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支全额“宝钢奖学金” 西工大“牛博士”向学校捐赠奖学金助教兴学
初冬的清晨,古城西安的天空蓝得让人有些感动,阳光透过窗户斜照下来,还有几分暖意。被同学戏称为“牛博士”的民航学院博士生贾犇,来到了西北工业大学教育基金会办公室。在反复确认来意后,基金会工作人员接受了贾犇的转款捐赠事宜。
11 月中旬,在确认获得“宝钢优秀学生奖”后,贾犇决定提前预支该奖励的1 万元奖学金,捐赠给学校教育基金会的“爱心直通车”项目。
“从学习到生活,没有股子“犟”劲不行”
出生于 1998 年,贾犇自诩,因为家里父母和自己都属牛,家里有“三头牛”,所以就取名为“犇”。在家人和朋友看来,少年时期的贾犇,沉静低调,不善言辞,甚至有些木讷……颇有些老牛的“犟”心。而在贾犇看来,从学习到生活,没有股子“犟”劲不行,没有点“牛”劲不行。
“其实刚开始上大学,并没有心思做科研。”贾犇回忆道。看到同学们夜以继日拼命学习“卷起来”的状况,让一直以来奉行“快乐学习快乐生活”的贾犇,有了前所未有的紧张感。“如果你不能改变环境,那就只能先学会适应。”因此,贾犇在痛苦中不断地调整适应,再调整再适应,并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学习节奏和模式。
硕士毕业前夕,曾经的家乡情怀和航空航天情结又再次涌上心头。于是,他着手申请西北工业大学的博士研究生。最终,2022 年,贾犇进入了万小朋教授和黄河源副研究员课题组。进入博士研究生的学习阶段,贾犇逐渐找到了状态。
每天骑车从家里到学校 10 分钟,午饭、晚饭各 15 分钟……他把自己的时间精准安排到每个细节,如饥似渴地开展学习科研工作。印象深刻的是,2023 年1 月份的春节前夕,为了抢抓实验进程,他在除夕当天下午回家和父母吃了团圆饭,第二天就返回实验室继续进行科研工作。
他将自己的科研方向确定为致力于探索生物医用超材料在人员健康管理保障上的策略。多年的积累,站稳脚跟的他,在西工大有了如鱼得水的感觉。在导师的指导下,他的勤奋努力终于在博士研究生期间“开花结果”,获得了一系列的成绩,也成为同学们口中的“牛博士”。
他连续两年排名专业第一,获得西北工业大学优秀研究生标兵(全校十人),研究生“学术之星”(全校十人),获国家奖学金(两次)、宝钢优秀学生奖(全校 五 人)等 奖 项 。 博 士 期 间 ,他 在ChemicalSocietyReviews、 AdvancedScience 等国际期刊上发表 10 余篇中科院一区 TOP 学术论文,其中多篇论文入选 ESI 高被引论文、热点论文及 Scopus前 1%论文。同时,他还获陕西省第八届研究生创新成果展省级 A 类奖项,并在国内外学术会议进行多次学术汇报,获ICASD 最佳汇报奖。他积极参与陕西省招生咨询会及我校迎新志愿服务,主动发挥“传帮带”作用,将个人成长与团队及学校发展紧密结合。
“想做的事情,做就行了”“我喜欢自己去做决定”,贾犇笃定地说,“之前所有的经历,也还不错,帮助我更好规划自己的人生。”
得知自己入围“宝钢优秀学生奖”名单,他开始特别注意“宝钢教育奖”和“宝钢教育基金会”。在认真浏览了宝钢教育基金会网站后,他对于该基金会在教育系统内的公益慈善宗旨和行为,十分钦佩。心中也涌起了一点自己的想法。“能不能把宝钢奖学金捐出去为学校做点什么?”贾犇兴奋地想,随即,他开始在网上检索西北工业大学的相关公益慈善组织。特别是他了解到西北工业大学坚持开展了 20 多年的“爱心直通车”活动后,眼前一亮。“就捐给这个活动项目吧。”
“爱心直通车”项目是西北工业大学教育基金会的一项公益活动,旨在为当年考入西北工业大学的大一新生举办新老校友联谊交流、参观当地企业等活动,实现对他们从“家门到校门”的帮扶。同时,针对家庭特别贫困的新生,教育基金会将给予 3000-5000 元的助学金,为他们解决燃眉之急。“爱心直通车”活动,自2004年至2024年已连续开展21年,资助困难学生1010人。
说干就干,尽管奖学金还没发下来,但是“想做的事情,做就行了”。第二天,他就带上自己的银行卡,专程前往学校教育基金会完成了捐赠。捐赠之后,他和平常一样,返回实验室,继续平常的学习科研生活。“有这份荣誉的认可就可以了,奖金可以让给更需要它的人。”对他而言,捐赠这笔款项是他响应“宝钢教育奖”回馈社会、支持教育事业的一种方式,希望能帮助更多有需要的学子。
对于贾犇同学的善举和卓越表现,他的导师万小朋教授黄河源副研究员都给予了高度评价:“贾犇同学不仅在学术上非常出色,更是一个具备社会责任感的青年学子。他的捐赠行为不仅体现了他的高尚品质,也为其他同学树立了榜样。”
手机里的工作提醒闹铃又响了起来,贾犇这位“牛博士”的实验记录本上,新的安排依然不断。
(王凡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