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十余所高校师生共上一堂航行中的公选课
本报讯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学校全体师生的重要回信精神,努力培养更多胸怀蓝色梦想、堪当时代重任的优秀海洋人才,12 月 17 日至 20 日,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公共选修课“海洋科考认知实践”在“东方红 3”科考船上继续开讲。本次课程面向全国高校开放共享,来自中国海洋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南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兰州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新疆农业大学、青岛大学等高校 140 余名师生登船学习。
向海图强,建立新海洋观教育的大课堂。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陈朝晖从树立新时代海洋观的角度出发,以“海洋科学与人类文明”为主题,通过介绍海洋发展史、海洋观测与探测技术、海洋的多学科交融等内容,引导同学们多维度、多角度地关心海洋、了解并认知海洋,建立融思想性、理论性、实践性和针对性于一体的新海洋观教育大课堂,为海洋强国建设培养“胸怀蓝色梦想,堪当时代重任的优秀海洋人才”。
春风化雨,创建海上思政课的新格局。本次课程探索了全国高校“导师领学+学生宣讲”的海上思政课程新模式,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王付欣教授作为导师领学,以“中国特色海洋强国之路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从“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海洋与建设海洋强国”等角度为全国高校师生讲述了一堂意义非凡的海上思政课。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兰州大学以及中央财经大学的研究生宣讲团围绕海上丝绸之路、海洋文明等方面进行了宣讲。现场氛围活跃,师生反响热烈。
五育并举,构建融合育人的新模式。本次课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角度,“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构建融合育人新模式,全面提升课程实效。基础教学中心艺术系副主任宁燕以“听琵琶讲那过去的故事”为主题,从琵琶发展史、琵琶演奏技艺等方面,为师生展现了一堂精彩纷呈的现场音乐会。新闻中心总编辑李华昌以“图片拍摄基础技能及实践要点”为主题,就摄影的构图、光线、角度等基本技能,以及特定场景拍摄的注意事项作了讲解。
矢志蔚蓝,点燃新时代青年的强国梦。本次课程为期两天一夜,在波涛澎湃、潮起潮落中,师生们聆听了船员和实验室指导教师讲述这一功勋科考实习船的发展历史和肩负的光荣使命,点燃青年学子的强国梦。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专业 2023 级直博生张宇晗在采访时说道:“三年前在海大读本科,三年后我有幸重回母校,领略‘东方红 3’船的风采。本次实践课程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海洋,了解我国海洋科技自主创新的实力,也坚定了我们这代人的使命与担当。”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刘淑仪表示:“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我要更加关注海洋科技发展,积极为国家的海洋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肖伟祥说:“作为一名博士研究生,此次登上科考船,从采集数据、走航观测、取水采样等方面,进一步探索海洋、感受海洋。上完这堂航行中的思政课,我非常感动于一代代海洋人为国家海洋事业发展所付出的艰苦努力,希望自己将来能从事一些海洋核动力的研究,助力祖国重器守护海洋。”
自 2020 年以来,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科考认知实践”公共选修课已开展 40 余批次,来自全国 20 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 4200 余名师生登船学习,该创新做法入选《中国研究生》“研究生教育这十年”专刊,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研究生教育“最佳实践”案例、“高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防范抵御宗教渗透工作”论坛典型案例、《给青少年的海洋课——海洋教育优秀案例集萃》、山东省教育厅“致敬品牌 献礼二十大”大型展示传播活动。
(文 / 潘亚威 图 / 李华昌)
12 月 20 日,“东方红 3”船举行庆祝澳门回归祖国 25 周年升旗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