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俊:借“魔法”带学生冲进国赛
万俊,中共党员,生化工程系高分子专业教研室主任。曾获学院第五届、第七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湖北工业大学第十六届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二等奖,多次获评”工程烛光——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教学质量优秀奖“、”第二课堂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近日在第四届湖北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荣获二等奖。
她作为“one-科研团队”的创始人,指导学生团队参加“大挑”、“小挑”、“互联网+”等科创竞赛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20余项。
近三年主持湖北省一流课程2门,主持参与省部级项目8项,发布独著1部,教科研论文10余篇(SCI、EI收录3篇),已授权国家专利6项。
每天和学生一起讨论不同材料的成分,和学生们一起收集着“废品”,她似乎每天都在和“废品”打交道,而正是这样的教师,谁能想得到她会带着她的学生们从校园的“魔法课堂”走向属于他们的国赛的舞台呢。
“厚脸皮”要样品给学生上课
在万俊的办公桌旁放置着一个笔记本,里面记满了上届毕业生为她留下的祝福。而这本笔记中,许多学生留下对“小万姐”神奇课堂的印象。走进万俊的课堂,奶茶杯吸管、饭盒、药瓶,甚至连家里的锅都是她的课堂道具,这些道具,让枯燥的材料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对于高分子材料,由于这些内容看不见摸不着,最初带生活中的材料进课堂,就是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并通过跟学生们介绍不同的材料分别运用在哪些场景,从而能够引导他们产生联想,创新思维。在她的家里也常常堆着她为课堂找来的各种材料,包括有时参加行业博览会,她也会厚着脸皮向经销商要样品,带回学校给学生上课,“我习惯性每次出门都给我的‘合作伙伴’们带些‘小礼品’”,万俊说。
高分子材料看不见摸不着一直是许多专业同学学习的难点,为解决这一问题,万俊想到一个妙招,她把书本上二维的分子模型,制作成可以动的三维图,她将网上购买来的棍棒,带到课堂上让学生自主拼接,将书本知识和实际操作相融合,让学生更好理解。
不仅如此,在万俊的课堂上,常常能听到一些与专业相关的前沿知识、生活运用以及工程运用。这些内容也常常被她布置成小组作业,让学生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做成PPT讲给学生听。这些特别的教学方法,实际上源于她日常对教学的思考,为让学生能通过听她的课并运用到现实中,她还在课堂设计时,添加了有趣的生活案例。
3年她带团队获互联网+金奖
在设计好如何打造好课堂后,万俊想要组建一支高效的竞赛团队迎接新的挑战。2016年,她和学生一起组建“One”科研团队,开启他们在各类竞赛的“升级”之路。
也许竞赛就像美酒,初期的苦涩是为了衬托接下来的甘甜。万俊带着她的“One”科研团队一切都从“零”开始。2020年“挑战杯”比赛的项目“科学设计管道修补机器人”,从最初的手稿,到初始装置的制作,不断地积累,到对修补材料进行实验室研究,她和学生一起,为项目早期预演彩排,带着模型样机前往管道公司进行实地试验,一点一滴抠细节,做赛前模拟答辩,通过夜以继日的努力,他们的项目得以突破重难点。学生兴奋的欢呼让万俊第一次品尝到了竞赛的甘甜,尽管还很青涩,但已使她沉醉不已。
2023年暑假,她所带领的学生团队参加“挑战杯”项目一路过关斩将,从全省131所学校,6.8万个项目中通过小组赛闯入金奖排位赛,最终以本科生创意组赛道湖北省金奖、全省第二名的成绩闯入国赛,刷新了同类院校参赛的最优成绩。
在万俊看来,指导团队参赛的初衷,并非获得比赛名次,而是希望他们能通过每次的问题、失败,或是选择中吸取经验,获得长足成长这种方式,让学生找准自己的优势和特长的同时,被锻炼出更多的可能性。
亦师亦友的“小万姐”
在万俊的课堂上,有一位特别的学生,作为一名“文科生”,2021级学生段涯洲对材料专业表现出浓厚兴趣,他加入到“One”科研团队,投入材料专业的课堂,甚至还会主动参加相关学科的期末考试。
“小万姐一直鼓励我,对我提出的问题一遍遍耐心解答。”段涯洲说。课堂教学上、指导竞赛上万俊是严谨的,她善于从教学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但在面对“One”科研团队的成员时,她又成了一位甜美知心的“小万姐”,不仅着手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业方面的难题,也非常看重对学生个性及内在精神价值培养。备赛互联网+、“挑战杯”时,她身上的那股拼劲感染着她的学生,那面对困难时不屈不挠的精神不断影响着学生。
和学生们玩、和学生们学、和学生们探索,是万俊与学生们的相处方式,是她教育学生的态度,亦是“小万姐”能够真正走进学生心里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