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情结

每每回首读书生涯,我都觉得这是一段有着浓厚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情结的生涯。正是因为通晓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我才有了迈入名牌大学大门的机会,同样也就因为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我有了参与国内举办的语言文字高峰论坛的机会,有了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同行分享、磋商的可能性。坦诚地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给我提供了与自己喜爱的专业、与迅速发展的时代前沿接轨的能力,与时俱进的能力。


我们上小学的那个年代,不像现在的孩子,一进幼儿园就能与国家通用语接触、享受优越的学习环境。我们只在小学三年级以后才有机会去学习国家通用语。由于受师资、教学设备等客观因素限制,直到小学六年级,我们仍然使用那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对国家通用语的发音、声调以及汉字的笔顺、手写规则等核心的概念都缺乏基本的常识。上了中学以后,我痴迷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魅力,怀着极大的兴趣去努力学习它。到高三时,我已经具备了阅读国语小说、做各科国语高考试卷的能力。我还记得,那时候大部分同学做的是维吾尔文的卷子,而我每周末都会去市里的新华书店购买语文、历史、地理卷子,各类小说,励志图书等自己喜欢的书籍,进行阅读和训练,以开拓视野。我每天比别人早一个小时去教室,晚上放学也晚回一个小时,每晚家人熟睡的时候,我打着台灯,趴在书桌上,翻阅着那本被我们一家四兄弟用得破旧不堪的《汉维词典》,查找陌生的字词,边读边做笔记,孜孜不倦地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由于班里我的国家通用语水平较好,我常常站在教室的中央,手里举着国语的试卷,同授课老师一起,给同学们翻译试卷里面的内容。值得庆幸的是,这几年的努力没有白费。高考时,国家通用语考试我拿到了125分(当时称“汉语考试”,满分150分)。我还记得高考成绩公布后我的这一成绩在校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让很多人感到惊讶,好奇我是怎样学习国家通用语的。也正赖于此,我如愿考上了大学,并成为了新疆大学人文学院(现中国语言学院)汉语言专业(汉维翻译方向)的学生,开启了大学生涯,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国家通用语的学习之旅。

上大学后,在老师们的精心培养以及自己的刻苦努力下,我的阅读量逐渐增加,我认识并熟练使用的字、词语、成语、复杂的句型也不断地增多,我的国家通用语水平有了非常明显的提高。可是,由于条件所限,小时候在学习国家通用语的关键时期没能掌握好发音、音调、笔画、笔顺等方面的知识,没能打好基础,考上大学后为此付出了不少的代价,花费了不少时间与精力去补充、纠正和调整。如今,这些缺点基本上得到了改进,但诚实地讲,它们仍旧多少影响着我在语言文字道路上的更好发挥。前段时间,我在家门口干活,看到放学回家路上的两个六岁左右的小学生说着一口流利、地道的普通话,我感到好奇而羡慕,就近前跟她们聊了几句。她们的发音、用词均是无可挑剔的,这让我大吃一惊,这么小,竟会说这么标准的国家通用语,我心里不禁想:她们以后一定不会出现我存在的那些发音和书写的问题了吧,不会再为了改正声调、笔画的不规范花费大把的时间和精力了。

实际上,目前,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全疆的教育系统迎来了新的面貌。师资、教材、教学设备,尤其是任课老师的国家通用语水平,都有了极大的提升,营造了“学习国家通用语从我开始”的良好学习气氛。现在,不论你走到哪儿,不管在家里还是街上,都可以看到可爱天真的小朋友们用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交流嬉戏的情景,这无疑令人感到欣慰。

正如上面所述,我读书生涯中的每一步都是跟国家通用语息息相关的。不仅如此,她还为我带来了许多丰富的人生体验。就因为语言文字基础比较扎实,我在不同的场合扮演过不同的角色。例如:在田地里,我是给左邻右舍的农民讲解农药成分与用法的译者;在大街上,不同民族之间因语言不通而产生小摩擦时,我会成为通过语言的力量和解双方的调解员;在家里,我是侄女侄子们的国家通用语老师;在村里,有谁需要把维吾尔文写的证明、请假条、说明书等各种材料改写成国家通用语时,我则成为帮他们解决文字困难的撰写者。当然,我的身份不止有这些。我还帮助村里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党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过感谢信,还曾在飞机上通过翻译救过一位出现紧急情况的病患。帮老党员给习总书记写感谢信是2017年的暑假发生的事情。这位老阿姨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乡发生的所有变化的为数不多的见证人,希望代表村里的父老乡亲们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一封信,表达对党和国家的感激,以及自己对社会主义事业的赤心和忠诚。按照她的意愿,我逐字逐句、一字不漏地写好信并交给她。那封信后来在驻村工作组的协助下,寄往北京。至于飞机上的故事,那是发生在一架从喀什飞往乌鲁木齐的飞机上的事情。飞机从喀什起飞不久,坐在离我不远处的一位七十岁左右的维吾尔族阿姨出现了浑身颤抖、面黄失色、恶心的症状,她女儿手忙脚乱、不知所措,着急地用维吾尔语叫来了空姐。迅速赶来的空姐发现阿姨和她的女儿都不会说普通话,便紧张地向大家问道:“请问谁会维语?麻烦你们,帮我翻译一下。”此话一出,坐在我前面的柯尔克孜族小妹主动上前,用一口流利的汉语,把维吾尔族阿姨的意思传递给了空姐。几位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采取了相应措施,并安慰母女二人不要担心。那位柯尔克孜族小妹的多语能力让我印象颇深,她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精神更让我感动不已。飞机快到乌鲁木齐地窝堡机场的时候,空姐再次大声问道:“请问你们当中谁会说汉语和维语,请帮帮我们……”。当初,我本想早点下机去办理转机手续,可是看到没有一个人回应,当时情况紧急,我立即放下背包,喊道:“我会,我会说!我帮你们翻译!”航班医生需要知道阿姨的年龄、病史等情况,我便给他当翻译。接着,大家用担架把已经失去意识的阿姨从机舱抬出。救护车很快就到了,我向前来救护的医生说明了阿姨的情况,然后对阿姨的女儿说清了她的母亲将被送往哪家医院、医院在哪里、患的是什么病、要怎么治疗等。虽然这看起来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但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后来,我还将这段经历写成了一篇以《挽救生命的国家通用语》为题的文章,发表在了 2019 年 3 月 20 日的《语言文字报》上。写到此,我很想给我家乡广大朋友们说的心里话是:我身边发生的这一系列事情仅仅是冰山一角而已,因为我明白社会上由于语言不通而让人感到惋惜的事情数不胜数。因此我真心希望我们每一个人具备一定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对一位躺在病床上的病人来说,虽然有配翻译能转译出你的病情,但疼痛难熬的滋味没有人比自己更了解,如果你掌握国家通用语,没有人能比你更好地表达心中的意愿,因此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学国家通用语,何不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及时去向医生亲口讲述自己的情况呢?难道你不乐意早点对症下药,早点康复?

总而言之,在从小学到现在的博士后的整个过程当中,我学习国家通用语的热情从未降低,因为我亲身经历的一次次的语言实践,我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连接在一起的无数故事、学好国家通用语来完成我所喜爱的语言文字工作的迫切性以及那些因不具备国家通用语能力而在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错失就业机会,无法改善生活水平、没能融入社会主流的无数活生生的例子,都促使我牢牢掌握语言文字理论知识、提升自己的语言文字修养,宣传党和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通过语言文字的力量创造出健康、充满正能量的优秀的语言作品,为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做出新的贡献。因此我非常珍惜我与国家通用语文字之间的这段深厚情缘、珍惜我的国家通用语言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