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菜博物馆上新!“十大楚菜”正式入馆
链接:https://www.wbu.edu.cn/2024/1020/c2192a76834/page.htm 楚菜博物馆上新!“十大楚菜”正式入馆
珍珠圆子晶莹剔透、鱼头泡饭鱼头肥厚、油焖小龙虾鲜红油亮、莲藕排骨汤汤色浓郁……10月18日,楚菜博物馆迎来了一批令人垂涎欲滴的“新成员”——10件楚菜模型,呈现了楚菜的丰富多样与悠久文化。
此次上新的楚菜模型包括油焖小龙虾、鱼头泡饭、腊肉炒洪山菜薹、红烧甲鱼、黄陂三鲜、辣得跳、清蒸武昌鱼、莲藕排骨汤、珍珠圆子以及新农牛肉等经典菜品。模型采用环保材料精心制作,十分逼真。
“看到这些模型,仿佛已经闻到了菜肴的香气。”参观的学生直呼,一来到博物馆就“看饿了”。在展览现场,学生们分享着自己对楚菜的记忆。“看到莲藕排骨汤的菜模,就想起妈妈的味道,这道汤既营养又美味,是我从小对楚菜最温暖的记忆。”外国语学院2022级学生罗诗雨说。而大一新生邸子瑜则对油焖小龙虾情有独钟,她表示每次聚餐都少不了这道菜,模型看起来简直太诱人了。
据了解,每件楚菜模型旁边都配有详细的菜品介绍和制作工艺说明,让参观者在欣赏美味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楚菜背后的文化故事和烹饪技巧。例如,腊肉炒菜薹中的菜薹是武汉特有的洪山菜薹,色紫红、花金黄,清脆可口;红烧甲鱼是楚菜中的佼佼者,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更被视为滋补佳品。
在新上的楚菜模型中,黄陂三鲜作为湖北人餐桌上的必备佳肴,其背后还隐藏着一段历史故事。相传在崇祯年间,李自成率领起义军攻占黄陂城时,当地百姓用鱼丸、肉丸和肉糕招待起义军,并将其合烧成一菜三鲜,味道极美。自此,黄陂三鲜便声名远扬。
2024年4月,由武汉餐饮业协会和武汉市旅游协会组织武汉“十大名菜、十大名点、十大伴手礼”评选,正式推出武汉“十大楚菜”。5月,武汉市政协主席杨智前往楚菜博物馆进行调研,详细了解湖北楚菜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楚菜博物馆作为湖北唯一的烹饪饮食文化博物馆,自2017年建成以来,一直致力于展示楚菜的发展历程和省内主要饮食风味流派的特色。目前,馆藏菜模已达300多件,标本100多件,烹饪文物80余件,并于2021年成功获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24年,楚菜博物馆还积极拓展场馆文化功能,定期邀请中国烹饪大师举办非遗糕饼文化、楚菜烹饪制作、茶文化主题等系列课程,深受市民及大学生的喜爱。
武汉商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楚菜吸收了南北菜肴之精华,兼具南北菜肴之特色,在全国十大新菜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学院的办学特色之一,楚菜文化研究历史较早,烹饪专业办学区域特色明显。学校将继续打造,增添更多展品,为弘扬楚菜文化、推动楚菜产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