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践初心行致远 教培桃李育英才
王雷,入选2022和2023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年度影响力”榜单、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陕西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副教授。截至目前,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创新能力支撑计划项目、陕西省科协青年人才托举计划项目等项目11项。获第七届汉中青年科技奖。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Nano-MicroLett、ComposPartB-Eng和Carbon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1篇,入选ESI热点论文4篇、高被引论文7篇;发表于ComposPartB-Eng(2019,171:111)的论文入选2019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发表于JMaterSciTechnol(2020,52:119)的论文入选2020年“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2022年度JMST优秀论文奖--特等奖和2023年度JMSTESITOPARTICLEAWARD;发表于SusMat(2021,1:413)的论文入选第二届SusArticle可持续发展材料优秀论文奖;发表于Nano-MicroLett.(2022,14:224)的论文获汉中市第十三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为Polymers客座编辑,NanoRes、ComposPartB-Eng和JMaterSciTechnol等SCI一区期刊审稿人。研究成果至今共被引用4500余次(H-index=23)。参加国内外会议14次(会议报告9次)。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件。
眼神坚毅,流露着对科学的敬畏;昂首阔步,饱含着对科研的热爱;躬耕教学,满怀着对学生的关怀。潜心科研,举夺灿灿奖章;融身讲堂,助绽朵朵稚花。对科研,他一丝不苟,对学生,他教导谆谆。他不仅是青年老师的代表,更是学生的榜样,他就是我校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副教授王雷老师。
从一而终,科以研学践真知
“高中时,我便很喜欢化学这门学科,因此高考后的志愿填报我也选择了与化学相关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在大学的课堂上,我被材料科学的神奇魅力所吸引,无论是微观世界里的结构和性能关系,还是宏观世界中材料的各种应用,都令我着迷。”
一份被化学点燃的热爱,一燃便是十几年。从本科入学到博士毕业,王雷老师一直深潜于材料学的研究领域,追求真理,用心研究。为了保障科研时间,他常会制定一份工作计划和实行时间表,如此,从生活间隙抢时间便成了他的习惯。“王老师每一天的工作时间都非常长,连轴转是常有的事,很多个晚上,我们走的时候看到他实验室的灯都还亮着,真的非常佩服他。”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副教授郑楠如是说。
科研并非一蹴而就,面对技术瓶颈,除了甘坐“冷板凳”,更要不畏挫折,敢于试错。回忆起过往的研究经历,此前制作一款水凝胶材料时遇到的难题令他印象深刻。“我们探索了数十种辅助的材料去帮助水凝胶分散在体系之中,但没有成功,之后我们就阅读大量的文献,又尝试了两三个月,依旧没有成功。”面对逆境,王雷老师及其团队并未因此放弃,反而更加积极尝试,勇于试错,终于在一篇文献上发现新思路,提出新观点,最终成功做出这款水凝胶材料。
历经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实验室里每一盏晚关的灯,工作台上每一份做满笔记的文献,都是王雷老师一路走来的最好见证。未来,王雷老师将依然在科研的道路上初心如旧,躬耕学问。
烛光引路,以生为本促教育
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王老师拥有自己的独特的自律法则;在教育领域,他作为培育祖国未来的沃土,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甘做提携后学的“铺路石”和领路人,引领莘莘学子追求卓越,止于至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王雷老师成立课题组,鼓励学生积极投身科研,指导研究生和本科生们参与科研项目,以老带新,为课题组增添新的活力。“王老师邀请我参与课题组,对我来说是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在王老师的督促与陪伴下,我们一起找课题、发现创新点,日积月累锻炼着自身的科研能力。”化学2204诸宇凡回忆道。以爱育爱,以行恪行,他以行动诠释着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温暖着同学们的心。
在授课过程中,王雷老师巧用视频影像媒介,通过有趣的视频影像在学生心中埋下好奇的种子,将学生从被动接受者转化为课堂的探索者,在知识的世界里积极探求。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研二学生郎丽和我们分享道:“在实验方面,王老师不会直接告诉你应该怎么做,而是提供思路,一步一步对你进行启发。”教育并不是千篇一律的,需因材施教,王老师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在知识的天地里,不断进取。
教育路漫漫,王雷老师以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着一代又一代的学生们不断成长。他如同烛光一般,微弱却温暖,默默照亮学子们未来的道路。尽管岁月流转,他依旧坚守初心,呵护着每一个学生。
强教强师,多措并举助教学
饮水思源,不忘其本。谈及收获,王雷老师提到这份欣喜的成绩离不开学院的鼎力支持。在新时代背景下,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坚持以教师为本,系统提升学院教师的科学研究及教书育人能力。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季晓辉表示,在引领教师积极投身科研事业并提高科研工作能力上,化学学院投入大量精力时间,为教师提供科研工作实验室,同时积极组织开展丰富的学术交流会,包括学术会议、研讨会等。这些学术交流活动不仅为教师提供了与国内外同行专家交流和学习的机会,还拓宽了教师的研究视野与思路。
在提升和规范教师的教学方式上,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会定期组织教师培训活动,包括教学方法、实验技能、科学素养等方面的指导,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鼓励教师之间进行教学交流和经验分享,互相学习借鉴优秀的教学方法和经验,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未来,化学学院将继续完善高层次教师人才培养机制,为教师队伍增添青年活力,统筹教师培养、聚焦重点环节,筑牢强师之基。
科研之路艰辛漫长,那就将科研融入生活,分秒必争;教育之路任重道远,那就以身作则,牵一发而动全身。行而不辍,万里可期,未来王雷老师将继续以实际行动诠释着青年科研型教师对科研和教育的热情与忠诚,答好新一代青年人对时代的答卷!
(学生记者 罗佳屹 向茂炎 王玉凡 郝婧嫄)