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党代会报告的四重逻辑
11月30日,备受关注的中国共产党华中农业大学第十一次党员代表大会闭幕。大会擘画了未来宏伟蓝图,提出了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2.0方案。
学习、宣传、贯彻、落实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关键在于深刻领悟党代会报告主要内容、精神要义和实践路径。笔者认为,准确把握报告所蕴含的历史逻辑、创新逻辑、实践逻辑、精神逻辑是学懂、弄通、做实的基本前提。
把握历史逻辑,赓续华农文脉、学脉与史脉。
办学治校,根植于历史。从第七次党代会提出“建设特色鲜明研究型大学”、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大学”、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加快建成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大学”、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开启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征程”,到本次党代会提出“奋力谱写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新华章”目标,这既与历史一脉相承又体现发展创新。他们共同落子新世纪之初“三步走”的历史框架之中,共同构成迈向教育强国的“时间表”与“路线图”。
“一张蓝图干到底”,不忘本、不弃志、不丢魂,一以贯之坚持办学初心,这就是学校发展的“大历史观”。若以报告为起点,追溯到建校早期,凡民俊秀皆入学,天下大利必归农”“手脑并用、知行合一”的办学思想仍然在不断丰富和延展,宏农学、扬国光”办学理想、“勤读力耕,立己达人”校训精神仍然在报告中得以传承。
洞悉历史发展、把握历史逻辑方能坚定历史自信、争取历史主动、形成历史自觉、创造历史业绩。
把握创新逻辑,让“高”新”“严”“强”成为执着追求。
“数智教育”美育浸润”“学科筑峰”卓越硕彦”启源探微”“要术开物”“智融未来”“固基领航工程”“雁阵工程”狮山大先生涵育工程”……研读报告,新理念、新提法、新论断不断涌现,高格局、高标准、高质量、严要求跃然纸上,这是时代使然,也是创新使然。
“以质图强,融创致新”是在历史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也是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指引。“质”的导向、强”的抱负、融”的思维、创”的驱动,以“图”和“致”作谓语动词,彰显奋斗姿态,以“质”和“强”为目标导向,激励师生员工卓尔不群、勇毅前行,向着建成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不断砥砺奋进。
创新是根本逻辑、基础逻辑、首要逻辑,不但是报告内容创新,更是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需要长期坚守的认识论、方法论和实践论。
把握实践逻辑,把“路线图”变成“实景图”。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党代会报告对未来一段时间进行了科学、系统、全面谋划,7项重点任务、8项行动、提升8个“力”、13项计划、5项工程,既给路线目标又出行动方案,既树立“过河”目标,又找寻“过河”的“桥”和“船”,搭建了未来事业发展的“四梁八柱”。以此为指引,报告提出了可量化目标、可细化指标,为任务分解与落实提供了遵循,为建成一流大学提供了行动指南。
党代会报告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蓝图已经绘就、目标已经明确,关键要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凝聚发展共识,汇聚发展力量,“千钧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形成强大的“实践力”和“行动力”。
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在实践中落地、落实、落细、落小党代会提出系列目标和要求,是把“规划图”“路线图”变成“施工图”实景图”的必然向度。
把握精神逻辑,砥砺华农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
诚如代表们所言,报告立意高远、内容丰富、催人奋进,报告投射的是华农自信与华农精神。报告中,笔者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旗帜鲜明地拒绝低水平的重复、支持有价值的冒险,反对平庸的“成功”、包容有意义的“失败”。“闯创精神”奋斗精神”融创精神”团结精神”……华农人特有的精气神透过字里行间传递出来。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谱写新的历史华章恰逢其时。“新华章”之“华”,是中华之“华”,立足“民族复兴,华农何为”;“新华章”之华,是华农之“华”,落实“全球视野,本土行动”;“新华章”之华,是华丽之“华”,直指“建成一流,谱写华章”。报告将不断激发广大师生团结一致、奋力前行的“真底气”和“源动力”,立足岗位,种好“责任田”;强化担当,当好“头雁阵”;增进融合,弹好“协奏曲”。
历史新画卷,在砥砺前行中铺展,时代新华章,在不懈奋斗里抒写。让我们团结起来,把握四重逻辑、永葆前行定力,敢打头阵、勇当尖兵,把党代会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努力做出无愧新时代的新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