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近乎“鸡蛋里挑骨头”的博士论文答辩


曹龙龙作答辩汇报(本报记者 刘涛 摄)


“曹龙龙同学专业博士的培养模式为其他的专业博士培养提供了一个范例,应用型人才和学术型人才要有不同的培养方式。”5月 28 日上午,农科楼 C605 室,答辩委员会主席、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崔旻教授总结道。

就在刚刚,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产学研一体化”新培养模式下的兽医专业博士生、2020 级的曹龙龙完成了他题为《猫杯状病毒病流行病学调查及其二价灭活疫苗的研制》的博士论文答辩。

当天一大早,发型利落、西装笔挺的曹龙龙早早来到答辩现场做准备。出于对答辩的重视,他还特意打上了一条深蓝色暗花领带。

将近 8 点,答辩现场陆续坐满前来旁听曹龙龙答辩的师弟师妹。同样前来观摩曹龙龙答辩的,还有曹胜波教授的老师龙良启教授。

眼尖的曹胜波教授一眼就瞧见了刚进门的龙教授,他快步迎上前,邀请手杵拐杖的龙教授到评委席落座。龙教授摆摆手,顺手搬了把椅子,坐在了旁听的学生中间:“就在这,挺好”。

由于在学位论文盲评获得优秀、被评审专家建议申请全国优秀专业博士论文,在 40分钟的答辩汇报中,曹龙龙用自信、高亢又稍显急促的语调,从研究的背景、技术路线、FCV 二价灭活疫苗的研制与应用、实习工作经历、结论等部分,详细讲述了他是如何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开展猫杯状病毒病流行病学调查以及研制二价灭活疫苗。

“工作量非常大,工作内容非常饱满,而且可以达到预期的很好的结果。这是一篇非常高质量的博士论文!”在提问环节,答辩委员石德时教授在给出定性评价后,话锋一转问道:“一个有点钻牛角尖的问题:你为何去做二价,而不是三价或者四价?”

“石老师好!基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我们监测到了它主要是分为基因 I 型和基因Ⅱ型。如果两株毒株就可以实现对不同地区的代表毒株有不错的交叉保护的话,就没必要去追求更多。如果猫杯状病毒再进一步发展、突变,比如说后续出现了更多的基因型,我们可能会考虑进一步优化我们疫苗产品。”曹龙龙面带笑容答道。“夸奖的话就少说了啊!”答辩委员苏文教授谈到,论文有些问题,“优点和缺点同样突出,比如数据量大导致数据分析方面还不是特别充足等”……“一个鸡蛋里挑骨头的问题:用猫做免疫实验,一共做了多少次,用了多少只猫?”

“前面老师都表扬了,我也就不表扬了,我觉得这个(论文)肯定是要评优秀论文的,我就先把我看到的这一些细节性的错误跟你说一下,你可以记一下。”“共性的东西不再说了,我这里有几个科学问题想跟你一起讨论一下或者请教一下。如果让你继续进行疫苗研究,你将来会考虑设计一个什么样的疫苗?”

……答辩现场,丁一教授、陶攀教授、崔旻教授也分别就论文研究内容提问和点评,甚至连图片中 Y 轴的位置该如何调整之类的“小”问题都被一一点出——他们都希望曹龙龙将这篇论文仔细“打磨”到完美状态。

在提问环节的一个小时里,曹龙龙不时低头快速在论文上圈画记录,不时翻动 PPT展示对应内容,同时思路清晰、系统深入地回答了答辩委员的提问,虚心接受了答辩委员提出的建议。他诚恳地说,自己将结合评委的意见,对论文做出修改完善。

答辩结束,曹胜波教授作为导师做了补充介绍。曹龙龙是兽医专博,当年入学时,正巧赶上团队开始与武汉科前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研发宠物疫苗,因此他便将曹龙龙带到科前生物实习,指导其针对宠物疫病防控需求开展课题研究,在产品研发线上开展专业博士培养。在培养过程中,曹龙龙除了做课题以外,还要全程参与公司里各种生产、检测、认证、上市推广与技术服务工作,“包括猫三联灭活疫苗研发申报、GCP 和 CNAS 认证等”。曹胜波谈到,“这个方式对学生是一种历练”,对曹龙龙的锻炼也是非常全面的,使他能够有机会适应兽医行业、产业发展需求,提高自身实践创新能力。如果他毕业之后去公司或者从事产品研发,他对整个流程是熟悉的,“这对于我们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是一种探索。”“至于成效如何,后面还得靠用人单位去检验。”曹胜波信心满满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