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心育繁花,竞开“工程红”

简短说明
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以 “工程红” 思政工作品牌为核心,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 在办学思路上,学院将红色基因深植其中,通过坚持党的领导、以人为本、立足湖北服务社会等措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校园环境方面,学院巧妙融入红色元素,打造红色场景,让师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红色文化熏陶。平台活动上,学院精心打造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活动,如校园艺术节、“工程讲坛” 等,并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红色精品,还建立校园文化项目培育机制,培育了众多特色品牌项目。在教育资源利用方面,学院挂牌红色馆所实践基地,巩固校企合作育人基础,挖掘荆楚文化红色基因,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创新建设。通过打造 “工程红” 品牌

丹心育繁花,竞开“工程红”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着力培养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长远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落实好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必须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在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空间和阵地。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积极响应新时代教育要求,努力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新方法,以“办学思路增红、校园环境见红、平台活动显红、教育资源用红”为核心理念,着力培育独具特色的“工程红”思政工作品牌,为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爱国情怀的高素质人才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办学思增红:红色基因深植教育沃土

在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之时,学院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红色基因深植于办学思路之中。

一)立德树人,育人成才。学院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持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通过加强理论学习、完善制度建设、强化实践育人等措施,确保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成为指导学院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学院党委坚持“思想引领、学习在先”机制和“第一议题”制度,坚持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题主线,以专题宣讲、原著精读、调研座谈、实践研学等多种形式推动学习走深走实、见行见效,不断增进师生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紧密结合“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和开学、毕业、军训等重点教育环节,组织主题党团日、入党入团宣誓及爱国歌曲传唱等主题活动,引导广大学生进一步厚植爱国情、砥砺强国志、躬身报国行。运用适合网络传播的载体、语言、形式,通过设置“我与祖国同成长”“我和我的家乡”等议题话题,集中展现新时代青年矢志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的精神风貌。组织开展退伍大学生军旅生涯报告会活动,激发大学生参军报国热情。

(二)以人为本,服务师生。学院坚持“办人民满意的大学”的宗旨,始终将人民对教育的需求作为我们工作的要求,不断改善教育教学条件,逐步升级校园软硬件设施,加强校园和周边环境治理,落实校园安全工作“七防工程”,健全“四困”学生帮扶措施和奖助贷勤辅资助育人体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为广大学生提供更加智慧、舒适、安全、友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学院改革教师职称晋升制度,鼓励教师积极提升教学和科研水平,实施教职工荣休制度,感恩教职工为教育事业贡献青春与才华,开展师生健康体检和心理咨询服务,保障师生身心健康,为全体教职工积极营造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待遇有保障的良好工作氛围。学院不遗余力打造平安校园、暖心校园,让教职工能在岗位安心工作、专心育人,让广大学生和家长能放心在学院发奋学习、健康成长,努力担当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

三)立足湖北,服务社会。学院将党的建设作为一切工作的基础,健全党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推动学院党的建设与业务发展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学院党委获评湖北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2个基层党支部分别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和“湖北省首批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以“43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抓手,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学院近年来先后获批4个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湖北省教学团队,6个湖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44门湖北省一流本科课程,1个湖北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团队,2门湖北省高校就业创业指导特色课程。学院在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定位上积极服务湖北经济发展,立足地方产业发展人才需求,找准发力点和突破口,获批湖北省大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个,湖北省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1个,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3项,“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2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76项,加强校地合作、产教融合,共同构筑区域教育、人才、科技高地,助力地方推进产业高地建设。2021年学院荣获“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状”。

二、校园环境见红:红色元素点亮校园风景

学院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巧妙融入红色元素,打造校园红色场景,营造浓厚的红色氛围,师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红色基因在校园内生根发芽。

一)颜色红,点缀校园。走进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一股红色气息扑面而来。行政楼前,一面鲜红的旗帜雕塑屹立在侧,旗帜上篆刻着党的教育方针,用最醒目的方式彰显学院的红色理念。明德广场上,高高的旗杆上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每个周一,学院国旗护卫队都会在此举行升旗仪式,学生们参加观礼并开展“青春誓言”国旗下的宣讲活动。沿着校园主干道,路灯上悬挂的每一面道旗,都是纯正的红色底上书写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每逢国庆,巨大的红旗铺满行政楼一整面墙体,那震撼的场面,总是令路过的师生驻足留影,与国旗同框成了每一个工程师生国庆节朋友圈的主题。

二)精神红,全面融入。学院还注重将红色精神融入校园各处场景。各教学楼的办公区走道,结合专业特色打造红色文化长廊,传递着系部的红色育人理念;各系部基层党组织精心建设思政教育活动阵地,用红色育人精神将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资助育人等各主题工作室统一起来;学生一站式服务中心设置学生党员教育基地,中心内还专门设立了红色文化阅读区,摆放了关于革命历史、英雄人物事迹的书籍和资料,成为师生们学习、交流、互助、进步的红色聚集地;各宿舍楼的入户大堂,主题统一、风格鲜明的党建进宿舍宣传文化墙,让红色精神走进学生的生活。除了硬件设施的建设,学院还积极利用校园电子屏、橱窗、报栏等媒体平台,播放红色短视频、校园典型人物事迹,让红色正能量在校园里传递。

三、平台活动显红:红色文化引领思想潮流

学院注重发挥文化阵地的育人功能,以红色文化为引领,结合时代特点,精心打造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活动,既丰富了师生文化生活,更在潜移默化的、参与互动的、共同缔造的活动开展过程中,让师生感受到文化的沁润、精神的洗礼、思想的升华,让红色基因在校园内开花结果。

(一)文体活动展示红色思想。学院从2002年建院就开始探索以红色文化为载体,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先后培育出校园艺术节、志愿嘉年华、“书香四溢满工程”读书展演、“诗歌里的中国”艺术思政课、“工程清廉说”思政课展演、“非遗进校园”传统文化季、“创星杯”双创赛以及“榜样的力量”人物、“小桔灯”春运志愿服务队、“橄榄绿”退伍大学生救援队、“金石”国家二级合唱团等一批校园文化品牌项目和优秀团队。通过邀请道德模范、大国工匠、专家学者、杰出校友等走进“工程讲坛”,分享他们的感人故事、奋斗历程、创新成果和进取之路,上好文化“大思政课”、科技“大思政课”、生态“大思政课”。

(二)宣传平台传播红色精品。同时,学院还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推出了一系列红色文化精品。通过学院官方网站、公众号、工程学声公众号、工程青年公众号、青年传媒抖音号等新媒体平台,《工程红》系列思政通识课、《灿烂阳光下》红色歌曲MV、《小马立立的故事》红色原创漫画、校园里的课本封面、二十四节气图鉴、育人故事专题、高光时刻专栏、书香校园荐书等文化产品和系列报道,讲述革命战争故事、建设发展故事、奋斗强国故事、教书育人故事,推动红色基因人物化、案例化、具体化、行动化,让红色文化更加贴近师生生活。学院通过分层次构建红色文化师生实践课、校园必修课、社会公开课,引导广大学生更好运用中华文化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深层力量。

(三)工作平台培育红色品牌。学院引导师生在红色活动的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建立校园文化项目培育机制,每年对20个重点培育项目给予资金、场地、人员、平台等各方面扶持。近年来,学院已培育形成37个特色文化品牌项目,涵盖党建文化、文艺创作、实践育人、主题教育、载体建设、新媒体应用等类别,向省部级教育主管单位推荐申报人文社科、学生思政、网络文化成果等50余项。2024年9月学院开展第一届“明德”好老师评选表彰,打造了师德师风建设第一个品牌项目,引导教师争做师德模范和教学标兵,为培育更多育人金牌人物搭建了平台。2023年学院受邀参加由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与极目新闻联合出品的青春纪录片《大学之道》第二季拍摄,首集节目《校园里的退伍兵》聚焦我院“橄榄绿”退伍大学生救援队,讲述全省首个大学生参军入伍预征班里的故事,全网观看量超一千万。2024年暑假,学院将“橄榄绿”退伍大学生公寓墙面进行了整体设计涂装,外观大方,特点鲜明,该公寓成为学院培育先进典型的标志性品牌载体。

四、教育资源用红:红色资源助力教学创新

学院遵循场景化、特色化、系统化的工作理念,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内外红色资源,打造具有鲜明“工程红”特点的“大思政课”,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创新建设,通过校内外资源联动、合作共建、交流互鉴,让红色基因在校园内外开枝散叶。

(一)挂牌红色馆所实践基地。学院以“实践性”为统领,调整优化课程教学体系,不断深化教育教学评价机制改革,突出思政课实践育人场景化,助推思政课教学理念、模式的守正创新。积极联系湖北地区红色革命馆所,开展校馆合作,挂牌了湖北省博物馆、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武汉革命纪念馆等思政育人实践基地,开展“行走的思政课”红色研学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革命历史的厚重和革命精神的伟大,引导工程学子铸牢理想信念、锤炼高尚品格。

(二)巩固校企合作育人基础。近年来学院指导各系以专业建设为基础,以实习实训为依托,着力强化校企合作,共建思政教育资源,已经与百余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方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一年来,学院与国电超高压、湖北百布堂、百度萝卜快跑、东风新能源汽车、湖北骏翔电子、武汉云计算科技、钟祥新宇机电以及今天我们到访的黄鹤楼酒业等众多本地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进一步扩大了我们合作育人的朋友圈。希望通过在黄鹤楼酒业党建文化馆等一批“沉浸式”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的教学实践活动,持续推动思政小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让我们的学生从理论学习的书斋,走向实践锻炼的工厂,做到知行合一,践行“明德明志、力新力行”的校训精神。

三)挖掘荆楚文化红色基因。学院地处湖北武汉,自然要积极发挥荆楚大地红色资源优势。一是要深入实践,要用好寒暑假时间,以“小我融入大我”为主题,组织广大师生深入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的重要考察足迹,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军营、科研院所、大国重器,体会今昔对比、中外比较,感悟国家发展特别是新时代伟大成就,见证“中国之治”独特优势,坚定“自找苦吃”成长路径;二是要注重研究,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湖北地理历史人文中的红色元素深度挖掘,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在教材编写和课程设计中找准结合点,做到“课课有思政”。目前学院已经立项35门院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初步形成了示范引领机制,还要继续带动全院课程思政建设形成规模、形成范式、形成体系,让红色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提高思政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助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在倾力打造“工程红”思政工作品牌的过程中,学院师生思想红起来了,政治自觉不断强化,师德师风持续向好,荣校建院热情高涨,校园文明欣欣向荣;学院党建与业务“一融双高”成绩更亮眼了,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教学成果捷报频传,竞赛成绩屡创新高;学院教育事业大发展了,锚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坚持高水平内涵式改革发展路径,在各类高等教育排行榜中不断提质进位,社会美誉度、影响力不断提升。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思政教育改革创新,努力推进学院教育教学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链接:https://gcxy.hbut.edu.cn/info/1061/150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