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械学院ETop团队——研发智能制造的“马良神笔”
【开栏语】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并提出殷切希望。华中科技大学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走好具有华科大特色的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之路,有力服务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新闻中心特推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专栏,以刊登并分享我校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典型事迹和有效经验,推动形成更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让广大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天地中更好展现才华。
(本报记者 史梦诗)有这样一支“马良神笔”,可以让大国重器的设计从人工绘图迈向智能计算,让设计的“最优答案”实现“定制化”“自动化”。
从 2019 年初具雏形,到 2024 年与全球28 家单位展开合作,这支“马良神笔”在大国工匠的手中泼墨挥毫。一个个智能装配零件,在它的帮助下有了智慧的“骨架”,长出坚实的“血肉”。
近期,这支由机械学院ETop学生团队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马良神笔”——“ETop—全球领先的创新结构优化设计软件平台”(以下简称 ETop)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上惊艳众人、斩获金奖。
缘起:用在课堂和实验室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ETop 的萌芽、成长和结果离不开一个人,那就是机械学院 2020 级博士研究生周颖。
2019 年,硕士在读的周颖在机械学院的支持下,参与了某单位的零件优化设计项目。她发现,现有的设计模式如同在迷宫中盲目寻找出口。研发人员需要在CAD与 CAE 软件间频繁切换,反复手动修改设计模型,耗时冗长,成本高昂,效率低下,极易出错。面对困境,周颖想研发一款软件,能够像桥梁一样把所有的设计软件都连接起来,只要输入设计标准和要求,就能自动生成最优的设计方案。在老师的帮助下,经过日复一日地推导公式、编写程序,ETop的雏形——Topplus 诞生了,能实现单尺度拓扑优化等简单功能。
攀峰:在创新实践中增本领长才干
真正想要打造一款能够应用于工程的“马良神笔”,远比想象中艰难。
长期被国外厂商占据市场、国内企业不具备核心竞争力、被“重硬轻软”的帽子压得抬不起头……过去很多年,围绕国内工业软件行业的评价不外如此。结构优化设计软件是一款高技术密度的工业软件,长期被美国和欧盟等垄断,国外市场份额超过90%。
好在这条通往高峰的崎岖小径,汇聚了一批不畏劳苦的志同者。
来自机械学院的赵康、舒正涛等同学和周颖一起,在机械学院李培根院士、陈学东院士,高亮教授、李好教授、李新宇教授的指导下,克服了复杂特征建模难、高精高效拓扑难、减重增效突破难的“三难”技术瓶颈,解决了造型算不准,边界算不精,性能算不好的难题,终于在 2020 年研发出了ETop。
在学校和学院的支持下,团队夜以继日地将学术成果与航空航天、计算机、工业设计等领域的专业知识相融合,不断迭代ETop。目前,ETop能够算得准,实现了创新结构设计的高保真几何造型,做到轻量化空心率超过 45%,结构特征保角率大于 97%,局部正交率超 97%。ETop 还能算得精,实现了创新结构设计的几何与性能统一,结构轻量化减重 20%以上,平均设计效率提升70%。ETop 能算得好,实现了创新结构设计的性能突破 ,结 构 平 均 结 构 刚 度 提 升 2.9 倍 ,能 量 吸 收 提 升31.7%。
应用:在广阔天地中展现才华
算得准、算得精、算得好,让ETop 迅速在业界崭露头角,赢得了专业人士的广泛赞誉。
但很快,市场就给他们泼了一盆冷水。团队发现,创新型技术从设计到落地之间的路途,比想象中更远。
尽管ETop 在理论上表现出色,但却因未能充分考虑零部件在极端工况下的性能要求,导致某个设计出的零部件在实际应用中出现故障。面对困难,团队与企业紧密合作,收集实际工况数据,更新优化算法,最终设计出了远超设计指标的创新构件。
目前,ETop已经在全球28家单位(含两家世界500强)落地生根,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面向我国航天工业领域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在某航天集团,ETop 已经支撑了多款型号设计,获得“经济效益突出”的高度评价。在航天某所,ETop实现了新型支架结构的宏观构型与填充微结构一体化设计,获得了“具备应用推广前景”的大力肯定……在我国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阶段,ETop 的成功应用为我国设计类工业软件自主研发探出一条光明前路,也让世界看到了结构优化设计软件领域的“中国神笔”。
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周颖激动万分,又深感责任在肩。她说,要永远铭记学校“明德、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始终坚持“华科大人要在大国重器里发挥更大作用,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支持: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
国家级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国家级机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锚定国家战略需求,教育成为连通科技、人才、创新的纽带。长期以来,机械学院始终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有力服务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
目前,学院2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5门课程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一堂堂跨学科、跨院系、跨专业的高水平教学团队带来的基础课程,为学生夯实专业课稳固根基。一堂堂创新实践课程实现了从注重“教”向以“学”与“创”为中心的转变,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一个个机械创新基地科创团队,让学生在干中学、学中干,引导学生弘扬科学精神,积极投身科技创新。一个个创新实验室、创业孵化器,使得创新的种子能够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许多毕业生深造后投身智能制造、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技术研发,展现出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