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文化自信 激发青年力量

“百节年为首,四季春为先。”12月4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春节申遗成功,是对中华文化独特魅力的国际认可,也标志着春节传统节日在新时代焕发出新光彩。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随着时代发展,春节的庆祝仪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年轻一代对吃好饭、穿新衣、戴新帽等物质仪式不再抱有过去那种热切的期待,而是更加注重节日背后所蕴含的团圆与期盼,温情与美满。他们利用社交平台创造和分享属于自己的春节故事,使节日文化在保留传统精神的同时,展现出更加丰富的时代特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总是在青年身上得到最生动的体现。无论是传承千年的经典文化,还是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青年人都有责任、有使命、有担当,成为文化传承的先行者和文化创新的引领者。

青年作为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必然要担负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身处全球化与信息化日益加深的时代,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坚定文化自信显得尤为关键。青年人具有创新的思维方式和旺盛的求知欲,“求新”并不意味着“厌旧”,相反,青年人对新鲜事物的渴望与好奇心,为挖掘和传承传统文化精髓开辟了新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拥有深厚的文艺根脉和典雅的美学气韵,从精巧细致的核雕工艺品到宏伟壮观的故宫建筑群;从意境深远的古典诗词到笔墨生香的书画长卷;从悠扬质朴的民谣旋律到高山流水间的古琴雅韵……这些璀璨的文化瑰宝,正期待着青年一代的深入发掘与创新演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和塑造着青年文化,为其提供资源宝库、奠定价值基石、提升审美旨趣,而青春洋溢的年轻一代,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续更新与蓬勃发展的源泉与内驱力。青春活力的注入,能够使传统文化不再显得曲高和寡,从僵硬、呆板走向灵动、多元。

青年一代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更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坚定践行者。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不仅拥有灿烂的文物古迹,更拥有独特的哲学思想与美德体系。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天人合一”“协和万邦”“仁爱和合”“和而不同”的文化信仰,培育了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等传统美德,这些文化价值与美德,早已深深植根于青年心中,成为他们行为实践的内在准则。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有青年医护人员勇敢逆行的身影;在需要帮助的社会角落,有大学生们不畏严寒、排队购买锅盔的温暖画面;在科研创新的最前沿,一批批95后、00后的青年科学家们脚踏实地、攻坚克难。他们正以实际行动,将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青年一代的创新与实践。他们不仅是文化的继承者,更是文化的创造者。从传统手工艺的跨界运用到数字化创意的实践赋能,青年一代不仅在继承中汲取养分,更在创新中实现突破。例如,唢呐小南与“知风乐团”将古老的唢呐与现代电子乐相结合,创意编排中外名曲,使得这一传承了1500年的传统乐器,成为了年轻人热捧的“网红”;国风汉服宝藏博主“老八捌”则大胆融合科技与未来感元素,将汉服与赛博朋克文化相结合,打造出充满机械感与现代科技风格的“机械姬”,让传统的中国风在当代语境下迸发出独特的硬核魅力;而90后艺术家陈英杰,将中国传统水墨画与西方街头涂鸦艺术相结合,创作出别具一格的水墨涂鸦,展示了文化融合与创新的无限可能。这些传统与创新的动态交融是对当代语境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灵活运用和大胆创造,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世界文化的发展贡献了新的思路。

在未来的发展中,青年将更加紧密地与时代同行,成为文化自信的坚定推动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青年们应坚持传承的情怀和创新的思维,深入挖掘和弘扬传统文化,搭建链接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生活的坚固桥梁,共同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