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海的握手——湖北工业大学小切口开展中非合作
9月4日至6日,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在北京举行,在分论坛活动中非大学联盟交流机制工作年会上,湖北工业大学与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科技大学签署协议共建中非青年创新创业联盟,与南非文达学院揭牌共建“未来领袖学院”,5项对非合作典型案例入选《中非高等教育合作案例集》,成为全国入选案例最多的高校,对非合作得到多所非洲高校校长的赞赏和关注。
湖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彭育园表示,非洲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工业化刚起步,迫切需要引进先进科技,培养本土技术人才,湖北工业大学与地方企业合作密切,具有大量成熟的科研技术及丰富的成果转化经验。近年来学校聚焦中非工业创新和技术转移这个小切口,搭建务实交流合作平台,推动中非人才培养和科技交流,为非洲培养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敞开校门 培养来华学生
在中铁九局大连分公司津巴布韦的施工现场,被喊的最多的名字就是塔卡,因为他是津方员工公认的“中国通”。
2012年9月,塔卡从津巴布韦来到湖北工业大学学习会计专业。2022年10月,他加入中铁九局大连分公司一个海外项目从事津方人力资源及翻译工作。这是中铁九局在津巴布韦的第一个项目,于2023年3月20日正式投产。
工作中,塔卡向大家细心介绍中国企业的用工政策、福利待遇、解读企业管理制度等,成为了当地员工心中的“知心人”;在对接政府和当地人员的工作中,他会把企业优势、美好形象展现出来,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中国通”。
“我很庆幸自己选择了去湖北工业大学读书,让我有机会见证中国速度。在自己的国家,我亲眼看见不到一年时间,这里就从一片荒山野岭化身为先进工矿区。作为项目建设的参与者,我感到特别有成就感。”塔卡说。
塔卡只是湖北工业大学众多留学生中的一员。自1998年获批招收国际学生以来,学校累计招收来自摩洛哥、埃塞俄比亚、喀麦隆等多个非洲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名留学生。
“经过学习,他们懂中文,了解中国国情,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学成回国大多能高质量就业,是中非合作交流的重要纽带。”该校国际学院院长杨霞介绍,计算机、土木建筑、工商管理,这三个专业一直是非洲学生的热门选择,学院对非洲留学生的培养模式也与中国学生日益趋同,也保证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联合以及订单式培养科技及工程技术人才,也是该校近年来的新尝试。学校与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科技大学签署协议共建“中非青年创新创业联盟”,被列为中非教育合作年度重大项目之一,两校均已新落成5万平方米左右的创新创业大楼,未来将作为中非双方牵头高校,共同吸收两地高校加入联盟。
学校还与中铁十一局、华坚集团、天唐工业园等大型中资企业达成毕业生就业推荐与订单式人才培养意向。
“湖北工业大学对非合作非常务实、高效。”南非文达大学副校长费扎表示,两校共同举办的绿色科技孔子学院,运行一年合作成果丰硕。双方不仅联合成立了中国——南非光伏氢能联合研究中心,致力于清洁能源等绿色科技领域的联合研究,刚揭牌建立的“未来领袖学院”,将在绿色科技领域联合开展人才培养。
迈出国门 转化科技成果
近日,湖北工业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教授徐保明的一项对非技术转移项目——液氨制备氨水工程,正在与尼日利亚拉各斯州的莱基中国自贸区谈判,有望在当地转化。
该项目是一个交钥匙工程,总投资额22万美元。这不是徐保明团队第一次在当地转移转化技术项目。早在2015年,徐保明团队与尼日利亚坎德尔公司合作,成功转化了天然气生产草甘膦技术。草甘膦是一种除草剂,用天然气技术生产草甘膦农药,这项技术已在中国成熟运用,但在非洲本土还是空白。
对于尼日利亚来说,此项合作可以让当地的农民大大提高产量,生产品质更好的种子和农产品。坎德尔总裁查尔斯·安鲁杜说:“尼日利亚2013年的农业化学市值约为6.1亿美元,约占全球农化市值的1%不到。而整个非洲地区的占比仅为4%左右。如果没有本地生产工厂,尼日利亚每年要花费4亿美元用于进口农化产品,有大部分为劣质产品。”
2015年,徐保明带着两名研究生前往尼日利亚,在当地服务了一年时间,他们使用中国进口的原料生产农药产品,不仅带去了成熟的技术,还帮助建立工厂和生产线、培训技术人员、组建销售团队,进行全方位指导。在徐保明团队的指导和帮助下,坎德尔公司的工厂运转正常,雇用尼方本地员工50多名,日均产量20吨,销售至尼日利亚全国各地,产品供不应求。
“在非洲技术转移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技术的适应性与本土化难题,必须根据本地环境和特点重新设计,才能避免出现‘技术水土不服’的现象。”徐保明说。
“根据当地需求,学校一方面直接转移、改良和优化适合非洲本土市场化发展的技术,也尝试携手企业、产业共同‘走出去’,在当地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基地,实现深度产教融合。”湖北工业大学国际处处长龙艳介绍,近年学校与非洲大型工业园、产业园、自贸区及大型中资企业密切合作,共建十多个中非工业创新及技术转移示范基地。2024年4月,学校成功举办“首届高校毕业生赴非就业专场招聘会”,得到中非企业热烈响应。
“在对非合作上,我们深感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在5日举行的“数字化时代的教育合作与知识共享”圆桌对话中,彭育园表示,学校将充分聚焦科技创新及技术转移合作这个小切口,依托各类平台,进一步深化与非洲各界的合作,高效共享资源、协同创新,共同推动人才联合培养及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陈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