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学生的“活课本”
【人物】“独臂”教师周勇
【故事】周勇,安徽省寿县丰庄镇合庙小学教师。12岁,本该是他最灿烂的年纪,却因一场事故,失去了左臂,彼时的他无法接受所发生的一切,是在班主任的无数次家访、开导以及同学们传来的“小纸条”中渐渐重燃了生活的希望并立志成为一名教师。20岁,考入滁州学院,毕业后曾因身体原因多次找工作被拒,但他并未放弃。26岁,他通过安徽省特岗教师招考,成为寿县丰庄镇合庙小学的一名乡村教师。任教期间,教学成绩显著,先后获评寿县教书育人先进个人、优秀教师代表、优秀班主任等荣誉,深受学生敬爱。
【点评】
两根手指夹着粉笔,剩下的三根手指支撑着课本,周勇上课时的形象深深印在了每个学生的脑海中。他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与主动学习能力,将生活经历与实践案例引入教学方法中,将兴趣作为学生们的“第二老师”,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周勇不仅是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更是他们的“好朋友”。相比起平常的教学工作,周勇更希望走进学生的内心,传授他们为人处世的道理,始终将“先成人再成才”的教育理念落实在他的一言一行中。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周勇秉持着这份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与坎坷的人生作斗争,激励自己不断克服缺陷,为此,他付出了远远多于常人的努力与汗水。扎根乡村7年,他克服了语言不通、饮食不习惯等问题,为了方便教学工作,吃住都在学校。针对教学工作以及知识更新的问题,他牺牲掉了绝大部分的业余时间,每天工作到晚上9点以后,反复练习板书,用心备课,虚心求教,从而摸索出自己的教学特色。于他而言,苦难不该成为失败的理由,有一分光就该发一分热。
“人生中的问题就像丁香结一样,是解不完的,不然,人生就太平淡无味了。”这是周勇给学生们讲解课文《丁香结》时所说的,也是他对待自己人生的人生态度。无论是在工作中、课堂上,还是生活中,周勇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总能在无形中影响着周边的人,他用实际行动打消了所有人对他能力的质疑。他是残缺的玉,依旧温润。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当学习这种坚韧不拔、自信自强的精神,以坚韧磨砺锋芒,用自强谱写人生。
《病隙碎笔》是一本记录了伟大作家史铁生于死亡边缘徘徊的思考与感悟的长篇哲思散文随笔集,展现了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生活的热爱,体现了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这为正处在内卷时代的我们提供了精神支柱,苦难将我们推到了悬崖,而我们要学会借助苦难的力量,于悬崖之上看到更远的风景。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周勇的人生经历与精神品质是学生的“活课本”,也是“为人师表”的具象化,我们在他的身上要学到,在未经磨难之时,应当怀有直面磨难的勇气;在遭受磨难时,必须要有战胜磨难的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