之乡,运河之都”著称的济宁,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和儒家文化发源地,文化底蕴深厚,诚挚地欢迎参加论坛的各位嘉宾来到济宁,共同推动“体育+文化”深度融合发展。

论坛致辞环节由乔云萍主持。

论坛主旨演讲环节,7位国内外体育文化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作主旨演讲。上海体育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毛丽娟演讲题目为《中华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和合共生》;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艺术学会院士,英国拉夫堡大学教授理查德·朱利安诺蒂演讲题目为《全球体育、奥林匹克主义和中国:对其相互关系和未来可能性的思考》;吉首大学原党委书记白晋湘演讲题目为《交流与互鉴:交相辉映的中华传统体育与奥林匹克精神》;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北京市冬奥文化与冰雪运动发展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中国奥委会委员邹新娴演讲题目为《北京冬奥精神:时代精神的净化与走向未来的力量》;希腊伯罗奔尼撒大学副校长埃夫塔利亚·查茨吉亚尼演讲题目为《奥林匹克治理与全球化》;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国家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孔子射艺)主持人曹莉演讲题目为《儒家人文精神与奥林匹克精神:对话与融通》;法国布列塔尼大区奥委会主席,山东省人民友好使者雅尼克·莫汉演讲题目为《追寻更好的自我、创造和谐的世界——浅谈奥林匹克精神在中国文化中的体现》。论坛对中华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交流互鉴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地探讨交流。主旨演讲环节由毛莉虹主持。

本届论坛举办恰逢奥运年,与巴黎奥运会相互联动,成为本届论坛的最大亮点。首先,论坛邀请多位奥委会官员与奥运冠军许海峰,杜丽、林伟宁、唐功红、刘春红、张娟娟、周璐璐、张梦雪、杨方旭等参加论坛,积极推动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华传统文化融合发展。其次,论坛邀请了英国拉夫堡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等国内外20余所高校的体育学者参会交流,有利促进体育文化交流互融。其三,由山东体育学院发起,法国布列塔尼大区奥委会、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上海体育大学、天津体育学院、山东体育学院等国内外5家单位代表共同签署“中华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融合发展研究合作备忘录”,为长期高效地开展中华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融合发展研究提供保障。

本届论坛深入研究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华体育精神与以“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为代表的奥林匹克精神的共同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积极探索新时代体育文化传承、传播、普及的新理念和新路径,以及具有国际性、包容性的世界文明对话渠道。

(体育传媒与信息技术学院 袁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