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精覃思诠古义 翰墨为犁桃李开
杨皓颖 / 摄
程兴丽,陕西理工大学副教授。四川大学古籍所博士后,中国古典文献学、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尚书》学、汉魏六朝文学及文献学研究。主持并完成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魏晋南北朝《尚书》学文献整理与研究”,参与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参与并完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出版学术专著两部——《书经讲义》《魏晋南北朝<尚书>学研究》,在《光明日报》《中国古典文献研究》《敦煌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学刊》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编写的大型丛书《〈尚书〉学文献集成·朝鲜卷》在众多优秀成果中脱颖而出,2024年荣获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问道学术,只顾风雨兼程;躬耕教育,几度乐而忘忧。为人师表,她竭力倾听同学意;无私奉献,缔结最美师生情。我校人文学院副教授程兴丽老师以热爱为桨,数十载如一日地在传统文化的海洋中探索,为朝鲜《尚书》学做注,寻觅着古典文献的魅力。一份坚守,一份初心,让她在漫漫科研路上砥砺前行,也在教学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做学问,需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所谓精一,就是我们要保持专注和集中,抛弃一切的杂念;所谓执中,即用科学的理念和精神去探求事物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程老师娓娓道来。漫长且枯燥的文献整理过程中,她坚守内心的坚韧与温柔,充当古典文献的“燃灯者”,细细挖掘着经学的秘密。
谈及编写机缘,程老师巧用诗句侃侃而谈:“晋陶渊明独爱菊,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魏晋南北朝之古典文献。”无论是魏晋风韵的名人风骨,还是文人士子的一吟一唱,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词歌赋辞藻华丽却又慷慨悲凉,程老师深受吸引,她说:“是它们开启了我最初的热爱。”因为这份初心,她不断深耕于古典文献学专业;源于这份热爱,使她与朝鲜《尚书》学编注工作结下不解之缘。古籍的整理复杂且枯燥,庞大的阅读量和差异性的语言表述十分考验整理和点校者的学习储备以及对古代语言的感知能力,从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里筛选有效信息无异于大海捞针。面对阅读量大、内容乏味等众多困难挑战,程老师始终秉承“小心求证,广征博引”的学术态度,以饱满的热情逐字研磨直至通透,不断进行比较辅证打磨结论,数十年如一日将资料整合完整,最终独立完成第12册《书经讲义》的整理编写。那些看似不起眼的日复一日,都是在为最终实现目标蓄力累积,一字一句,终将编成万卷书册积微成著,硕果累累。
著书亦何苦,坚守亦何难!数载春秋,不曾言弃;精一执中,只图日新。从豆蔻年华到不惑之年,她深知,热爱从不是一瞬间的事,未来,她将继续保持热忱与希望,追求学术,探寻真理,为古典文献贡献自己绵薄之力。
“当‘大先生’,需施教以爱,从教以真”痴心一片终不悔,只为桃李竞相开。教书十二载,她以翰墨为犁,耕耘在教育的沃土之上,将诗词的芬芳播撒在学生心田;她以诗词为媒,将中华文化的精髓流传,让莘莘学子在古典的韵味中领略人生的真谛。
“程老师的每一堂课几乎都有令人感到永远新奇的、审美的惊诧!”研三学生李耀正如是说道。在给本科生讲授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时,程老师便思考过“怎样才能讲好古代文学”这一问题,“照本宣科绝不可取,结合具体人物作品支撑理论教授,使学生更加立体丰满地去感知古人的精神与智慧,我想这便是我找到的答案。”在教授古代文学的过程中,她秉承“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采取新颖独特的教学手段,营造出轻快有趣的课堂氛围。每讲一段时期的文学,便从不同时期的作家生平、经历、文学作品入手,将古代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欣赏古代文学之美,在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的同时,领悟当下的现实意义与价值。中文2303王奕雯同学分享道:“在日常生活中,程老师总以‘大家长’的姿态温情陪伴,关心我们的身体健康,暖心询问同学是否吃早饭,担心学生迷路而亲自迎接……”以爱育爱,以行恪行,点点滴滴都体现着她对学生润物细无声的关爱。“教育是一场爱与被爱的双向奔赴,满怀仁爱之心,成就我们的学生,这种快乐在我看来千金不换。”
正是这份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与执着追求,程老师不仅在学生心中播下了知识的种子,更用爱与智慧浇灌出了一片片茁壮成长的林木。她的故事,将在教育的长河中继续闪耀,激励着后来者不断探索与前行。
“秉人文关怀,实鼓励之举”
“能够获得这个奖项,得益于学院以及同仁同事们的帮助和关怀。”在贯彻落实教育部新文科教育理念的背景下,人文学院以“双万”计划为导向,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以人为本,以文化人。人文学院院长徐向阳表示,近年来,学院持续加大有组织的科研力度,凝练方向,组建团队,积极培育优质科研成果。通过增加访学活动及高层次的学术研讨会,邀请知名学者、专家担任学院客座教授,结合“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双向模式,增加学习的互动与往来,丰富学术交流。学院积极发扬数年来“以老带新”的传统,为每一位青年教师配备学术导师,在科研方面相互交流,帮助教师实现科研成果发展的最大化。在教学能力的培养上,开展培训课程,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举办教学竞赛,如“说专业”“说课程”以及课堂教学竞赛等活动以赛促教,提升教学水平。在老教授的传帮带作用下,人文学院逐渐成长起来一批优秀卓越的青年教师,不断为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增添新的活力。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未来,人文学院将继续坚持以有组织科研为引擎,在科研创新、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发力,深化有组织的科研机制,聚焦学科特色,为学校博士点建设和高质量发展贡献人文力量。
(学生记者 罗佳屹 杨可 许扬璐 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